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良好教育理念的全國資料庫 1867 年美國教育部前身成立,在於蒐集教育資訊,協助各州建立有效的學校系統,這種蒐集、散播資訊以促進卓越教育,仍為教育部一項重要的任務。為了協助各州、地方決策者改善教育,教育部與父母、教師、學校董事、決策人員及社會大眾分享教育上最新的研究發現與資訊,例如1994年,教育部出版「Strong Families,Strong Schools」乙書,摘錄三十年來有關家庭參與教育的研究;教育部也資助十個區域性教育實驗室,將改善教與學的新知整理並提供給州及地方的教育工作者。自1966年起,教育資訊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 ERIC)即已提供教育資訊服務,ERIC是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料系統,可由圖書館取得,每年有超過五十萬人使用,ERIC 資訊也可透過 1-800-LET-ERIC 電話,或網際網路 AskERIC 虛擬圖書館(http://ericir.syr.edu ),或AskERIC 線上問答服務(askeric@ericir.syr.edu )取得。豐富的教育資訊亦儲存在教育部線上圖書館(http://www.ed.gov),使用這個網際網路圖書館每星期平均超過一萬七千次,教育部也建立若干有關教育改革的線上討論。此外,每月舉辦一次衛星市鎮會議(satellite town meeting),分享解決當前教育問題的理念與做法,衛星市鎮會議通常由 Riley部長及 Kunin次長主持,透過各地衛星接收站、電視頻道等,播送至六千萬家庭,並輔以發行十萬份的「社區現況」(Community Update)通訊,探討社區面臨的教育問題與解決之道,人們亦可打1-800-USA-LEARN 電話,索取學校教育改革的資料。許多聯邦補助計畫也支援州、地方、學區、學校及高等教育機構擬訂、展示各項教育改革的策略,這些補助計畫從贊助各級教育改革的教育改革基金、高等教育改革基金,到類似支援各州委辦學校(Charter School)開辦費的具全國重要性的改革創舉。確保學生更易接觸科技是教育部促進教育實際改革的新重點,新的科技教育補助款四千萬元,在於促進學校與社區通訊、軟體公司的夥伴關係,另三千萬元明星學校補助計畫(Star School Program),則用於支援遠距教學科技,以幫助五千所中小學學生的學習,俾達到挑戰性的學業標準。其次,教育部也支持對所有學生提供有效教育實際之研究,以及追蹤全國教育系統的表現,例如,教育部支持各大學附屬教育研究中心進行長期的研究,許多有效的學校改革活動,係源於聯邦教育研究計畫贊助下的研究結果。教育部所屬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每年出版全國教育的主要參考手冊教育統計文摘(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這是大、中、小學及成人教育統計的綜合性分析,並出版年度教育概況(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報告,報導就學率、退學率、學業成績的趨勢及教育花費等資料。教育部另資助二十餘年來有國家成績單美稱的國家教育進步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簡稱NAEP),NAEP 為全國唯一具代表性的學生主科學業成就評量,自1990年起,NAEP也蒐集、公布各州的資料,俾讓參與各州能夠追蹤不同年度的學生表現,並與各州比較。協助美國家庭支付大學教育費用 教育部百分之四十五的預算用於高等教育,其中大部分做為學生獎助貸款之用。聯邦資助學生的歷史可追溯到 1944年的GI法案,GI法案是協助美國軍人暨其家庭進入中產階級的跳板,1944年與1989年之間,超過一千兩百萬的退伍軍人因GI法案得以上大學深造,另外更多人因1958年國防學生貸款計畫(National Defense Student Loan)獲得聯邦協助支付大學費用。隨後於1965年通過並歷經六次修訂的「高等教育法」(Higher Education Act ),則提供了目前聯邦學生獎助、貸款及工讀計畫的基本架構,目的在幫助貧窮及中產階級學生(年齡不拘)接受高等教育,目前約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全國學生財務支助計畫是聯邦撥款設立的。