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之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让以附之名的时光机器带您回到曾经,属于现在的曾经】~~~~~~~~~~~~~~~~~~~~~~~~~~~
楼主: 心诚则灵

美国教育概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世紀的教育改革總體計畫

前言

教育改革是當前國人矚目的重要課題,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項改革工程,教育部最近根據行政院教改會總諮議報告書等各方面之結論與建議,提出「教育改革總體計畫綱要」,規劃推動三十個領域的教改工作,將由各相關單位分別擬訂具體實施方案,以落實教改目標。

美國自從訂定國家教育目標推動教改以來,已歷經數年,各州、地方社區乃至教育部,無不紛紛提出教改的構想與具體措施,今(一九九七)年二月,教改及全國教育目標達成的進度經過檢討之後,柯林頓總統呼籲大家續為二十一世紀的美國教育打拼(Call to Action for American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明確指出今後仍待加強的十項重點工作,包括:

確立嚴格的全國標準,發展四年級閱讀及八年級數學的全國性測驗,以確保學生精通基本智能。

確保每一間教室有一才能佳、專心奉獻的教師。

幫助每一位學生在三年級結束前能夠獨立並順暢地閱讀。

擴充提早開始(Head Start)學習計畫,並激勵父母及早參與孩子的學習。

促進學校教育選擇及公立教育的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

確保學校安全、有秩序、免於毒害,並教導基本的美國價值。

使學校現代化,並協助學校重建工作。

為所有勤勉工作、邁向成功的人開啟高等教育之門,並讓第十三、十四年的教育與高中一樣的普遍。

將紊亂的聯邦訓練計畫,簡化成單一的技能學習補助計畫,以幫助成年人提升他們的教育與技能。

西元2000年時將每一間教室、圖書館連結網際網路,並幫助所有學生具備科技的智能。

美國教育部為配合以上的呼籲,今年七月研擬持續推動教改的七大施政計畫(seven priorities)如下:

☆學生在三年級結束以前能夠獨立閱讀。

學生在八年級結束以前具備數學的能力,包括代數、幾何的基本智能。

學生到了十八歲,能夠準備上大學、負擔至少兩年的大學費用及追求終身學習。

要求學生成就高的學業標準並負起績效責任。

提供有才能、專心奉獻及受過良好訓練的教師。

讓學校教室於2000年時連結網際網路,並讓學生具備科技的智能。

提供設備完善、安全及免於毒害的學校。

前三項施政計畫指出,學生在學校教育過程的關鍵階段,必須達到的成就水準(performance results),而後四項施政計畫,則是幫助學生達到上述成就水準的主要策略(critical strategies)。至於每一施政計畫下,則各有其具體的措施,舉例言之,為達成施政計畫六之目標,美國教育部推動以下幾項具體措施:網路日運動(NetDays)、科技智能挑戰基金(Technology Literacy Challenge Fund)、廿一世紀教師計畫(21st Century Teachers Initiative)、科技革新挑戰補助款(Technology Innovation Challenge Grants)、明星學校計畫(Star School Program)、學校及圖書館上網的教育優惠率(Education Rate)等。

以下筆者擬就美國教育部當前的施政背景、施政計畫及總體架構加以說明,以做為了解美國現階段教改之參考。

施政背景

美國學校教育強調所有學生達到更具挑戰性的教育標準,已在過去八年奠定了基礎,八項國家教育目標(National Education Goals)呼籲所有美國學生在主要學科上展現其能力,並在數理上領先世界,已成為教育史上的一個轉捩點。一九九四年,美國國會在中小學教育上通過三大法案,即目標兩千年教育法,學校通向就業機會法及修訂之中小學教育法,這些法案在於支援各州及社區發展挑戰性的學科內容標準,並幫助所有學生努力以赴達成這些標準。

經由各方努力的結果,大多數的州已訂定並採用內容標準去描述學生應該知道並能夠做什麼,目前在目標兩千年教育法、州及基金會的補助經費下,許多州正在配合所訂的標準發展評量措施,且全國許多社區從事提高教育標準的草根性活動。其次,美國教育部已經與州及社區建立一種新的夥伴關係,以改善全國學生的學業成就,從通過立法到撥發補助款給各州及社區,已顯現美國教育部三項新法案的成果。一般來說,美國學生似乎有了進步,根據今年六月發表之第三屆國際數理研究(TIMSS )結論,證實了美國四年級學生表現較好的成績,與其他國家比較,其數理成績均在國際平均成績之上,且優於去(一九九六)年十一月發表的八年級學生 TIMSS 數理成績。惟全國對學生的期望水準還是不夠,例如,南部區域教育理事會(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學生在州評量測驗獲得熟練的程度(proficient level),遠超過在國家教育進步評量(NAEP),這顯示州所訂的標準不夠高,而且推行挑戰性標準的州時常不能落實於日常的教與學,當大多數社經環境不利學生如都市及鄉村的青年學子蒙受低標準的害處時,全國社區及學校的學生仍有很多人不能達到可以幫助他們迎向未來的成就水準。

當個人、家庭與整個國家面對愈來愈依靠知識技能的經濟情境時,精通挑戰性的學習內容與技能便更為重要,全國教學與美國未來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 and American's Future)曾指出:在歷史上,從沒有一段時期,當國家與人民的生存發展與他們的學習能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那些不能讀寫算、不能尋找利用資訊、不能思考解決問題及不能繼續學習新科技的人,在現今的社會裏,少有發展的空間,低技能的工人獲得高薪的時代,很快就會過去了。美國教育部當前強調的七大施政計畫,便在幫助所有的孩子獲得這些重要的知識與技能,並為將來上大學及終身學習舖路。

施政計畫

雖然七大施政計畫延續八項國家教育目標及以往其他的努力,它們卻進一步提高學業標準並為學生就讀大學、工作及參與民主社會預做準備。例如,柯林頓總統及瑞利部長相信精通閱讀及數學兩個基本學科能夠協助推動全國對高學業標準的努力,而且,一個關鍵時期只強調一門學科的成就表現,即三年級結束前的閱讀、八年級結束前的數學,能有效改變目前許多低成就學生的學業期望。

研究顯示,四年級的閱讀和八年級的數學是一個孩子教育成功的轉捩點,美國學校通常在四年級時停止閱讀教學,並期望學生能夠閱讀去學習科學、文學及社會研究,四年級的小孩如果不能閱讀,其他學科將有很大的困難,並導致需要補救教學、留級或輟學的結果,所以,四年級時能獨立閱讀對於日後學習的成功是絕對重要的。數學對於日後升學及就業也同樣重要,學生在八年級學習基本數學,通常到了高中階段,才有機會繼續唸升大學的數學課程,換言之,學生在八年級結束前沒有代數、幾何的基本能力,時常被安排在非為升學準備的課程上,致無法做好升學就業準備,低收入家庭的小孩特別有這方面的問題。因此,柯林頓總統在其國情咨文中,對四年級及八年級的學生,分別提出一項嶄新的閱讀及數學自願性全國測驗(Voluntary National Tests),以改善全國學生讀與算的能力,這些測驗旨在提供資訊幫助家長教師了解其子女學生,與其他州和國家學生相比較的成績表現。每一學生四年級閱讀及八年級數學的成績將直接與最進步的兩種教育成就評量NAEPTIMSS 所提供的資料相比較。藉著清晰的學習評量措施,這些測驗讓我們對於挑戰性標準及學生的成就有更好的認識,美國教育部相信自願性的全國閱讀及數學測驗,將帶動全國提供機會給小孩在三年級及八年級結束之前分別讀好閱讀及數學科目。

施政計畫三反映了廿一世紀知識導向的經濟中,高等教育日益重要的趨勢。研究指出,完成兩年或四年的大學教育已經成為在新經濟環境中前途看好與否的分界線,因此,我們個人與國家安全有賴於更多學生接受高中所無法培養的技能。其次,那些相信有機會上大學的學生,在國、高中階段將更加努力並有更高的抱負,這樣的行為與態度將深深影響國民教育的品質。美國教育部除了使國民教育的課程更具挑戰性,以幫助學生在學業上做好上大學的準備,將提供中低收入家庭更多機會去籌措孩子上大學的費用,柯林頓政府最近與國會達成未來五年平衡預算之協議,協議中包括350 億美元的稅賦減免措施,以協助眾多的美國人民唸大學、研究所及部分時間進修計畫,去獲得或改善他們的職業技能,這項措施提供兩年減稅HOPE獎學金(每一年可達1500美元)、終身學習20% 減稅額、教育及退休儲蓄帳戶、學生貸款利率降低、雇主提供教育訓練減稅及社區服務償付貸款 (Community service loan forgiveness)等。

