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之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让以附之名的时光机器带您回到曾经,属于现在的曾经】~~~~~~~~~~~~~~~~~~~~~~~~~~~
查看: 1611|回复: 15

[公告]高一(6)时政专题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7 00: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区!~供大家参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16:27:4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6日 16:46 来源:CCTV.com

    《人物新周刊》鹿宇明:在大年初八这样一个十三不靠的日子里,我们的节目完成了这一轮的播出。和往常一样,又有一种虚空的感觉,软绵绵的,不知道接下来该干点什么特有意义的事儿。同组的兄弟姐妹还散落在大江南北,假装手机没电联系不上,关于经验教训这样的问题还是等他们回来后从长计议吧,这会儿,我尽量克服长假后遗症,把关于《人物新周刊》的一些记忆整理一下。

磕人

    磕人这件事很久没让我犯难了,原先一说我是什么什么节目的,如果对方不知道那就是他的错,可现在我们还是一个特别节目组,说的直接一点,就是没什么人知道。这年头江湖上打着中央电视台旗号混饭吃的人越来越多了,百姓和官府都不太甩了。更别提你的名号还没混出来,经常还要借用其他一些人老珠黄的节目进行开场白。

    这一轮录制赶上春节,名人大腕儿都忙晕了,我们找人的过程也曾四处碰壁。英达,范伟,李宁,都是联系了近一个月,终于见到本人,人家却一脸忠厚老实地拒绝了你。还有李连杰,本来说好1月18号录像,17号晚上宣布放了我们的鸽子。那种失落感经常让我睡不着觉,耿耿于怀。直到录制开始,我的心理创伤仍未愈合,看着台上的嘉宾哀叹:该来的没来。当时被同事狠戳一下,指着身边的人咬耳朵:人家的助理在这儿!其实现在的七位嘉宾都不逊色,只是回想起那段可歌可泣的磕人的日子,内心久久实在难以平复。

    做新节目的难就在这里,但也挺刺激的,把以前的心态扔掉,像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穿着不太合身的西装,拿着精心包装的简历,四处求证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到底值多少钱。当李书福在作节目时,他的部下在下面说:李总上过许多节目,但从没见他像今天这样。那时我们心里有些踏实,总算忽悠成功了。只是这样的高潮不是想有就有,还要使劲儿,也希望以后能一年有52个人物新周刊,这样磕人的时候我也能重拾牛哄哄的感觉。

策划

    按说这是我们组的强项,大部分人是干策划出身的,还不是逮谁灭谁?可以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在《实话实说》学习了四年多,可到了这里发现过去的好多东西用不上了。过去策划一定是建立在采访的基础上,可现在,经常是到了录制的时候才能见到嘉宾,没有采访,没有对嘉宾直接的感受,还要弄出一个跟别人都不一样的方案,为这事儿我都快像小崔那样抑郁了。

    有时太恨宣明栋了,丫做新节目没人反对,干吗非这么较劲?主持人动力、“为什么请你”、“意外嘉宾”,这些个节目环节把我们快逼疯了,难道就不能向《艺术人生》、《大家》等这样的优秀电视节目学学,搞点温情的东西,讲讲过去的故事?但是在这件事上我们组里一直缺少民主讨论,广大群众想糊弄着做节目的想法一直得不到负责人的重视。于是我们磕来嘉宾之后就跟自己死磕,一堆人为了能吃上一顿外卖的豆浆快餐就情愿把下班后的自由出卖了,在策划会上互相拍砖,满嘴跑火车。每一个方案虽然有一个策划,但出台过程都是大家共同死磕的节目。组里还是有一些明白人的,在我陷入困境的时候给了我不少建议,出于嫉贤妒能的原因,在这里我就不提他们的名字了。

    “春节的电视荧屏,色彩纷呈,广大电视工作者为观众朋友们奉上了一道又一道丰富的精神大餐”。我看也是,每天电视里的那个热闹劲儿就甭提了。现在看来,《人物新周刊》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也许就是一个个在策划会上想出的设计。我已经提议大家要给豆浆店写一封表扬信,感谢他们发硬的油条和掺水的豆浆给了我们创作下去的勇气。