教育部設有六十二億美元培爾助學金(Pell Grants),每年提供四百萬大學生,每人平均一千五百元以上,大部分培爾助學金領受者是來自於年平均收入二萬元以下的家庭。教育部另有兩種主要的學生貸款計畫,幾乎所有學生符合申請條件,第一種是新的威廉福特直接貸款計畫(William D. Ford Direct Loan Program),係由聯邦政府直接貸款給學生,並提供各種還款的方法,這種直接貸款方式,可以減少行政手續,免去中間人的費用,同時提供學生更多還款方式及更好的服務,預計西元兩千年以前,即可節省納稅人的錢計六十二億元,而且經由五年的低利貸款亦可節省學生約二十億元。第二種貸款計畫是聯邦家庭教育貸款計畫(Federal Family Education Loan Program ),自1965年以來,提供貸款補助及學生不履行貸款契約的保證。目前這兩種貸款計畫合計對六千五百萬學生及其家庭貸出兩百六十億元。此外,教育部所屬校園內補助計畫,賦予大學相當彈性以資助經濟困難的學生,這些計畫包括低利率的聯邦柏金斯貸款、聯邦窮困學生輔助教育機會獎助金及聯邦工讀計畫(支助大部分校園打工,每年約供給七十萬學生機會,每人約賺得一千元),以上三種計畫,均要求參與的大學提供相對的基金。協助地方社區及學校因應學生最迫切的需要 教育部撥款一百三十億元給各州與學區供中小學教育之用,主要是透過補助,去支援挑戰性學業標準、學校安全、父母參與及教師素質等有關改革,並協助州及學區因應學校及學生本人的特殊需要。其中六項計畫即佔了教育部中小學教育補助費的百分之九十五,包括目標兩千年教育法,中小學教育法下的 Title I教育計畫、艾森豪在職進修計畫、安全暨免於毒品的學校社區計畫、地方稅收貼補(Impact Aid)計畫,以及殘障者教育法,茲分別說明如下:☆ 目標兩千年教育法是教育部最重要的教育計畫,在於幫助父母、教師、及社區領袖提高學業標準,強調安全、管教及基本智能,培訓好教師及促進父母參與。1995年計有四億元花在目標兩千年教育改革上,賦予州、學區、學校更大彈性,在自行訂定的挑戰性學業標準上去擬訂執行改革措施,是項經費可用於針對教學、訓導、科技應用及評量等各種改革措施,以幫助學生達致挑戰性的學業標準,績效責任係以學生學習的改善為衡量的依據。教育部於推動目標兩千年改革時,儘量減少書面作業,並提供廣泛的彈性,例如,補助費申請表只有四頁,沒有任何規定,州及學區甚至可免去有關法令規定之限制以便有效執行改革活動,從1995年四月起,計有四十七州及八個特別行政區申請並獲得目標兩千年計畫第一年的補助款,去擬訂全州的改革計畫。☆ 美國人熟知 Title I 教育計畫,設於1965 年,每年撥款七十億元幫助約半數的美國中小學,受惠的社經地位不利的學生有六百萬人。大部分的補助款撥往高貧窮地區的學校,幫助學業成績很差的學生,因為學業成績低落易導致高的輟學率、文盲及就業困難。中小學教育法於一九九四年修訂後,Title I 計畫改強調高學業標準及核心學科的加速學習,有異於以往補救教育常見的低度期望。高貧窮地區的學校被鼓勵擬訂全校性的計畫以提高所有學生而不僅是社經地位不利學生的學業成就,規定中的聯邦評量措施由地方及州設計的績效責任制度取代,而且學校首度對於有礙改革的法令規定,可以申請免受其限制。☆ 高水準及受過良好訓練的教師,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條件。艾森豪在職進修計畫在於支持地方主導的主要科目教師訓練,其做法是將三億兩千萬原有預算分配給州及學區,以幫助教師依據州所訂的高學業標準,做好教學準備,在職進修的內容由校長、教師及父母視改善教學的需要決定,在職進修不再仰賴缺乏深度、水準及缺乏真正有助改善教學實際的計畫。☆ 安全暨免於毒品的學校社區計畫,係因應校園日益增加的暴力與毒品,該項計畫預算五億元撥給學區,由它們自行擬訂適合地方需要的計畫,包括衝突解決暨同儕團體省思訓練、毒品煙酒濫用防範教育、購買金屬偵測器及僱用安全人員。☆ 七億三千萬元聯邦貼補地方稅收計畫,是協助受聯邦活動影響的州與地方社區,例如軍事基地及聯邦擁有大片土地等。在這些地方因聯邦的影響,學校經費主要來源的地方稅收減少,該項計畫在於補貼地方損失的稅收。☆ 教育部亦協助州與學區做到提供殘障者免費、適當的公立教育,1970年代聯邦法院兩項歷史性的判決,確立殘障者接受均等教育機會的憲法權,1975年殘障者教育法提供服務這些學童及聯邦資助他們教育的架構,目前教育部撥款三十億元,經由三項州補助計畫,去協助各州照顧五百萬出生至二十一歲殘障者的發展與教育需要;另為了配合目標兩千年教育改革,1975年殘障者教育法刻正研議修訂中。