施政計畫四至七係幫助學生達成上述三項目標的主要策略。策略四呼籲為所有孩子在主要學科上建立高的成就標準及績效責任,是美國教育部過去四年施政的重點,其所推動的三項主要法案,包括目標兩千年教育法、學校通向就業機會法及新修訂中小學教育法,均在支持州與社區建立挑戰性的標準及配合這些標準的全面性改革措施。然而策略五至七了解到,如果每一個學生沒有足夠愛心、能力及合格的教師,缺乏有助學習的校園,及不能接觸新科技,那麼高的學業標準將毫無助益。策略五強調聘用及留住素質高的教師,並確保他們具備教導新標準的知識與技能,柯林頓總統今年七月宣佈一項三億五千萬美元補助計畫,提供教學獎學金(Teaching fellowship)及補助高等教育機構強化未來教師培訓計畫,期因應未來五年所需的大量教師人力,尤其是高貧窮地區的學校。策略六在於幫助學生具備科技智能,以參與廿一世紀的經濟與民主生活。至於策略七則促進學校教育選擇(school choice)及委辦學校(charter schools)、安全及免於毒害的環境及有助於學習的學校設備,美國教育部在修訂之中小學教育法的授權下,推動委辦學校,今年五月首次發表委辦學校研究報告,此一為期四年之研究詳盡地剖析委辦學校成長發展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美國教育部為達成上述七大施政計畫,呼籲所有人共同參與和行動,譬如,教師與其他教育人員必須提高他們的期望及增進他們的技能去傳授更具挑戰性的標準。企業與雇主必須參與成為學校的伙伴,他們能夠促進學生就業、工讀及學徒措施,幫助學校教室安裝科技設備,及要求工作申請者提供畢業證書及成績單以影響高學業標準的實施。為人父母對學校必須要求多些並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父母與家庭參與並不單獨列為優先施政計畫之一,因為它是涵蓋一切、影響上述施政的一項目標,近年來美國教育部倡導「美國返校」(America Goes Back to School)、「美國閱讀挑戰」(America Reads Challenge)等全國性運動,便在喚起家庭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其次在每一施政計畫下,美國教育部亦採取一些非立法措施去彌補教育法規之不足,這些措施包括促使民眾參與教育改革,向各界倡導夥伴關係,以及提供教育工作者、父母及民眾教育實際有關的資訊與研究,該部在過去幾年使用這些措施去引導民眾參與,並在法令、彈性及獎勵之運用上取得平衡,該部未來將繼續使用這些策略激勵社會大眾參與支持重要施政,宣導學生優秀的學習成果、與大學教育學院合力改善師資培育、呼籲大學生充當閱讀家教及提供父母更多準備大學學費的財務計畫等,這些都是非立法措施的例子,同時該部繼續將重點放在向國會爭取教育預算及配合優先施政計畫的立法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施政架構

美國教育部更於去年九月後依據一九九三年「施政成效法案」(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之規定,向國會提出未來五年(1998-2002)的施政架構,此一完整的施政架構反映前述的七大施政項目,並與該部的成立宗旨(mission)及各司處主管業務對照統合在一起,計有以下四項綜合目標 (goals),及其所包含的十八項具體目標(objectives),謹介紹如下供參:

綜合目標1:幫助所有學生達致挑戰性的學業標準,為負責任的公民、未來學習及具生產力的就業做準備。

具體目標-1.1各州在主要學科上發展並實施挑戰性的標準與評量。

.2每州設立學校通向就業(school to work)的一套體系,俾增進所有學生學習成就、改善技術能力及擴大就業機會。

.3學校設備完善、安全、有秩序並免於毒害。

.4全美每一間教室有一才能佳、全心奉獻的教師。

.5家庭及社區充分參與學校及學校改善計畫。

.6提供學生、家長更多的公立學校選擇。

.7學校為學生、教師使用高科技以改善教育。

綜合目標2:為所有孩子的學習建立穩固的基礎。

具體目標-2.1所有小孩做好就學準備。

.2每一小孩在三年級結束時能獨立閱讀。

.3每一八年級學生熟練挑戰性的數學,包括代數、幾何的基本知識。

.4特殊教育的學生接受與高學業標準一致的教學與評量。

綜合目標3:確保接受高等教育及終身學習的機會。

具體目標-3.1中等學校學生獲得他們所需的資訊與協助,以順利地接受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學子獲得他們所需的財力支助與服務,俾註冊入學並完成學業。

.3高等教育學子貸款的發放及計畫執行是有效、健全且配合貸款人的狀況。

.4經由終身學習,成人能夠強化他們的技能並改善謀生的能力。

綜合目標4:使教育部成為一高績效的組織,把重點擺在施政成果、服務品質及業務對象滿意上。

具體目標4.1我們的業務對象收受快速、無缺點的服務及高品質的資訊與成果。

.2我們的教育夥伴取得他們所需的協助與彈性,但對績效負起責任並無折扣。

.3從教育研究所得的最新資料,隨時可供推動教改及實施教育機會均等之參考。

.4我們資訊科技的投資是完備的,並用以改善效率。

.5教育部員工具有高度的能力與工作績效。

.6我們施政計畫與服務之管理確保財務的完整性。

.7教育部各階層完全以績效為依歸(performance-driven)。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具體目標下均詳列目標達成的指標(Performance Indicators)及主要策略(Core Strategies),為了幫助了解,試以具體目標1.4「全美每一間教室有一才能佳、專心奉獻的教師」為例,加以說明。具有才能、全心奉獻且受過良好訓練的教師人力,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項目之一,研究顯示,教師的知識與技能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研究亦指出密集、持續的高品質專業進修,有益於發展新的教學模式。目前教師如果要教導各種背景不同的學生達到挑戰性的標準,需要完善的專業進修,其次,新進教師必須要有好的訓練,去幫助所有學生熟練挑戰性的內容及成就標準,據估計,25% 的新進教師缺少所需才能,且在最初三年內有22% 的新進教師離開教職,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協助及任其發展的導入(induction)。基於以上教師人力現況與缺失,美國教育部擬訂達成具體目標1.4的指標如下:

被視導人員、父母及同儕評為很有效率的教師與校長將逐年增加。

在所教的科目上至少具有副修的全國中等學校教師將逐年增加。

合格新進教師在最初三年內離開教職的比例將持續減少。

全國教學專業標準理事會檢定優良教師(nationally board certified teachers)的人數於西元2006年將達到十萬五千人。

西元2002年,75%的州將教師檢定的標準參照高的學科內容及學生成就標準調整。

至於達成此一具體目標的策略包括:

改善新進教師的素質及留住新進教師協助聘用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才擔任教職,改善新進教師培訓的品質,支持留住新進教師的計畫。

經費補助及相關組織間的協調透過艾森豪及殘障者教育法專業進修計畫,及其他容許辦理教師進修的計畫(例如補助貧窮學區學校的Title I計畫、職業教育、雙語教育及科技智能挑戰補助計畫),提供各州及學校經費,另與國家科學基金會協調,經由雙方的專業進修計畫,去改善教師的技能。

檢定標準透過卓越與績效教學夥伴計畫(Partnership for Excellence and Accountability in Teaching),支援各州依挑戰性的學科內容及成就評量去調整教師檢定證照的計畫。

教師的認可及績效責任支持全國教學專業標準理事會(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及獎勵優良教師、解決不適任教師有關措施。

研究、發展、評鑑及宣傳1、全國艾森豪專業進修計畫評鑑辦法將評鑑進修計畫與州所訂的高標準及準則符合的情況。2、提供教育工作者及決策人員教師素質改善的有效策略。3、透過主動出擊、提供資料之方式,增進政府、企業界、社區領袖及民眾對優良教學與專業進修之支持。4、成立卓越及績效教學夥伴計畫,與師資培訓有關人員合作,並進行應用研究。

監控教師人力發展狀況從1998年起,每兩年發佈一次的全國教師素質報告。

以上是美國現階性的教育改革總體計畫,在此必須強調的是,美國教育部自成立以來,即揭示了它的兩大任務及目標,即確保教育機會均等及促進全國卓越的教育,該部相信教育上的均等(equity)和卓越(excellence)是不可分的,沒有了卓越,就不可能有均等,因為學生將無發展其潛力及善用各種機會的權利,相反的,沒有了平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整體上並不可能有卓越可言。以上每一項施政計畫是推動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卓越,例如,確保所有孩子在三年級結束前能獨立閱讀,可能是今天最重要的均等問題之一,這一均等目標有賴於提高對所有孩子的期望以及他們所受的課程與教學的水準。雖然代數、幾何是升大學準備課程的基礎,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非洲裔、拉丁美洲裔學生在八年級結束之前,無法修習這些科目。其次,雖然科技是提供卓越與均等的大好機會,但是科技如不能普及或只有某些教師獲得科技的訓練,那麼也可能增加不平等的現象。以上七項施政計畫所建構的教改總體計畫,便是美國教育部運用所有資源去增進教育上的均等與卓越,使每一個公民能充分發揮所長,參與廿一世紀的社會經濟生活。

值此新年伊始,國內已動了起來的教改工作,將在教育部穩健的領導下繼續向前邁進,盼以上所介紹的美國教改總體計畫可做為我們建構施政方案、持續推動教改之參考。

參考文獻

教育部(民86)。新聞輯要:完成「教育改革總體計畫綱要」。教育部公報,第272期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President Clinton’s call to action for American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On-line]. Available: http://165.224.220.62/updates/PresEDPlan/.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6).Getting America's students ready for the 21st centuryMeeting the technology literacy challenge.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6. A plan to implement the e-rate [On-line]. Available:http://www.ed.gov/Technology/erate.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7. The seven priorities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 /updates/7priorities/index.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Pursuing excellence: A study of U.S. fourth-grade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NCES/ TIMS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Voluntary national tests4th grade reading and 8th grade mathematics [On-line]. Available: http:// www.ed. gov/nationaltest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7. Families' guide to the 1997 tax cuts for educ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budget/ 97918tax.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7. Initiative to attract and prepare tomorrow's teachers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 MailingLists /EDInfo/.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7. A study of charter schools: First year report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pubs/charter/.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7. Partnership for family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PFIE/initiatv.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1998-2002.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增進兒童閱讀能力的全國性運動

研究顯示,四年級的閱讀是一個孩子教育成功的轉捩點,美國學校通常在四年級時停止閱讀教學,並期望學生能夠學習科學、文學及社會研究,四年級的學生如果不能閱讀,其他學科學習將有很大的困難,並可能導致需要補救教學、留級或輟學的結果,所以,四年級能獨立閱讀對於日後學習的成功是絕對重要的。不幸的是,根據一九九四年國家教育進步評量(NAEP)發表的報告,百分之四十一的四年級學生,百分之三十一的八年級學生及百分之二十五的十二年級學生在閱讀方面所得的成績低於基本程度,這種閱讀能力欠佳的現象引起了聯邦政府的關切,並早在一九九五年開始便展開了提升學生閱讀程度的呼籲與努力,筆者擬利用本文加以介紹供大家參考。