我最喜欢的《人物新周刊》节目

    本人最喜欢的是《冯翊纲、宋少卿》。从嘉宾选择上,这是《人物新周刊》的独特发现,最初是宣宣向我们推荐冯、宋的盗版碟,我们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他们,更要感谢领导的魄力,批准我们把两个对大陆观众完全陌生的面孔搬上节目。这里不想多介绍他们,如果谁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搜索《相声瓦舍》,有盗版可以下载。不过有朝一日他们来北京演出,我会坚定的买票去看。

    一年到头会做许多节目,大部分都是无私的奉献给观众,但总有一两个想留给自己,《冯、宋》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节目,“严肃的搞笑”、“我们首先是知识分子”、“希望年轻人看完我们相声后,会愿意多读一点书”,这样的表达让我这个有点小知情结的人很满足。

    早上醒来,发现窗外是白色的,这是北京2006年的第一场雪,此时,似乎我的房间里也不那么干燥了,心里也不时泛起酸酸的想法。这个时候我忽然有了想干活的愿望,够贱,只是不知道“不同一面,人物新周刊见”,会在什么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新闻:

温家宝:任何腐败分子不管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处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6日 12:29 来源:中国网 专题:2007全国两会

  3月16日上午11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的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与采访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针对有关反腐败的问题,温家宝说,应该承认,随着发展市场经济,腐败现象接连不断地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涉及到许多高级领导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制度上入手。

  温家宝分析,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温家宝指出,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审批权力,容易滋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这就需要改革我们的制度,比如要贯彻已经制定的行政许可法,减少审批事项。

  第二,就是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减少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今后,凡属审批事项,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都要实行公开、公正和透明。

  第三,要实行教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管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到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惩处。

  3月16日上午11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的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与采访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针对有关反腐败的问题,温家宝说,应该承认,随着发展市场经济,腐败现象接连不断地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涉及到许多高级领导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制度上入手。

  温家宝分析,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温家宝指出,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审批权力,容易滋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这就需要改革我们的制度,比如要贯彻已经制定的行政许可法,减少审批事项。

  第二,就是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减少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今后,凡属审批事项,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都要实行公开、公正和透明。

  第三,要实行教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管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到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惩处。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新闻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

专题:2007全国两会

    2007年3月16日上午10时,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议。

    [中国网]:

    会议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2007-03-15 09:47:04)

    [中国网]:

    表决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表决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2007-03-15 09:47:41)

    2007年3月16日上午10时,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议。

    [中国网]:

    会议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2007-03-15 09:47:04)

    [中国网]:

    表决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表决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2007-03-15 09:47:41)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新闻:

物权法的通过再显中国弘扬宪法精神

专题:2007全国两会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季明 许林贵 王勉)历经13年反复酝酿、讨论和审议的物权法16日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中国践行宪法理念、弘扬宪法精神的一座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精神以及确立的有关原则在相关条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物权法的一大特点。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联副主席尹继佐说:“在本届人大任期内完成物权法的立法工作,是对宪法的尊重和贯彻。”

  他认为,此次提交大会表决的物权法,在立法精神上与最近一次的修宪一脉相承。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保护私有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等内容也首次入宪。

  这是中国第四次修宪,是本届人大任期内的一个重大事件,“修改的内容非常全面”。此后,由中央高层带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持续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这部法律被认为全面准确体现国家根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并遵循市场经济要求,平等保护一切市场主体,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制定物权法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从研究起草至今已历时13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8次审议,审议次数之多在中国立法史上空前。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说,物权法来之不易,体现了宪法的实质精神,坚持了改革开放方针,“是中国推行依法治国的重大进展”。

  本届政府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其中,民主法治被列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舆论认为,要建成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到尊重宪法,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本次两会上,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存在的违法乱纪、滥用权力、漠视民众、失职渎职、贪污腐败等现象,引起了代表和委员的不满及批评。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艺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赵喜林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要求宪法和法律应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06年6月,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各级党组织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在本次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2007年是十届全国人大5年任期的最后一年,在过去4年间,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70余件,包括宪法修正案1件,新制定法律20余件,修改法律近30件。这被舆论认为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进展。