協助學生就業並趕上變遷的經濟環境 國家教育成就與其國際經濟競爭力的關係漸受了解,使得我們對學校與就業之間的連結、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更加重視,教育部為因應這個趨勢,訂有幾項計畫,來幫助年青人、成人去獲得職業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1994年「學校通向就業機會法」由教育部、勞工部共同推動,提供每一州及有興趣的社區開辦費以擬訂綜合性的學校通向就業實施計畫,這些計畫將結合校內及工作場所的學習,以協助學生為第一份工作做好準備,一九九五年執行該法案的預算有兩億五千萬元,計畫將於五年後結束。柏金斯法(Perkins Act )州職業教育補助款約十億元,用於協助中小學階段的職業訓練,補助款可用於州自行擬訂的計畫如中學職前訓練課程或為因應科技與勞工市場狀況所辦的成人再訓練計畫,教育部正擬配合「學校通向就業機會法」修訂柏金斯的職訓補助計畫,同時藉加強績效責任要求及合併各類補助計畫以增進州及地方執行的彈性。另一項重要的聯邦補助計畫是 「職業復健」(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教育部編列二十億元補助州以協助大部分重度身心殘障的成年人就業與獨立生活,計一百萬人。結果每年約有二十萬人在競爭的勞動市場找到工作或自行創業,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表示他們自己的收入是生活的主要來源,而非政府的救助或家庭收入。此外為了協助身心殘障的學生與成人改變就業機會,教育部支持各州開設讀寫與技能訓練,「成人教育法」( Adult Education Act)州補助計畫項下提供二億七千萬元去幫助約四百萬未受良好教育的成人,取得讀寫能力、高中同等學力證書及英語能力,另「齊頭開始」(Even Start)補助計畫一億元,則撥給各州進行學前兒童及其父母兩代讀寫能力的培訓。確保聯邦教育補助款領受者沒有任何歧視 教育部民權司( Office of Civil Rights)負責執行許多聯邦法令,確保接受聯邦經費者不因種族、膚色、性別、殘障或年齡而受到歧視。民權司著重以提供政策指導、員工訓練及技術協助等方式,鼓勵志願遵守聯邦的民權法規,民權司促成民權法規執行者與教育工作者之間的關係與溝通,結果民權司的業務順利無礙,例如民權司一年處理五千件訴願,百分之九十五經由協議解決,而無需上法庭或舉辦公聽會。綜觀美國教育部的業務,一方面確保教育機會均等,另一方面促進卓越教育,二十五年來,它對美國的教育確有相當的貢獻。筆者以為,今後美國為了達成西元兩千年的國家教育目標,並因應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環境與國際競爭,似乎別無選擇,必須由它繼續負起教育領航者的角色。 參考文獻 Improving America’s Schools Act , U.S. public law 103-382 (1994).Riley, R.W. (1995, July 3). We do more with less. The Washington Post, p. A23.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How we help America learn:A summary of major activitie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August 29). Back-to-school: New partnerships with parents,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inits/stm/95-96stm.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October 17). EDInfo. Available: http://www.ed.gov/MailingLists/EDInfo/msg00300.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June 30). IDEA proposal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MailingLists/EDInfo/msg00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