一九九五年六月美國教育部倡導暑期「讀寫計畫」(Read*Write*Now!),這是家庭參與教育夥伴關係組織(Partnership for Family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的一項具體行動。「讀寫計畫」旨在利用暑假期間,促進托兒所至小學六年級孩子的讀寫技能,方式是閱讀夥伴(Reading Partner)參照美國教育部所編生動有趣的「讀寫計畫」資料,每週與孩子約定時間,一起讀寫一至兩次,並鼓勵孩子每天閱讀二十分鐘,其他共同活動可包括上圖書館、討論讀過的書、寫信給筆友等。閱讀夥伴可以是父母、長輩、圖書館員或七年級以上的學生。當家庭成員或其他關懷的成年人時常陪孩子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成為良好的讀者及未來成功的學生與公民。這項草根性運動推展以來,已發揮了作用,目前有些社區團體出錢出力宣傳,加印提供上述讀寫資料並做員工表率,強調家庭參與孩子學習的價值,使其變成全年度的活動。參加暑假讀寫計畫的學生逐年增加,據統計,一九九五年有四十萬人,一九九六年有一百萬人,一九九七年的目標則是一百五十萬人。教育部長Riley於一九九六年二月以「教育:通向美國未來的門戶」發表全國教育現況演說時,呼籲每一個家庭都能遵行教育的第一條法則──讀書給孩子聽,若能愈早開始執行並且持之以恆愈好,如果全國的父母每天花三十分鐘來協助孩子閱讀,那麼美國的教育將會全面改觀。

柯林頓總統當選連任,於去(一九九七)年二月發表國情咨文時,特別發起了「美國閱讀挑戰」(America Reads Challenge)的運動,數月之後,美國教育部將它列為重點工作,並積極推動。此一前所未有的全國性運動呼籲每一個美國人幫助所有的孩子在三年級結束前能夠獨立並流暢地閱讀,包括那些身心殘障及英語程度有限的孩子。實施的方式包括:鼓勵父母在家培養孩子對閱讀的喜好,召募大學生利用工讀時間擔任孩子的閱讀家教,鼓勵教師採用最好的教學技巧及參加閱讀在職進修,組成義工在放學後或暑假期間提供學生額外的幫助,呼籲工商企業鼓勵員工參與並提供誘因給孩子,以及結合社區形成夥伴關係去促進孩子的閱讀能力。運動推展以來,獲得許多大學校院、閱讀家教、義工、社區及各類組織的熱烈回應與參與,共同為提升兒童閱讀能力奉獻心力。

(一九九八)年有幾件事把美國促進兒童閱讀的運動帶到了最高潮,首先,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在三月後發表「預防兒童閱讀困難」(Preventing Reading Difficulties in Young Children)的研究報告,據稱,這本將近四百頁的研究報告是國家研究委員今年度最重要的著作,它指出目前青少年及成人的大部分閱讀難題,都能夠在他們幼兒期內避免或解決,並呼籲需要廣泛的改革以確保所有兒童具備他們所需的技巧與教學去學習閱讀。教育部長Riley 表示: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研究發現,向全國的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傳遞一項明確訊息,那就是我們必須擱置爭議性的問題並將注意力放在兒童如何學習閱讀上。這項研究清楚界定所有兒童所需的要素以成就良好的閱讀者,他們需要學習字母發音及如何從閱讀中了解含義,他們也需要從各種類型的書籍中去練習閱讀能力,雖然有些兒童需要更密集且有系統的個別化教學,大體上所有兒童需要三項基本要素,俾於三年級結束之前能夠獨立閱讀。國家研究委員會亦於研究結論中指出,鑒於科學持續對兒童如何閱讀以及如何幫助他們閱讀有更多的發現,現有的知識已讓我們有能力大規模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水準,所以希望研究報告建議能對未來的努力提供方向。

其次,美國教育部今年九月召開了全美閱讀高峰會(Reading Summit),邀請各州的教育工作者及關心教育的人士550人齊聚華府共商改革大計。Riley 教育部長在會中指出以下五項挑戰,期加速達成培養兒童閱讀能力的目標:

州及社區的主要教育人員及決策者應該協力更新教導兒童閱讀的方式,從他們出生的時候即開始。我們必須將“倘若每一個父母每天對小孩閱讀三十分鐘,它將革新整個國家的教育”的訊息傳達給民眾。

教育工作者應停止閱讀教學技巧的論爭。我們應統整最佳方法的要項如發音、閱讀理解,並把重點放在個別孩子的需要上。

所有前幼稚園階段的幼兒照顧者應共同合作,培養幼兒更多閱讀前的能力(pre-literacy skills)。州及社區應優先在幼兒照顧及托兒機構之間建立更堅固的關係。

我們必須協助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包括身心障礙、英語能力有限、家庭收入低的兒童。研究顯示如果給予適當協助,幾乎每一個兒童能學會閱讀。

州教師檢定理事會及師範學院應規定未來幼稚園至三年級的教師接受嚴格的職前閱讀教學訓練。未來十年預期有兩百三十萬新教師進入公立學校,我們必須在教師職前教育中,立即行動矯正這一明顯的缺點,其次,資深教師也需要再訓練。

參加閱讀高峰會的各州代表承諾在未來半年採取相關的行動,包括:主辦州的閱讀高峰會、改進教師檢定的規定、提高師範學院的畢業標準、使用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研究發現來訓練在職的教師與校長、檢討托兒所所訂的閱讀標準、幼稚園內進行早期矯治計劃、提供幼兒照顧者閱讀能力的訓練以及主辦喚醒全民促進閱讀的活動(如製作早期閱讀技能發展的錄影帶等)。

最後要提的是,今年十月美國國會通過「閱讀卓越法」(Reading Excellence Act, 簡稱REA),該法案係修訂一九六五年中小學教育法第二章並加上閱讀方面有關的內容如下:

在孩子幼兒時期提供閱讀前所需的預備技能與協助,期於入學時學會閱讀。

教導每一個孩子在三年級結束之前能夠閱讀。

改善小學教師及其他教學人員的教學經驗。

閱讀卓越法同意聯邦教育部在未來兩年經由撥款,協助州與學區提升學習有困難學生的閱讀能力,並將支援教師專業進修、校外時間家教及家庭成員閱讀能力等三項主要活動。

的確,好的教育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培養兒童閱讀的興趣與能力便是最佳的例子,它應該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可以共同參與推動的教育活動,以上美國提升兒童閱讀能力的種種做法似可供我們借鏡參考。

 

 

參考文獻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Preventing reading difficulties in young children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americareads/ ReadDiff/index.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November/December). Reading summit launches crusade for child literacy. Community Update, No.62.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Secretary Riley's speech [On- line].Available: http://www.ed.gov/inits/readingsummit.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The Reading Excellence Act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inits/FY99/1-read.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Partnership for family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On-line]. Available:http:// www.ed.gov/PFIE/initiatv. 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READ*WRITE*NOW! kit.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Goal 8: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科技的目標與改革

 

美國柯林頓總統於一九九六年元月發表國情咨文時指出:在我們的學校裏,每一教室必須以電腦、好的軟體及受過訓練的教師,與資訊高速公路連結,我將要求國會支持這項教育科技計畫,以確定這項全國性的改革夥伴關係順利成功。為了配合這項教育科技目標,柯林頓總統不久後便簽署了具有歷史性的電訊傳播法(Telecommunications Act),並與高爾副總統共同宣佈一項為期五年、二十億美元的科技智能挑戰基金(Technology Literacy Challenge Fund)。電訊傳播法規定網際網路服務業以優待價錢提供通訊服務給學校及圖書館,以幫助學校及學生能夠上網並取得進一步的資訊服務,如此將可大幅降低學校與教室連結資訊高速公路所需之費用。科技智能挑戰計畫下一步將利用這項新法案,支援此一全國性的夥伴關係。至於科技智能挑戰基金則將協助州、地方及私人企業致力於確保全國中小學提供所有學生更好的機會,以學習二十一世紀所需的技能。

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於一九九六年六月在華盛頓召開的「如何推動九六年網路日」(NetDay96 How-To)的教育科技會議中,發表了「學生為二十一世紀做好準備:迎接科技智能挑戰」(Getting America’s Students Ready for the 21st Century: Meeting the Technology Literacy Challenge)乙書,闡明科技智能的重要,使用科技的益處,教育科技的四項目標,聯邦、州、地方社區、高等教育機構、企業等促進教育科技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柯林頓總統前面所提的科技智能挑戰基金,該書可以說勾勒了美國未來的教育科技發展計畫,實施以來成效卓著,筆者擬分別介紹聯邦的科技智能挑戰計畫、教育優惠率(Education Rate,簡稱E-Rate) 聯邦教學網路資訊站(Federal Resources for Educational Excellence) 、加州民間各界發起的網路日運動以及各州教育科技的挑戰與發展,以為國內推動教育科技之參考。

科技智能挑戰計畫

前面提及,柯林頓總統、高爾副總統體認未來教育界即將面臨的挑戰,於一九九六年二月共同宣佈「科技智能挑戰計畫」,期使所有學生在二十一世紀揭開序幕時,具備基本通訊、數學、科學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為達此目的,它敦促私人機構、學校、教師、父母、學生、社區團體、地方、州及聯邦政府,從以下四個具體目標努力:1、提供所有教師所需之訓練與協助,去幫助學生透過電腦及資訊高速公路學習。2、發展有效的軟體及線上學習資源,以成為學校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提供所有教師、學生接觸使用現代化電腦的機會。4、將美國每一所學校、每一間教室,連結資訊高速公路。