  制定监督法是本届全国人大立法方面的另一重要举措。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说,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和法院、检察院进行监督,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韩德云认为,2004年“人权入宪”后,中国在立法重点上更加强调了涉及民众基本生存权、发展权的民生问题,例如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表示要在继续完善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中国在立法过程中更加注重按照宪法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确定了到 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2004年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即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学教授张千帆说:“中国的立法进程已经成为宪法精神的最佳体现。今后,要保障宪法得到有效实施,切实纠正各种违宪行为。”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季明 许林贵 王勉)历经13年反复酝酿、讨论和审议的物权法16日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中国践行宪法理念、弘扬宪法精神的一座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精神以及确立的有关原则在相关条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物权法的一大特点。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联副主席尹继佐说:“在本届人大任期内完成物权法的立法工作,是对宪法的尊重和贯彻。”

  他认为,此次提交大会表决的物权法,在立法精神上与最近一次的修宪一脉相承。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保护私有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等内容也首次入宪。

  这是中国第四次修宪,是本届人大任期内的一个重大事件,“修改的内容非常全面”。此后,由中央高层带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持续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这部法律被认为全面准确体现国家根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并遵循市场经济要求,平等保护一切市场主体,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制定物权法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从研究起草至今已历时13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8次审议,审议次数之多在中国立法史上空前。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说,物权法来之不易,体现了宪法的实质精神,坚持了改革开放方针,“是中国推行依法治国的重大进展”。

  本届政府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其中,民主法治被列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舆论认为,要建成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到尊重宪法,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本次两会上,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存在的违法乱纪、滥用权力、漠视民众、失职渎职、贪污腐败等现象,引起了代表和委员的不满及批评。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艺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赵喜林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要求宪法和法律应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06年6月,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各级党组织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在本次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2007年是十届全国人大5年任期的最后一年,在过去4年间,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70余件,包括宪法修正案1件,新制定法律20余件,修改法律近30件。这被舆论认为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进展。

  制定监督法是本届全国人大立法方面的另一重要举措。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说,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和法院、检察院进行监督,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韩德云认为,2004年“人权入宪”后,中国在立法重点上更加强调了涉及民众基本生存权、发展权的民生问题,例如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表示要在继续完善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中国在立法过程中更加注重按照宪法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确定了到 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2004年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即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学教授张千帆说:“中国的立法进程已经成为宪法精神的最佳体现。今后,要保障宪法得到有效实施,切实纠正各种违宪行为。”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0: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新闻:

企业所得税法获通过 外资超国民待遇走向终结

专题:2007全国两会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车玉明 王勉 周芙蓉)将给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带来同等税收待遇的企业所得税法16日上午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专家表示,这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外资企业在华享受20多年的超国民待遇走向终结。

  新的税法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根据新的税法,外资企业将不再享有比国内企业低十几个百分点的优惠税率,与内资企业一样要缴纳统一的25%所得税。此外,外资企业单独享受的税前扣除优惠、生产性企业再投资退税优惠、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的优惠等今后也将与内资企业统一。

  外资企业在城镇土地使用上的超国民待遇政策今年初已经结束。根据去年发布的有关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外资企业必须与内资企业一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专家说,事实上,目前,在国家层面上,外资在华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已经所剩无几。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么多年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世贸组织的基本要求,统一税制,是真正给外资以国民待遇。”来自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全国政协委员苗耕书说。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一直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资金、外汇短缺,市场体制不健全,给外资一定的超国民待遇是必要的。

  “给外资一定的优惠,有利于我们吸收更多的外资到中国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增加出口,补充我们外汇的不足。”林毅夫说。

  中国采取的优惠措施,加上其他因素,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的外资企业达59.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6919亿美元,并连续16年成为世界上使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超国民待遇的外资政策也带来许多问题。除了国内企业抱怨不公平外,由于税收政策双轨制存在漏洞,一些内资企业采取将资金转移到境外再投资到境内的办法,以享受外资优惠待遇,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此外,今天的中国与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很大不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张燕生说,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外汇与资本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资金匮乏问题不再是吸引外资的主要目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税率、优惠和扣除,优惠从以地区为主转变为以产业为主,对于中国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环保、节能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巨大。”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张肖说。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终结外资在华超国民待遇,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外资关上大门,而是希望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解决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从法律上看,今后对高技术、环保型的产业仍然有优惠,这虽然对内外资都一样,但是这些方面跨国公司有明显的优势,竞争中他们更易受益。

