演讲者:杨雄里(Xiongli Yang 1941.10.21-)
演讲时间:2001年11月17日
演讲视频
演讲者简介:
1941年10月14日生,祖籍镇海小港。1958-60年在上海医学院实习,1963年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系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工作。1980-82年在日本国立生理学研究所进修,获学术博士学位。1985-87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贝勒医学院从事合作研究。历任研究员、所长等职。1988年,杨雄里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雄里现任《生理学报》、《中国神经科学》主编,"Progress in Neurobiology"(Impact Factor=5.69),"Japanese Journal of Physiolopy"(IF=1.3)编委;中国生物学会理事长,亚太地区生物学联合会理事,攀登项目"脑功能及其细胞和分子基础"首席科学家,973项目"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兼任美国贝勒医学院、北大、复旦、中国科大、交大、浙大等20所院校的顾问教授或兼职客座教授,上海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杨雄里长期从事视觉神经机制的研究,涉及色觉的心理物理、视网膜电图、视网膜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工作。他应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染色技术,并与药理、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不同侧面对视网膜中的信息传递的调控在几个层次上进行了系统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专著5本,译著多部。
杨雄里在水平细胞所接受的光感受信号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有新的发现,修正了传统的观点。此项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与合作者首先报道视杆-视锥间电耦合因背景光而增强,在国际上被列为八十年代视网膜研究中的突出成果。他率先发现了视觉信号在暗中受压抑的新现象,并对网间细胞及几种神经调质参与的机制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分析。此项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近年来,杨雄里与同事和同学们应用多种现代技术,进一步对视网膜中水平细胞和双极细胞上神经传递物质的受体的亚型及其活动的调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国际学术界评论杨的研究成果是"对视网膜功能的认识作出了具有根本意义的贡献"(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对其基金会申请的评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