各州於提出達成上述四個具體目標的策略時,被賦予最大的彈性,為了獲得是項補助,州只須符合以下三項規定即可:1、州的策略:每一州擬訂達成上述四個目標的策略,需確保城市、郊區及鄉村的學區與學校能完全參與,各州之策略須明訂達成四項目標的程度水準、時間表,聯邦政府不做任何規定。2、私人機構合夥關係及相對基金:州策略應包含相當之私人機構參與及允諾贊助去達成上述之目標,贊助金額至少與聯邦補助款相等,此項相對基金可以用志願服務,減低連結網路之費用及其他方式抵付。3、公開之年度報告:為了確保負起績效責任,每一州不但要明訂程度水準,也要於年度結束時向社區民眾報告實施現況及如何有效達成其策略目標。州被鼓勵提出全州科技挑戰策略的同時,州可選擇讓地方社區公開申請依比例分配的補助經費。如果州無法提出全州性的策略時,地方社區或地方社區暨私人企業聯合會可以提出地方性計畫,申請所謂的地方改革挑戰經費( Local Innovation Challenge Fund),這項變通方案可進一步確保每人均能參與此項教育科技改造運動。

科技智能挑戰補助費將在未來五年,撥款二十億元,總統承諾於其平衡預算案中,縱使聯邦預算經大幅刪減,教育預算仍將逐年成長以配合國家教育需要,為了在教育預算下,籌措未來五年之二十億元,將可能暫緩或刪減非優先教育計畫,各州獲得是項補助經費之多寡,完全依其學生人數而定。五年之後,科技智能挑戰補助費受限於日落條款,屆時將對該項補助之成效加以檢討,並重新評估是否仍須該項補助計畫及所需之經費如何。

教育優惠率

一九九六年電訊傳播法案通過之後,學校和公立圖書館才有資格享受全民服務基金(Universal Service Fund)的補助,這項法案的目標是要確保學校和圖書館均有能力使用電訊科技。美國教育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促成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FCC)於一九九七年五月通過一項判決以執行全民服務法案,這項全民服務基金的補助稱為教育優惠率,使得中小學校及公立圖書館每年在使用各種電訊服務時可節省高達二十二億五千萬美元的費用。凡是商業用途上的電訊服務(如聲音和數據服務)、網路使用及科技進入教室所必備的內部連結等,均在全民服務基金的補助範圍內。而各個機構所得到的優惠折扣係依據其地理位置及經濟狀況而定,由二折到九折不等。目前,學校暨圖書館法人組織(School and Libraries Corporation) 正式成立,在FCC的授權之下,受理教育優惠率的申請事宜,有關申請程序表格已由該組織分送全國各學校及圖書館利用。這項劃時代的措施將確保所有美國小孩,無論貧富,無論住在鄉村或都市地區,均享有同等的機會接觸網際網路的資訊,並使得全國資訊擁有者與資訊缺乏者之間的差距大幅縮小。無疑的,E-Rate的實施是美國每一學校、每一圖書館連結資訊高速公路的重要里程碑,對推動中的學校教育改革將有深遠的影響。

聯邦教學網路資訊站

Riley教育部長今(一九九八)年四月宣佈建立聯邦教學網路資訊站(http://www.ed.gov/free,簡稱FREE ),該資訊站提供:1. 快速連線至聯邦政府的教學資源,2. 一個教師、聯邦機構及其他組織可以形成夥伴去發展教學新資源的地方及3.聯邦機構、教師及其他組織所建立夥伴計畫的有關資訊,去發展網際網路為基礎的學習資源及環境。Riley 部長表示,FREE 網站提供教師、學生有關歷史文獻、科學實驗、數學問題等一次購物之便(one-stop shopping),瀏覽一次網站便能獲得超過三十五個聯邦機構所提供的豐富教學資訊。FREE 網站係依據「科技智能挑戰」計畫下所訂定的目標而設立的,即:發展有效的軟體及線上學習資源,以成為學校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國教育部於隨後宣佈補助七項教師與聯邦機構所建立的夥伴計畫,去研發線上學習單元及學習社區,這些夥伴計畫能讓學生利用重要文獻、科學家及其他聯邦資源做為學習跳板,並且建立屬於學生、教師、學者及其他使用、貢獻這些資源者的網上學習社區(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例如,教師與國家檔案局(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合作建構「憲法社區」(The Constitution Community),以路易斯安那併購(Louisiana Purchase)、巴黎合約(Treaty of Paris)等重要文獻的線上圖像為基礎,發展許多教學單元及學習活動。其次,教師與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即將在萊特兄弟第一架飛機的風洞實驗中設計教學單元,學生可操縱實驗所得的資料並學習浮力、推進力及其他航空學的概念。

加州九六年網路日運動

在使每一所學校、每一間教室連接資訊高速公路的呼籲下,加州地區熱心教育的人士在一九九六年春率先發起了一項九六年網路日運動,旨在喚起大家為加州中小學與網際網路之連結攜手合作,期為下一代的科技智能奠定基礎。這項運動獲得了柯林頓總統、高爾副總統、以及Riley教育部長等的全力支持,並由昇陽電腦公司(Sun Microsystems)主其事,估計有一萬五千位以上的義工登記加入,其最終目標為在年底前內使加州公立中小學順利連上網路。其做法簡單明確,即在網路日(三月九日)以前號召各界人士組成工作小組,為登記參加的每一所中小學完成初步的連線作業,在每校五間教室、圖書館或電腦中心之間佈設電纜線,以便各校未來能夠連上網路。

至於網路日當天,在登記參加的公立中小學,由學校教師、家長及行政人員集會,共同檢討校內之既有設施與技術,評估目前的狀況與資源,探討進行的步驟,為跨入未來的網路世界邁出第一步。另一方面,對於成千上萬的義工就在這一天需動手裝置基本設備及佈設電纜線,連接校內五間教室、圖書館或電腦中心,於是初步的奠基工作即告完成。工作雖然相當簡單,但所採用之機具、設備、技術、與品管測試等程序,則與業界的之標準,並無二致。由此,學校與網際網路之連線工作無形中可說完成了三分之一,其餘的三分之二工作分別為各校電腦網路與網際網路之連結,以及所有教室、圖書館或電腦中心電腦設備之添置等,則於後續階段逐步完成。

在網路日來臨之前,有一些準備作業必須先完成。首先,必須擴大宣傳,使各界人士了解此一運動,並號召義工與廠商,利用九六年網路日在全球資訊網上的網址(http://www.netday96.com/)登記加入,幫忙社區內學校的電腦連線工作。然後,即由各校負責人士上線,檢視已在網頁上登記之義工及廠商,協調安排各人工作內容與資助項目。網路日運動可說是一個典型的虛擬組織(virtual organization),既無固定辦公處所,亦無人員編制、經費預算,一切全由熱心人士,發動企業機構與個人踴躍投入,為教育自己的子女而努力,其運作方式,包括協調、溝通、資訊交換、組織運作,全在以上的網址進行。加州成功地推動網路日之後不久,已有超過三十州效法,盼協助中小學早日進入網路的新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州教育科技的挑戰與發展

各州教育協會(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今年發表了「科技在教與學上的運用」報告書(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曾指出各州教育科技的問題與發展可從教師在職進修(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課堂教材教法(Classroom Methods and Materials)及科技基本建設與資金(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Financing)等三方面來探討,茲分別說明如后。

有關教師在職進修方面。目前只有少數的州對於教師職前教育或在職進修中科技訓練有所規定或適度投資,結果大部分的教師沒有機會了解及學習到科技在教育上的許多用途,及在科技為基礎的學校情境中有效組織及管理學生,所以教師、學校行政人員及職員需要這方面的在職訓練。美國科技評鑑局(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在一九九五年的一項研究中指出,教師於教室中有效使用科技的訓練不合宜、相當少或在時間上安排不當,且強調電腦操作而非如何使用電腦做為教學工具,該局亦發現對教師使用科技所提供的協助人員與資料並不足夠,在許多地方並無法獲得當場的技術協助,此外,很多教師指出很少接觸教學或電子通訊用的電腦,包括電子郵件及網際網路連結。鑒於目前科技設施已大力建構,應該是考慮使用科技於教師訓練上的時機了。目前科技建設有成的州及學區通常使用以下幾項策略:

提高師資培育及檢定的要求:有些州鼓勵大學校院與州、地方教育機構合作,建立教師畢業所需的科技能力標準,北卡州及加州便是若干採用嚴格科技標準的兩個州,田納西州Vanderbilt大學Peabody學院將科技經驗統整於整個師範教育課程中。

對更新的科技提供持續的支援:教師需要繼續接觸設備與軟體、更多有關課程及課堂上的經驗,在規劃使用科技中,現場的、同事的支援與協助是重要的。

專職的技術人員:許多州及學區提供學校專職的技術人員,以協助教師使用科技。

在職進修機會:學校安排進修活動最好的時機是當教師需要進修,也就是說接近教師需要使用相關技能的時候。

例如,田納西二十一世紀教室訓練計畫(Tennessee's 21st Century Classroom Training)提供教育工作者教學科技訓練與協助,賓州州長 Tom Ridge 的「與學習連結」(Link-to-Learn)的措施包括發展惟讀光碟(CD-ROM)教材,以協助教師將科技帶到教室裡,並提供所有專長的特別指導、課程綱要及特別教師個案研究,惟讀光碟教材可在一對一或研討會的情境下使用,目前計有三萬個光碟免費送給該州的教師。

其次是學校課堂上使用的教法與教材。利用科技促進學習,需要新的教法和教材,州在教育科技上做投資,但不能提供新的教法和教材,將會導致雖有很多新的設備,但在學生學習成就或標準為導向的改革上少有助益。教師在高科技的情境中能夠扮演不同角色,多充當促進者及嚮導而不是資訊的傳授者,科技能夠讓教師採用一種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包括適應個別學習型態、促進合作與小組學習、引導學習者自我學習等,教師需要持續不斷的協助及同事間的溝通,以有效發展並改進這些技巧。課堂中的科技固然方便獲取新的資訊,如網際網路、電子資料庫及光碟,也需要新的教學法,學生需要訓練俾蒐尋、篩選及評估經由科技所得的豐富資訊。事實上,部分州已採用所謂的「媒體智能」(media literacy)標準(即指利用電子媒體去接觸、分析、評估及傳達資訊)為高中畢業所需具備的條件,除此之外,州及地方學區在使用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用的網路系統上,可能需要採用「適度使用」(acceptable use)的政策。學校通訊服務項目、軟體及其他電子教材的購買與使用需要決策者與時俱進,了解快速更新的選擇、資源與所需費用,例如,當軟體產品很多,特別是適用於幼稚園至四年級階段,其中有許多材料是為家庭使用而不是課堂使用設計的。所以不一定符合課程標準及目標,故對於軟體產品的選用需要有一套規定。軟體購置的政策需要檢討修正,同樣地,電子通訊的費用及資訊來源需要定期的評鑑。州也能利用科技經由遠距學習系統提供偏遠社區強化的課程,更有效地服務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成人線上高等教育課程,以及提供專家個別指導及其他專門服務。德州在課堂教法教材方面,便是成功的範例,它在一九九五年修訂的州教育法中有一項重要的變革,即修改學區選用教科書及其他教材的規定,從允許建議、非建議及開放的教材清單中選擇,俾方便學校使用教科書的經費去購買軟體及其他電子教材。