  来自商务部的消息说,吸收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商务部已对未来几年的外资进入作出规划,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环保产业,同时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进入。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北京税务及商务咨询部主管合伙人李展伟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不会熄灭外商来华投资的热情。已为跨国公司投资提供了20多年税务及相关业务问题咨询服务的李展伟说:“他们看重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税收优惠政策。”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车玉明 王勉 周芙蓉)将给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带来同等税收待遇的企业所得税法16日上午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专家表示,这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外资企业在华享受20多年的超国民待遇走向终结。

  新的税法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根据新的税法,外资企业将不再享有比国内企业低十几个百分点的优惠税率,与内资企业一样要缴纳统一的25%所得税。此外,外资企业单独享受的税前扣除优惠、生产性企业再投资退税优惠、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的优惠等今后也将与内资企业统一。

  外资企业在城镇土地使用上的超国民待遇政策今年初已经结束。根据去年发布的有关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外资企业必须与内资企业一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专家说,事实上,目前,在国家层面上,外资在华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已经所剩无几。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么多年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世贸组织的基本要求,统一税制,是真正给外资以国民待遇。”来自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全国政协委员苗耕书说。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一直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资金、外汇短缺,市场体制不健全,给外资一定的超国民待遇是必要的。

  “给外资一定的优惠,有利于我们吸收更多的外资到中国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增加出口,补充我们外汇的不足。”林毅夫说。

  中国采取的优惠措施,加上其他因素,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的外资企业达59.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6919亿美元,并连续16年成为世界上使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超国民待遇的外资政策也带来许多问题。除了国内企业抱怨不公平外,由于税收政策双轨制存在漏洞,一些内资企业采取将资金转移到境外再投资到境内的办法,以享受外资优惠待遇,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此外,今天的中国与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很大不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张燕生说,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外汇与资本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资金匮乏问题不再是吸引外资的主要目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税率、优惠和扣除,优惠从以地区为主转变为以产业为主,对于中国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环保、节能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巨大。”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张肖说。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终结外资在华超国民待遇,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外资关上大门,而是希望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解决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从法律上看,今后对高技术、环保型的产业仍然有优惠,这虽然对内外资都一样,但是这些方面跨国公司有明显的优势,竞争中他们更易受益。

  来自商务部的消息说,吸收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商务部已对未来几年的外资进入作出规划,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环保产业,同时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进入。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北京税务及商务咨询部主管合伙人李展伟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不会熄灭外商来华投资的热情。已为跨国公司投资提供了20多年税务及相关业务问题咨询服务的李展伟说:“他们看重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税收优惠政策。”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0: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新闻: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获得通过

专题:2007全国两会

  3月16日上午10时,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议。会议就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进行了表决。

  [吴邦国 ]今天的全体会议,是表决各项议案,共十一项议程。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表决第十届全国人民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这个决议草案,主席团会议通过以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主席团会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决定将这个决议草案提请本次会议表决。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决议草案。

  [工作人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宣读完毕。

  [吴邦国]现在对这个决议草案付表决,请按表决器。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表决结果。

  [工作人员]赞成2862票,反对17票,弃权10票。宣读完毕

  3月16日上午10时,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议。会议就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进行了表决。

  [吴邦国 ]今天的全体会议,是表决各项议案,共十一项议程。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表决第十届全国人民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这个决议草案,主席团会议通过以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主席团会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决定将这个决议草案提请本次会议表决。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决议草案。

  [工作人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宣读完毕。

  [吴邦国]现在对这个决议草案付表决,请按表决器。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表决结果。

  [工作人员]赞成2862票,反对17票,弃权10票。宣读完毕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0: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新闻:

人大充分肯定国务院06年工作 同意07年工作部署

专题:2007全国两会

  2007年3月16日上午10时,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议,决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2007年3月16日上午10时,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议,决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0: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新闻:

2007年中国两会:聚焦民生 弘扬民主

专题:2007全国两会

  

    3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闭幕会。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令伟家 赵晓辉 黄会清)“中国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用这么长的时间研究讨论民生问题,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光要看经济的发展,还要看社会的发展,也就是中国现在很流行的‘和谐发展’。”丹麦《消息报》记者马丁对中国两会上的话题如此评价。

    马丁在北京采访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定于本周闭幕。马丁对民生问题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占的分量留下了深刻印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六大部分,其中有关民生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单从篇幅来看的话,这简直就是一份聚焦民生的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王晶说。从《两会简报》提供的内容看,以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为主的民生内容,始终是两会讨论的焦点。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的议案提案中,民生话题也占了大多数的比例。

    两会期间,频繁的记者招待会也多次聚焦民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就医疗卫生改革方案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副部长刘永富,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就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答中外记者问;全国政协五位委员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答记者问……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虽然经济总量增长很快,但结构性的问题也不少。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这表明中国正在全力消化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弊端,开始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全国人大代表凌宇说。“当然,关注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怎么做。”全国人大代表杨新人说。

    和民生问题比起来,对民主越来越大的关注也是两会的重要方面。

    今年两会的会期比往年有所延长。杨新人代表说:“增加的时间用来讨论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有利于代表和委员充分讨论和发表意见。”制定物权法13年的长跑被誉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典范”,它也成为中国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在这个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了物权法草案,收到民众提出的意见1万多件。在这次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围绕众多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提出种种议案提案,从农民增收到反垄断,从促进基层民主到筹备北京奥运会,从规范器官移植到保护小动物……无所不包。一位名叫高之国的人大代表提出的两条意见在修改政府工作报告时被采纳。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去年通过了《监督法》,今年1月1日起实行,明确了监督法的调整范围,并完善了监督形式和程序,提高了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实效。两会上的争论声时时可闻。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不久前提出的“火车春运价格上浮必要论”这样一种非主流观点遭到了一些代表和委员的“炮轰”。

    然而,吴敬琏仍然在两会上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当政协委员就怕挨骂,我们这些人就不用当了,可以回家了。”

    代表、委员对一些政府部门和地方工作不足的批评声也此起彼伏。

    本次两会上,多位高级官员还就自身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向民众公开致歉或检讨。

    今年两会在公开透明方面创造了多个“第一次”:首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首次对外公布各个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首次公布统一发放的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电话号码;首次网络直播代表团团组审议;首次向境外媒体开放代表团新闻发布会……“公开、透明,既是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保障,更是对代表委员履行职责、参政议政最好的监督。”全国人大代表罗益锋说。

    两会透露的信息是,中国已进入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需要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都要加大改革力度。

  

    3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闭幕会。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令伟家 赵晓辉 黄会清)“中国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用这么长的时间研究讨论民生问题,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光要看经济的发展,还要看社会的发展,也就是中国现在很流行的‘和谐发展’。”丹麦《消息报》记者马丁对中国两会上的话题如此评价。

    马丁在北京采访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定于本周闭幕。马丁对民生问题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占的分量留下了深刻印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六大部分,其中有关民生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单从篇幅来看的话,这简直就是一份聚焦民生的报告。”全国人大代表王晶说。从《两会简报》提供的内容看,以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为主的民生内容,始终是两会讨论的焦点。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的议案提案中,民生话题也占了大多数的比例。

    两会期间,频繁的记者招待会也多次聚焦民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就医疗卫生改革方案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副部长刘永富,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就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答中外记者问;全国政协五位委员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答记者问……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虽然经济总量增长很快,但结构性的问题也不少。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这表明中国正在全力消化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弊端,开始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全国人大代表凌宇说。“当然,关注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怎么做。”全国人大代表杨新人说。

    和民生问题比起来,对民主越来越大的关注也是两会的重要方面。

    今年两会的会期比往年有所延长。杨新人代表说:“增加的时间用来讨论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有利于代表和委员充分讨论和发表意见。”制定物权法13年的长跑被誉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典范”,它也成为中国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在这个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了物权法草案,收到民众提出的意见1万多件。在这次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围绕众多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提出种种议案提案,从农民增收到反垄断,从促进基层民主到筹备北京奥运会,从规范器官移植到保护小动物……无所不包。一位名叫高之国的人大代表提出的两条意见在修改政府工作报告时被采纳。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去年通过了《监督法》,今年1月1日起实行,明确了监督法的调整范围,并完善了监督形式和程序,提高了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实效。两会上的争论声时时可闻。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不久前提出的“火车春运价格上浮必要论”这样一种非主流观点遭到了一些代表和委员的“炮轰”。

    然而,吴敬琏仍然在两会上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当政协委员就怕挨骂,我们这些人就不用当了,可以回家了。”

    代表、委员对一些政府部门和地方工作不足的批评声也此起彼伏。

    本次两会上,多位高级官员还就自身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向民众公开致歉或检讨。

    今年两会在公开透明方面创造了多个“第一次”:首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首次对外公布各个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首次公布统一发放的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电话号码;首次网络直播代表团团组审议;首次向境外媒体开放代表团新闻发布会……“公开、透明,既是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保障,更是对代表委员履行职责、参政议政最好的监督。”全国人大代表罗益锋说。