最後談到科技基本建設方面。州的領導者扮演了關鍵且持續不斷的角色,以確保全州性的基本建設(包括硬體、軟體及網路連結)足以讓學生、教室、學區及社區接觸使用科技,不論他們的經濟狀況或居住在何處。與聯邦、地方政府甚或私人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是設計與維護科技基本建設所必需的,這還包括高等教育機構、中小學系統、州政府機構、圖書館及電訊服務業之間的聯繫與協調。購買新的設備及提升、維護現有的硬體設備是各州的一項重要挑戰,當連結到學區和州的資訊系統日趨重要時,以前的設備在相容性及連結能力上可能造成困擾,結果,有些決策者倡導由州決定採購事宜及可靠廠商,有些則主張如果學區的科技計畫符合州的要求,就留給地方去做決定。一般說來,提供誘因及指導綱領的州政策比訂定嚴格規定的州政策要來得有效。州與地方機關之間清楚界定的角色與溝通,對於建立及維持有效的全州性科技設施頗為重要。當提升或裝設網路連結牽涉到費用、預定的用途、地形、可獲得性等因素時,從光纖、電纜或無線電中慎選一種設備。南方科技理事會(Southern Technology Council)在模範學校成功經驗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州所訂的政策如能讓學校層次施行教育科技是最有效的。每一州必須考慮使用科技的機會及均等的問題,若干研究證實貧窮及少數族裔學生較少有機會使用大部分型態的科技,而且使用的機會因種族、年齡及地區有所差異,有關科技基本建設的決定將對許多社會、經濟問題產生深遠的影嚮,在圖書館、社區中心及在學校放學以後的時間提供社區使用科技的機會,是各州改善科技資源使用均等的一種方式,例如,紐約市第六學區擬訂一種普遍的購買暨出租計畫,以服務學區內的低收入家庭。報告書中列舉說明教育科技基本建設有成的三個州,如聞名的愛荷華州通訊網路(Iowa Communication Network)、猶他州教育科技計畫(Utah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itiative)以及西維吉尼亞州在促進中小學連結網路所做的投資與努力。

結語

為了達成上述的教育科技目標,在柯林頓總統、高爾副總統的呼籲之下,全國各州、社區、企業及個人也透過其他方式推動。例如科技團(Tech Corps)於一九九五年十月成立,是全國性私人企業團體志工的非營利組織,以他們的科技知識協助地方上的學校教育,科技團的任務是召募、安排並支援私人企業團體來的志工,從那時起,工業界及教育界的領袖已共同合作在五十州成立科技團組織。同時,美國科技榮譽社(America Technology Honor Society)也成立,透過具備科技智能的學生協助學校運用科技,該社表揚獎勵運用科技智能幫助他們學校的學生。此外,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一個主要教育專業團體包括兩大教師工會,宣佈成立一志工團體「二十一世紀教師」(21st Century Teachers) ,以協助更多教師利用科技改善教學,在一九九六─九七年度中,計有十萬教師每人將訓練五位同事,教師們可以在特設的網站上登記參加。

以上已就美國近年來教育科技的目標與改革略做介紹,筆者深感除了政府的倡導推動外,民間與企業的積極投入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最近,教育部長林清江為迎接新世紀的來臨,已勾勒出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願景,規劃於九十學年即公元二 一年達成十一項具體目標,使我國以教育的成就締造另一次臺灣經驗。前述具體目標中便提到每一學校都有電腦教室,國中小學生都有機會上網,這與美國積極推動教育科技的趨勢是一致的,盼美國這一波的改革經驗,尤其是全民參與教育發展的成功實例,有值得我們參考借鏡的地方。

參考文獻

李勝富( 86)迎接新世紀─美國中小學科技智能挑戰計畫[線上查詢]。資料來源:http://www.houstoncul.org/ecsdir/ecs/ecs-34.txt

施吟?(86)E-rate:美國學校及圖書館上網的利器[線上查詢]。資料來源:http://www.houstoncul.org/ecsdir/ecs/ecs-70.txt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 (1998). 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nver: ECS Distribution Center.

NetDay (1996). Information about NetDay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 netday96.com/.

Roberts, L. (1997). Status report and update on the e-rate providing schools and libraries with affordable access to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June). FREE web site provides new resourc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mmunity Update, No.58.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6). Getting America's students ready for the 21st century_Meeting the technology literacy challenge.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versal service program for schools and libraries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Technology/ qanda.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開啟大學之門的新構想

 

柯林頓總統於今(一九九七)年二月初發表國情咨文時,曾號召全民為改革美國教育而努力,其中有一項重點便是將國民教育延長為十四年,即含括高等教育前兩年,以期在二十一世紀來臨時能普及全國,就像今日的高中教育一樣,並且將大學開放給全體國民。柯林頓總統打算透過一千五百美元HOPE Hope and Opportunity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的簡稱)抵稅獎學金、一萬美元學費課稅寬減額、及大幅提高培爾助學金(Pell Grants)等相關措施,去達成此一目標。

於是,教育部長瑞利於三月正式向國會提出之「一九九七年高等教育機會法」(The Hope and Opportunity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ct of 1997,簡稱HOPE法案),它是柯林頓總統未來五年平衡預算的一部分,並呼籲國會支持通過這項法案。瑞利部長強調,以往聯邦學生貸款計畫已為許多美國人打開大學之門,儘管上大學的機會大增,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上大學唸學位依然遠低於高收入家庭的學生,即使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學生也只有高等收入家庭學生的一半有這個機會,這樣的差距顯示我們仍需努力,提供所有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為了讓美國國民,無論老少,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及訓練,以增進國家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能力,柯林頓才提出這一套完整的獎助、貸款及所得稅寬減措施,該法案提出後,已有代表社區學院及公私立大學等兩百五十位校長表示支持。HOPE 法案包括高等教育課稅優惠(Higher Education Tax Incentives)及有需要學生的財務援助(Financial Aid for Needy Students)辦法兩大部分,以下分別說明其內容供參。

高等教育課稅優惠

設立 HOPE 抵稅獎學金( HOPE Scholarship Tax Credit):為協助所有美國國人接受十四年的基本教育,納稅人從今年七月開始,能為每一學生申請一千五百美元抵稅金,做為本人、配偶或子女支付高等教育學雜費之用,這項抵稅措施將於一九九八年協助四百二十萬學生,並於未來五年為美國家庭節省一百八十六億美元。通常學生可領兩年的抵稅金,只要第一年平均成績至少是B就有資格申請第二年的抵稅金,學生如果領有聯邦的獎助學金(不包括貸款或工讀)如培爾助學金,得到抵稅金的金額會減少,學生如果因毒品被定罪,則不得申領,此外年收入高的家庭申領的額度會遞減,至於抵稅金額,自一九九八年起將隨通貨膨脹而調整。

提供高等教育及訓練稅賦寬減(Tax Deduc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每一家庭最高稅賦寬減額為一萬美元(一九九七、九八會計年度最高寬減額為五千美元),供納稅人本人、配偶或子女唸大學、研究所及職業訓練繳交學費之用,且寬減措施適用於所有納稅人,縱使納稅人沒有列舉寬減項目,這項措施於一九九八年將幫助約八百萬學生,且在未來五年將為美國家庭節省一百七十五億美元。任何學生只要在認可的高等教育機構註冊為半職學生,攻讀學位或技術證書(包括研究所課程),均可申請寬減,此外職業訓練的費用亦適用寬減,以幫助學生、成年人、尋找工作者改善或習得就業技能。學生在高等教育的前兩年可選擇申領HOPE抵稅獎學金或稅賦寬減,不可同時申請兩個項目,此外年收入高的家庭不符合申請的資格。

雇主提供教育訓練(Educational Assistance from Employers):延長雇主提供員工教育訓練的免稅措施至西元兩千年,包括大學及研究所教育,每位員工免稅額為5250美元,其次一九九八年至2000年間,小型企業委託第三者辦理員工訓練,將可獲得訓練經費百分之十的免稅,以上措施預估將使每年一百七十萬的員工受惠。

社區服務償付貸款(Community Service Loan Forgiveness):依現行法令,慈善或私人教育機構讓研究生經由社區服務的方式工作以償付學生貸款,必須申報免還貸款是研究生所得的一部分。HOPE法案提議將免還貸款排除於個人所得之外而不必課稅。

有需要學生的財務援助

提高並擴充培爾助學金(Pell Grant Increase and Expansion):培爾助學金是補助中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基礎,一九九七會計年度培爾助學金最高金額為兩千七百美元,將於一九九八會計年度提高為三千美元,增加的差額為三百美元,這是二十年來最大的漲幅。這項措施將使目前領有培爾助學金的三百六十萬學生可以申領三百美元差額,加上其他改變,預計增加了三十四萬八千個中低收入家庭符合申請此項獎學金。未來五年,至少有四百億美元的培爾助學金,提供給有需要的學生。