    两会透露的信息是,中国已进入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需要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都要加大改革力度。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0: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新闻:

中国发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信号

专题:2007全国两会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程云杰 季明 易凌)北京的观察人士认为,本届政府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两会,发出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信号。

  在16日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两部重要的法律获得高票通过,这被认为既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助推剂。

  其中,物权法立法历时13年,8次审议次数空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认为它坚持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因为它“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平等保护一切市场主体,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鹤章认为,物权法是两会上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它的通过再次宣示中国不搞“姓社姓资”的争论。

  关于企业所得税法的通过,全国人大代表、陕西佳鑫集团董事长吕建中说,这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首次实现一“税”同“企”,标志中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规则接轨。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六个部分中,专辟一章阐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指出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要解决社会转型期的问题,关键还是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在20多年里年均增长近10%的成绩,使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之国,成长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一些问题也摆在了面前。比如,贫富差距拉大;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突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

  扩大改革开放是本届政府2003年履新时的承诺。近年,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热议纷纷,并在去年的两会上形成焦点话题。

  2006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在今年的两会上,胡锦涛告诫各级官员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海外媒体评论,在去年中国GDP增长10.7%、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超过20%的“大好形势”下,中共领导人意在警告那些心浮气躁、泛起“大国崛起”梦的官员,不能坐享已有的改革开放成果,而要进一步锐意进取。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推进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包括深化国企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对外贸易,做好利用外资的工作,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等。

  深化改革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温家宝提到“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另外,中国还在继续推进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着重加强社会领域立法。

  本次会议在透明度和开放度上的尝试,也让人看到了开拓创新的气象。比如,外国媒体可以直接联系代表采访,大会新闻中心在网上公布了代表团驻地地图,重要文件也有了外文文本。

  推进改革开放的主张得到了数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列席旁听的官员的支持拥护。商务部长薄熙来表示,中国要做全球贸易负责任的积极参与者;

  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利率市场化要逐步在今年和今后几年进一步推进;

  四川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方小方提出,应设立西部大开发试验区;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称,在新的历史时期,一直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仍然可以“特”下去,现在的“特”主要特在改革开放创新上。中国扩大改革开放正面临很好的时机。比如,不少代表和委员都提到了中央财政对“三农”的进一步倾斜。自1978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业发展迎来了50多年来的第二个拐点。

  “今年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与加强新农村建设一脉相承,这可为推动改革开放提供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协副主席穆西南说。但一些海外舆论认为,执行力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警告,要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以改革开放的名义,片面追求GDP,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判断改革开放的成果关键是要看有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没有提高综合国力,有没有让人民得到实惠,”穆西南说,“除了讲究效率,还要谋求公平,不仅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而且要让全体人民受益。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吴建民说,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将更加注重追求质量,随着经济全球化,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需要把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统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也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程云杰 季明 易凌)北京的观察人士认为,本届政府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两会,发出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信号。

  在16日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两部重要的法律获得高票通过,这被认为既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助推剂。

  其中,物权法立法历时13年,8次审议次数空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认为它坚持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因为它“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平等保护一切市场主体,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鹤章认为,物权法是两会上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它的通过再次宣示中国不搞“姓社姓资”的争论。

  关于企业所得税法的通过,全国人大代表、陕西佳鑫集团董事长吕建中说,这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首次实现一“税”同“企”,标志中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规则接轨。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六个部分中,专辟一章阐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指出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要解决社会转型期的问题,关键还是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在20多年里年均增长近10%的成绩,使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之国,成长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一些问题也摆在了面前。比如,贫富差距拉大;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突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

  扩大改革开放是本届政府2003年履新时的承诺。近年,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热议纷纷,并在去年的两会上形成焦点话题。

  2006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在今年的两会上,胡锦涛告诫各级官员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海外媒体评论,在去年中国GDP增长10.7%、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超过20%的“大好形势”下,中共领导人意在警告那些心浮气躁、泛起“大国崛起”梦的官员,不能坐享已有的改革开放成果,而要进一步锐意进取。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推进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包括深化国企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对外贸易,做好利用外资的工作,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等。