削減學生貸款手續費及利息(Cut Student Loan Fees and Interest):一九九三年以前,貸款者須付8%貸款金額的手續費,一九九三年,柯林頓總統大力推動的學生貸款改革,減低了一半的手續費(4%),已為美國家庭省下二十億美元。HOPE法案將為四百萬中低收入學生的貸款手續費減低為2%,對於其他二百五十萬的學生及家長貸款者,則減少3%,換言之,未來五年能為貸款者節省二十六億美元。此外,減低兩百萬在學期間學生的貸款利率,為他們剩下十億美元。HOPE 法案也將直接貸款(Direct Loan)及聯邦家庭教育貸款(Federal Family Education Loan)學生的利益予以標準化,並指出聯邦家庭貸款計畫很多結構上的問題及無效率,以期增進學生貸款的效益。

在此順便一提的,柯林頓總統於一九九八會計年度預算計畫中另有兩項措施,雖非HOPE法案的內容,但與增進高等教育機會有關,措施之一是免稅的教育儲蓄 (Tax-Free Education Savings),收入達十萬美元的家庭可以申辦個人退休福利金帳戶(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並能夠提早提領供高等教育之用,而免受課稅懲罰。與上述學費課稅寬減合在一起,中等收入家庭將退休福利金花在學雜費上將永不課稅,預估將有兩千萬家庭符合這項優惠措施。第二項措施是增加大學工讀(College Work-Study)計畫中的學生補助,預計於西元兩千年前,補助一百萬個大學工讀機會,並於一九九九年前提供誘因以徵召十萬大學工讀生充當閱讀家教,達成「美國閱讀挑戰」(America Reads Challenge)計畫所預定的目標:協助每一個孩子於小學三年級前能獨立閱讀,並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

綜合柯林頓總統一九九七年高等教育機會法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其主要特色有四項:設立一千五百美元抵稅獎學金,提出一萬美元學費課稅寬減額,大幅提高並增加培爾助學金,以及削減貸款手續費、利率,該法案如能獲得國會通過立法,確能廣開高等教育之門,俾益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甚鉅。我國教育部長吳京積極推動三條教育國道的理念,試圖透過普通教育升學管道、技職教育升學管道及終身教育進修學習管道,提供學生、國民暢通無阻的升學進修機會。柯、吳二人因中美教育差異,而提出不同的理念與政策以增加國人就學機會,其目的卻是一致的,即提昇未來國民生產力及國家競爭力,以成功地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參考文獻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March 20). President Clinton's Hope and Opportunity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HOPE) Act of 1997 [On-line].Availablehttp//www.ed.gov/OPE/PPI/HOP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President Clinton sends 1998 education budget to Congress. Community Update, 45.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Balanced budget agreement places priority on education. Community Update, 50.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 1998 budget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offices/OUS/ Budget98/.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第一:建構美國的未來

 

美國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 於今(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七日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的一所初中,以「教育第一:建構美國的未來」(Education First: Building America's Future)為題,對全國教育界發表他第五個年度的教育現況演說(State of American Education Address),討論學業標準、評量、學前教育機會、學校成績報告、自願性全國測驗、教育券、總統所提降低班級學生數及學校翻修與重建、初級中學、激勵青年學生上大學的高度期望(High Hopes for College)、平等權益措施及師資培育等。以下摘錄其演說重點,供教育界的朋友參考。

各位朋友,如果曾經有過一段時間需要為全國的學校加油打氣,現在正是時候。我們有許多事要做,且有史以來,全美各地的教室比往常多了許多學生,每一年教室變得更擁擠,我們的孩童說的語言超過一百種,他們懷抱著很高的期望上幼稚園唸書,然而許多人沒有做好就學準備。孩童閱讀成績不如我們的期望,雖然低年級的數理還不錯,但從初中階段起開始滑落並落後國際水準。青少年吸食毒品略有減少,但我們的警惕不能停止,而且由於每天仍有三千名青少年開始抽煙,我們不能鬆懈,想一想這樣的後果:其中的一千名青少年將因吸煙有關的疾病死亡。我們的初中為保護青少年健康而戰鬥,才在起步階段(at ground zero)...。

當我訪問全國各地學校時,我看到藝術教育漸受重視,並愈來愈關切從課程中拿掉藝術與音樂之負面影響,藝術創造及音樂欣賞應是每一美國小孩教育的重要部分。當我們尋求解決這許多挑戰時,讓我們先認識一件事,那就是我們美國人對某件事認真並全心投入時,我們通常會成功,這是為什麼今天,有超過60% 的高中畢業生直升大學,及25%的大學新生已經選讀大學預修(advanced placement)課程...。每一州正採用嚴格的學業標準及挑戰性的評量,華盛頓州在這方面領先全國,而且所有州也接受目標兩千年補助款,並依自己的方式提高標準,這種實施高標準的決心不應予以低估。

在高等教育方面有幾件大事(milestones)也值得我們注意,去年柯林頓總統大膽地要求美國人思考兩個重大的觀念:第一,每一個美國人均有所需的財務援助去接受高等教育前兩年的教育。第二,我們想辦法提供每一個公民誘因及機會從事終身學習。結果是:1500美元HOPE抵稅獎學金及一項20%的終身學習抵稅優惠(每年最高達1000美元,以後調為2000美元)。這兩項重大構想對今天的學生深具意義,就像以前G.I.法案之於回學校唸書的退伍軍人...。國會也支持總統的呼籲,提高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培爾助學金(Pell Grants)至3000美元,這是二十年以來最大的增幅,培爾助學金是學生財務資助的重點所在,我們提議今年再提高培爾助學金、以及工讀機會等。

幫助孩子的成長發展是引導年輕人通向大學之路的第一步...,一個人若沒有閱讀能力,能夠做的事不多,這是為什麼我們感到興奮,目前有三十六州全力確保每一孩童在三年級結束之前能夠獨立閱讀並讀得好。我很高興告訴你,目前有九一五 所大學暨學院以鼓勵工讀生充當閱讀家教及輔導員的方式,促進「美國閱讀挑戰」(American Reads Challenge)計畫,華盛頓州這裏便有二十八所學院暨大學參與此一逐漸成長的計畫...。幫助孩童成為良好的閱讀者,正是柯林頓總統減少班級學生人數新措施的重點,這項新措施將投資一百二十億美元,增聘十萬名受過良好訓練的教師。常識告訴我們,當孩子在大的班級中,無法受到所需的個別指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想將小學一至三年級班級學生數降至十八人,降低班級學生數可以改善學生管教及提高學業成績,從小開始教師便給予更多個別的注意有助於所有學生,尤其是那些殘障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降低班級學生數計畫的成功,完全在於教師的素質及提供給教師的支援時間及工具 .. 。倘若你縮減班級規模,加蓋學校或重新整修老舊的學校有其必要,面臨多年來學生人數的增加...,美國學校逐漸破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督促國會支持總統的呼籲,撥款兩百二十億元供校舍重建計畫之用,以協助社區將學校現代化及加蓋新學校。

其次,當我們蓋新學校,讓我們確保學校好好裝配與網際網路連結的電纜線,這正是為什麼聯邦通訊委員會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 通過 E-RateEducation Rate 之簡稱)電傳電訊優惠措施,每年提供二十二億餘元的經費,以確保每一所學校(無論是公立、私立或教會學校)及每一所圖書館獲得所需的科技去為美國的未來而教...。

假如我們想成功地協助我們的年輕人踏上未來之路,我們必須對我們的孩子持有較高的期望,全力推動高的學業標準及真正的績效責任措施,這便是為什麼我推動四、八年級的閱讀、數學自願性全國測驗...。

讓我們贏得忽略教育的戰鬥,並使所有孩子的教育成為國家第一優先...,這是美國的第一項挑戰,經由你們的協助,我們將會成功。

參考文獻

Riley, Richard (1998). Education first: Building America's future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Speeches/980217.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從「以少做多」談美國教育部

 

美國教育部長 Richard Riley 去(一九九五)年七月,以「以少做多」( We Do More With Less )為題,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引用具體數據,說明教育部人員少、預算少以及在推動教育上的成就,並於文章結尾呼籲值此國家面臨教育赤字(education deficit 指教育沒辦好的意思)之際,盼大家支持主管聯邦教育事務的教育部。這篇文章引起筆者的興趣,原因是正當美國教育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造時,帶頭推動的教育部得同時面對攸關本身存廢的問題,那麼美國聯邦教育部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呢?雖然中美國情及歷史背景不同,此時此刻仍值得我們去了解並做為參考。

傳統上美國教育是國家的優先,州的權責,及地方所控制。全國花在各級教育上的經費一年約五千億元,百分之九十二來自州、地方及私人,其餘百分之八來自聯邦,雖然聯邦對教育投資比率小,但是聯邦經費約資助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完成高等教育,以及百分之八十社經地位不利的中小學生學習讀寫算等基本智能。美國教育部目前的預算三百三十億元,為聯邦總預算的百分之二,其中,中小學教育計畫經費每年服務一萬五千個學區及將近五千萬公私立中小學學生,其他計畫也每年提供獎助、貸款及工讀機會給大學生,約每兩個大學生有一個接受補助。二十年來,美國教育部補助計畫約造福四千萬大學生,此外每年也有四百萬成人接受幫助,培養讀寫能力並提升技能。從行政上而言,美國教育部與它的施政計畫規模算小,1995年三月起,全職工作人員不超過5000人,為最小的聯邦機構,且到1999年人員編製將縮減為4750人,與一所中型大學相差無幾,以上事實使得教育部成為十四個聯邦機構中最有效率的一個,平均每一工作人員主管六百萬美元的經費預算。

一般說來,美國教育部主管的業務有以下六項:一、提供全國性領導並推動夥伴關係,以解決教育上的重大問題(providing national leadership and building partnerships to address critical issues in American education)。二、成立良好教育理念的全國資料庫(serving as a national clearinghouse of good ideas)。三、協助美國家庭支付大學教育費用(helping families pay for college)。四、協助地方社區及學校因應學生迫切的需要(helping local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meet the most pressing needs of their students)。 五、協助學生就業並趕上變遷的經濟環境(preparing students for employment in a changing economy)。六、確保聯邦教育補助款領受者沒有任何歧視(ensuring non-discrimination)。茲分別說明如下:

提供全國性領導並推動夥伴關係,以解決教育上的重大問題

1983年,前教育部長 Terrel Bell公布「危機中的國家」(A Nation at Risk)報告書,引起當時美國人民對教育的關切,報告中指出,學生偏低的學業成就將威脅美國的國際競爭力,於是很多州及地方提高高中生畢業條件,影響所及,1992年高中畢業生修讀核心課程(即四年英文、三年社會研究、三年科學及三年數學)的比率超過1982年三倍以上。1993年,教育部長Riley 提出全國亟須注意的重要問題,包括校園安全、學生管教、高學業標準密切有關的學習、教學改善、父母參與、學校教育與就業之連結、學生接觸科技、及學生獲得支助接受大學教育等。教育部目前推動家庭參與孩子學習夥伴關係(Family Involvement Partnership for Learning),這不只是聯邦的計畫,而是聯邦、州、地方政府以及一百三十個全國性團體所組成的長期性夥伴計畫,旨在透過各種途徑,協助家庭參與孩子的學習。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立良好教育理念的全國資料庫

1867年美國教育部前身成立,在於蒐集教育資訊,協助各州建立有效的學校系統,這種蒐集、散播資訊以促進卓越教育,仍為教育部一項重要的任務。為了協助各州、地方決策者改善教育,教育部與父母、教師、學校董事、決策人員及社會大眾分享教育上最新的研究發現與資訊,例如1994年,教育部出版「Strong FamiliesStrong Schools」乙書,摘錄三十年來有關家庭參與教育的研究;教育部也資助十個區域性教育實驗室,將改善教與學的新知整理並提供給州及地方的教育工作者。自1966年起,教育資訊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 ERIC)即已提供教育資訊服務,ERIC是世界最大的教育資料系統,可由圖書館取得,每年有超過五十萬人使用,ERIC 資訊也可透過 1-800-LET-ERIC 電話,或網際網路 AskERIC 虛擬圖書館(http://ericir.syr.edu ),或AskERIC 線上問答服務(askericericir.syr.edu )取得。豐富的教育資訊亦儲存在教育部線上圖書館(http://www.ed.gov),使用這個網際網路圖書館每星期平均超過一萬七千次,教育部也建立若干有關教育改革的線上討論。此外,每月舉辦一次衛星市鎮會議(satellite town meeting),分享解決當前教育問題的理念與做法,衛星市鎮會議通常由 Riley部長及 Kunin次長主持,透過各地衛星接收站、電視頻道等,播送至六千萬家庭,並輔以發行十萬份的「社區現況」(Community Update)通訊,探討社區面臨的教育問題與解決之道,人們亦可打1-800-USA-LEARN 電話,索取學校教育改革的資料。許多聯邦補助計畫也支援州、地方、學區、學校及高等教育機構擬訂、展示各項教育改革的策略,這些補助計畫從贊助各級教育改革的教育改革基金、高等教育改革基金,到類似支援各州委辦學校(Charter School)開辦費的具全國重要性的改革創舉。確保學生更易接觸科技是教育部促進教育實際改革的新重點,新的科技教育補助款四千萬元,在於促進學校與社區通訊、軟體公司的夥伴關係,另三千萬元明星學校補助計畫(Star School Program),則用於支援遠距教學科技,以幫助五千所中小學學生的學習,俾達到挑戰性的學業標準。其次,教育部也支持對所有學生提供有效教育實際之研究,以及追蹤全國教育系統的表現,例如,教育部支持各大學附屬教育研究中心進行長期的研究,許多有效的學校改革活動,係源於聯邦教育研究計畫贊助下的研究結果。教育部所屬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每年出版全國教育的主要參考手冊教育統計文摘(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這是大、中、小學及成人教育統計的綜合性分析,並出版年度教育概況(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報告,報導就學率、退學率、學業成績的趨勢及教育花費等資料。教育部另資助二十餘年來有國家成績單美稱的國家教育進步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簡稱NAEP),NAEP 為全國唯一具代表性的學生主科學業成就評量,自1990年起,NAEP也蒐集、公布各州的資料,俾讓參與各州能夠追蹤不同年度的學生表現,並與各州比較。

協助美國家庭支付大學教育費用

教育部百分之四十五的預算用於高等教育,其中大部分做為學生獎助貸款之用。聯邦資助學生的歷史可追溯到1944年的GI法案,GI法案是協助美國軍人暨其家庭進入中產階級的跳板,1944年與1989年之間,超過一千兩百萬的退伍軍人因GI法案得以上大學深造,另外更多人因1958年國防學生貸款計畫(National Defense Student Loan)獲得聯邦協助支付大學費用。隨後於1965年通過並歷經六次修訂的「高等教育法」(Higher Education Act ),則提供了目前聯邦學生獎助、貸款及工讀計畫的基本架構,目的在幫助貧窮及中產階級學生(年齡不拘)接受高等教育,目前約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全國學生財務支助計畫是聯邦撥款設立的。教育部設有六十二億美元培爾助學金(Pell Grants),每年提供四百萬大學生,每人平均一千五百元以上,大部分培爾助學金領受者是來自於年平均收入二萬元以下的家庭。教育部另有兩種主要的學生貸款計畫,幾乎所有學生符合申請條件,第一種是新的威廉福特直接貸款計畫(William D. Ford Direct Loan Program),係由聯邦政府直接貸款給學生,並提供各種還款的方法,這種直接貸款方式,可以減少行政手續,免去中間人的費用,同時提供學生更多還款方式及更好的服務,預計西元兩千年以前,即可節省納稅人的錢計六十二億元,而且經由五年的低利貸款亦可節省學生約二十億元。第二種貸款計畫是聯邦家庭教育貸款計畫(Federal Family Education Loan Program ),自1965年以來,提供貸款補助及學生不履行貸款契約的保證。目前這兩種貸款計畫合計對六千五百萬學生及其家庭貸出兩百六十億元。此外,教育部所屬校園內補助計畫,賦予大學相當彈性以資助經濟困難的學生,這些計畫包括低利率的聯邦柏金斯貸款、聯邦窮困學生輔助教育機會獎助金及聯邦工讀計畫(支助大部分校園打工,每年約供給七十萬學生機會,每人約賺得一千元),以上三種計畫,均要求參與的大學提供相對的基金。

協助地方社區及學校因應學生最迫切的需要

教育部撥款一百三十億元給各州與學區供中小學教育之用,主要是透過補助,去支援挑戰性學業標準、學校安全、父母參與及教師素質等有關改革,並協助州及學區因應學校及學生本人的特殊需要。其中六項計畫即佔了教育部中小學教育補助費的百分之九十五,包括目標兩千年教育法,中小學教育法下的 Title I教育計畫、艾森豪在職進修計畫、安全暨免於毒品的學校社區計畫、地方稅收貼補(Impact Aid)計畫,以及殘障者教育法,茲分別說明如下:

目標兩千年教育法是教育部最重要的教育計畫,在於幫助父母、教師、及社區領袖提高學業標準,強調安全、管教及基本智能,培訓好教師及促進父母參與。1995年計有四億元花在目標兩千年教育改革上,賦予州、學區、學校更大彈性,在自行訂定的挑戰性學業標準上去擬訂執行改革措施,是項經費可用於針對教學、訓導、科技應用及評量等各種改革措施,以幫助學生達致挑戰性的學業標準,績效責任係以學生學習的改善為衡量的依據。教育部於推動目標兩千年改革時,儘量減少書面作業,並提供廣泛的彈性,例如,補助費申請表只有四頁,沒有任何規定,州及學區甚至可免去有關法令規定之限制以便有效執行改革活動,從1995年四月起,計有四十七州及八個特別行政區申請並獲得目標兩千年計畫第一年的補助款,去擬訂全州的改革計畫。

美國人熟知 Title I 教育計畫,設於1965 年,每年撥款七十億元幫助約半數的美國中小學,受惠的社經地位不利的學生有六百萬人。大部分的補助款撥往高貧窮地區的學校,幫助學業成績很差的學生,因為學業成績低落易導致高的輟學率、文盲及就業困難。中小學教育法於一九九四年修訂後,Title I 計畫改強調高學業標準及核心學科的加速學習,有異於以往補救教育常見的低度期望。高貧窮地區的學校被鼓勵擬訂全校性的計畫以提高所有學生而不僅是社經地位不利學生的學業成就,規定中的聯邦評量措施由地方及州設計的績效責任制度取代,而且學校首度對於有礙改革的法令規定,可以申請免受其限制。

高水準及受過良好訓練的教師,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條件。艾森豪在職進修計畫在於支持地方主導的主要科目教師訓練,其做法是將三億兩千萬原有預算分配給州及學區,以幫助教師依據州所訂的高學業標準,做好教學準備,在職進修的內容由校長、教師及父母視改善教學的需要決定,在職進修不再仰賴缺乏深度、水準及缺乏真正有助改善教學實際的計畫。

安全暨免於毒品的學校社區計畫,係因應校園日益增加的暴力與毒品,該項計畫預算五億元撥給學區,由它們自行擬訂適合地方需要的計畫,包括衝突解決暨同儕團體省思訓練、毒品煙酒濫用防範教育、購買金屬偵測器及僱用安全人員。

七億三千萬元聯邦貼補地方稅收計畫,是協助受聯邦活動影響的州與地方社區,例如軍事基地及聯邦擁有大片土地等。在這些地方因聯邦的影響,學校經費主要來源的地方稅收減少,該項計畫在於補貼地方損失的稅收。

教育部亦協助州與學區做到提供殘障者免費、適當的公立教育,1970年代聯邦法院兩項歷史性的判決,確立殘障者接受均等教育機會的憲法權,1975年殘障者教育法提供服務這些學童及聯邦資助他們教育的架構,目前教育部撥款三十億元,經由三項州補助計畫,去協助各州照顧五百萬出生至二十一歲殘障者的發展與教育需要;另為了配合目標兩千年教育改革,1975年殘障者教育法刻正研議修訂中。