  深化改革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温家宝提到“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另外,中国还在继续推进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着重加强社会领域立法。

  本次会议在透明度和开放度上的尝试,也让人看到了开拓创新的气象。比如,外国媒体可以直接联系代表采访,大会新闻中心在网上公布了代表团驻地地图,重要文件也有了外文文本。

  推进改革开放的主张得到了数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列席旁听的官员的支持拥护。商务部长薄熙来表示,中国要做全球贸易负责任的积极参与者;

  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利率市场化要逐步在今年和今后几年进一步推进;

  四川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方小方提出,应设立西部大开发试验区;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称,在新的历史时期,一直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仍然可以“特”下去,现在的“特”主要特在改革开放创新上。中国扩大改革开放正面临很好的时机。比如,不少代表和委员都提到了中央财政对“三农”的进一步倾斜。自1978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业发展迎来了50多年来的第二个拐点。

  “今年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与加强新农村建设一脉相承,这可为推动改革开放提供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协副主席穆西南说。但一些海外舆论认为,执行力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警告,要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以改革开放的名义,片面追求GDP,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判断改革开放的成果关键是要看有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没有提高综合国力,有没有让人民得到实惠,”穆西南说,“除了讲究效率,还要谋求公平,不仅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而且要让全体人民受益。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吴建民说,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将更加注重追求质量,随着经济全球化,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需要把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统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也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0: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新闻:

日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险酿核灾 隐瞒八年遭狠批

 中新网东京3月16日电 日本北陆电力公司在日本海海滨的“志贺核电站”8年前曾发生重大“临界事故”(指无法停止的核子分裂连锁反应),险些酿成核巨灾,该公司竟一直隐瞒此事未向政府报告,此事令举国震惊并招致舆论挞伐。

    日本主管机关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在获知此事之后,已在5日下令这座电厂的反应炉立刻停机,并紧急约见北陆电力公司社长永原功前往帮助,要他保证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据悉,北陆电力公司承认既未保留事故纪录,也未向当地及中央政府报告,为此向社会道歉,并保证查明事故原因,使之不再发生。北陆公司及政府主管当局都表示,事故中无人伤亡,未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

    日本媒体指出,志贺核电厂1999年时进行例行检修时,反应炉部分控制棒因人员操作不当而脱落,以致发生了5分钟无法控制的“临界事故”,后来紧急以手工操作将控制棒插回反应炉,才使核分裂停止,避免了巨灾。

    这个灾变若未能及时避免,可能会是人类史上一次核能巨灾。而志贺核电站却小看此一事故的严重性而加以隐瞒,引起了舆论的挞伐。

    1999年时,位于日本茨城县东海村的核能燃料加车间,也曾因人员未遵守作业程序,将大量铀溶液加到反应炉,结果发生了“临界事故”,有两名操作的工人死亡

    日本主管机关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在获知此事之后,已在5日下令这座电厂的反应炉立刻停机,并紧急约见北陆电力公司社长永原功前往帮助,要他保证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据悉,北陆电力公司承认既未保留事故纪录,也未向当地及中央政府报告,为此向社会道歉,并保证查明事故原因,使之不再发生。北陆公司及政府主管当局都表示,事故中无人伤亡,未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

    日本媒体指出,志贺核电厂1999年时进行例行检修时,反应炉部分控制棒因人员操作不当而脱落,以致发生了5分钟无法控制的“临界事故”,后来紧急以手工操作将控制棒插回反应炉,才使核分裂停止,避免了巨灾。

    这个灾变若未能及时避免,可能会是人类史上一次核能巨灾。而志贺核电站却小看此一事故的严重性而加以隐瞒,引起了舆论的挞伐。

    1999年时,位于日本茨城县东海村的核能燃料加车间,也曾因人员未遵守作业程序,将大量铀溶液加到反应炉,结果发生了“临界事故”,有两名操作的工人死亡

发表于 2007-3-23 17: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在这里一个地方写这些。。。。。

以后可以贴点更有趣的~~

大家上论坛都是玩的说嘛。。。

发表于 2007-3-23 2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了
发表于 2007-3-25 02: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在時政都是ppt

看過算過

畱着這個把

也許以后有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20: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的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EFZM ( 沪ICP备17029626号-4 )  

GMT+8, 2025-7-26 12:22 , Processed in 0.06758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