協助學生就業並趕上變遷的經濟環境

國家教育成就與其國際經濟競爭力的關係漸受了解,使得我們對學校與就業之間的連結、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更加重視,教育部為因應這個趨勢,訂有幾項計畫,來幫助年青人、成人去獲得職業所需的知識與技能。1994年「學校通向就業機會法」由教育部、勞工部共同推動,提供每一州及有興趣的社區開辦費以擬訂綜合性的學校通向就業實施計畫,這些計畫將結合校內及工作場所的學習,以協助學生為第一份工作做好準備,一九九五年執行該法案的預算有兩億五千萬元,計畫將於五年後結束。柏金斯法(Perkins Act )州職業教育補助款約十億元,用於協助中小學階段的職業訓練,補助款可用於州自行擬訂的計畫如中學職前訓練課程或為因應科技與勞工市場狀況所辦的成人再訓練計畫,教育部正擬配合「學校通向就業機會法」修訂柏金斯的職訓補助計畫,同時藉加強績效責任要求及合併各類補助計畫以增進州及地方執行的彈性。另一項重要的聯邦補助計畫是 「職業復健」(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教育部編列二十億元補助州以協助大部分重度身心殘障的成年人就業與獨立生活,計一百萬人。結果每年約有二十萬人在競爭的勞動市場找到工作或自行創業,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表示他們自己的收入是生活的主要來源,而非政府的救助或家庭收入。此外為了協助身心殘障的學生與成人改變就業機會,教育部支持各州開設讀寫與技能訓練,「成人教育法」( Adult Education Act)州補助計畫項下提供二億七千萬元去幫助約四百萬未受良好教育的成人,取得讀寫能力、高中同等學力證書及英語能力,另「齊頭開始」(Even Start)補助計畫一億元,則撥給各州進行學前兒童及其父母兩代讀寫能力的培訓。

確保聯邦教育補助款領受者沒有任何歧視

教育部民權司(Office of Civil Rights)負責執行許多聯邦法令,確保接受聯邦經費者不因種族、膚色、性別、殘障或年齡而受到歧視。民權司著重以提供政策指導、員工訓練及技術協助等方式,鼓勵志願遵守聯邦的民權法規,民權司促成民權法規執行者與教育工作者之間的關係與溝通,結果民權司的業務順利無礙,例如民權司一年處理五千件訴願,百分之九十五經由協議解決,而無需上法庭或舉辦公聽會。

綜觀美國教育部的業務,一方面確保教育機會均等,另一方面促進卓越教育,二十五年來,它對美國的教育確有相當的貢獻。筆者以為,今後美國為了達成西元兩千年的國家教育目標,並因應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環境與國際競爭,似乎別無選擇,必須由它繼續負起教育領航者的角色。

參考文獻

Improving America’s Schools Act, U.S. public law 103-382 (1994).

Riley, R.W. (1995, July 3). We do more with less. The Washington Post, p. A23.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How we help America learnA summary of major activitie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August 29). Back-to-school: New partnerships with parents,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inits/stm/95-96stm.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October 17). EDInfo. Available: http//www.ed.gov/MailingLists/EDInfo/msg00300.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June 30). IDEA proposal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MailingLists/EDInfo/msg0006.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實施教育績效責任面面觀

 

前言

經過多年學校教育改革的呼籲後,美國決策者已決定更加嚴格,採取相關措施獎勵辦學成功並懲罰辦學不力的學校,以確保所有的學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於是,教育上的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問題更加受到重視,並成為美國近來教改的重點工作。目前,許多州已採用學生需要知道什麼的學業標準和評估學習效果所需的測驗,它們進一步指望採用績效責任措施(Accountability System)來改善學校,而聯邦則經由立法及補助經費的方式,要求高等教育機構、州及學區對學生的進步負起責任。以下便讓我對美國教育績效責任的實施現況與發展趨勢提出報告。

全美教育績效責任實施現況

教育週刊(Education Week)今(八十八)年一月發表了全美教育現況的特刊,對於目前五十州的績效責任措施進行了調查並提出報告。這項調查研究指出,各州在要求學校對教育成果負起責任上尚在起步階段,對於擬訂清晰、公平及完善的績效責任措施,大多數的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讀者從以下的統計數字便可一目瞭然(請參閱圖1):

目前有四十八個州對學生施以測驗,其中三十六個州公布每一所學校的年度成績報告。

十九個州對所有學校評定等級或至少找出成績偏低的學校(Low-Performing Schools)。

十四個州依據成績表現對學校提供經費上的獎勵。

十九個州規定學生須通過州測驗才能從高中畢業,六個州明文規定未來學生升級與測驗結果相連結,且只有兩個州嘗試將教師評鑑與學生表現相連結。

其次,目前各州之間的績效責任措施有很大差異,且投注書面作業多於付諸實施,其中德州和北卡羅萊納州公認擁有近乎完整的績效責任措施,這兩州學生1990年至1996年期間在國家教育進步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上的分數,獲得最大幅度的增加。各州儘管有差異,但以下幾點確能反映當前的實際狀況:

大多數州藉助測驗分數決定獎懲。

大多數獎懲主要是對學校及它們的表現,而不是個別教育工作者。

雖然有十九個州找出成績偏低的學校,但並沒有一致的改革策略。

儘管這些州揚言施以懲罰,但已準備或願意使用它們的州卻很少。

雖然許多州講求績效責任,大部分教師仍持反對態度,意見調查研究組織「公共政策」(Public Agenda)今年首度在教育績效責任上進行了一項現況調查,結果如下:

大多數僱主(77%)及父母(70%)認為,讓校長在訂定的契約下工作,若學校無法達到特定目標,即可終止契約,是一項好的想法,惟大多數教師(67%)認為不妥。

僱主(66%)及父母(62%)也支持整頓持續表現不佳的學校,惟72%老師反對。

雖然60%僱主及53%父母相信,學生表現與教師、校長的薪資誘因相結合是一種好的想法,但是78%教師並不認同。

最後,APlus Communications 等機構合作,對學校成績單(school report card)所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亦顯示了類似的差異,它發現﹕

大多數父母及其他納稅人從未看過他們社區內學校的成績報告,幾近一半的教育工作者則從未看過。

參加研究者一般不相信或不確定他們有所需的資訊可以評鑑學校。州在學校成績報告中所列的資訊與民眾想知道的資訊之間很不一致,例如校園安全及教師素質是父母、其他納稅人及教育工作者所關切的兩項問題,但是目前只有十七州將校園安全狀況列入它們的成績報告,且只有十六州將教師素質的資料列入。

參加研究的260人當中,只有三分之一認為應將測驗分數做為要求學校負起績效責任的主要工具,一般而言,父母及其他納稅人比教育工作者更看重測驗分數。

德州教育績效責任措施

全美教育績效責任實施現況已簡介如上述,為了幫助讀者深入了解,茲以德州為例加以說明。績效責任措施為德州的教育特色之一,自從一九九三年開始,德州教育廳(Texas Education Agency)與公立學校等密切合作,擬訂完整的績效責任措施,績效評量係基於以下幾項準則︰(1)學生成就:評量以改善學生成就為第一要務。(2)多元化認知:評量是公正的,且考慮到學校及學生的多元性。(3)穩定性:評量措施是穩定的,且提出具體可行的評量實施、資料蒐集、人員講習及完成報告的時間表。(4)適當公布結果:評量措施確定合理的標準,挑選並公開表揚成績表現好或成績進步較大的學校,並找出成績不及格的學校給予協助。(5)依法行事:評量措施遵照州的教育法令規定。(6)賦予地方彈性:評量措施提供學區或學校彈性,俾設計配合學生個別需要的教學。(7)地方的責任:州有賴於地方學區擬訂並實施地方評鑑計劃,以補足州的評量措施。(8)民眾知的權利:評量措施支持民眾對學區及學校表現,有知的權利。德州教育績效責任措施含括學區認可狀況、學校優劣評定、成績優良學區暨學校之表揚以及學校、學區、州的評量報告等,而學業卓越指標系統(Academic Excellence Indicator System,簡稱AEIS)每年彙集全州學生表現的各項資料,則為績效責任評定、獎勵、及評量報告之依據。

德州教育廳每年公布績效責任實施手冊(Accountability Manual),並分送各學區、學校參照實施。該廳依評定的成績將學區分為模範(Exemplary)、績優(Recognized)、合格(Academically Acceptable)及不合格(Academically Unacceptable)四個等級,同樣地學校依成績高低分為模範(Exemplary)、績優(Recognized)、合格(Acceptable)及不合格(Low-Performing)四個等級,而用以評定辦學成績的三項基本指標(Indicators)為德州學業能力測驗(Texas Assessment of Academic Skills,簡稱TAAS,含讀、寫、數學)、輟學率(Dropout Rate)及上學率(Attendance Rate),請參閱表1。學區及學校也可以因其他指標的良好表現(非基本指標)而獲得表揚,只要它們在上述基本指標上達到合格的標準,至於每一學校或學區的AEIS報告,將顯示基本指標、其他指標的成績表現及學校基本資料(包括學生、教職員及學校經費等),可用以解釋評量結果。

德州的 TAAS測驗在春末舉行,AEIS報告於十月中旬公佈,另一項法定報告是學校成績單,則由德州教育廳於十一月中旬提供給每一學校,學校必須將這份成績單分送學生家長參考。有關獎勵方面,1995 年頒佈實施的德州教育法(Texas Education Code)明訂校長獎勵辦法( Principal Incentive Program),成績優良或進步之學校,校長可獲獎金及表揚,表現最優的學區、學校,可以免受州明細的教育法令規定之約束,至於以往實施的德州績優學校獎(Texas Successful Schools Award System,簡稱TSSAS)仍列於德州教育法中,並持續提供獲獎學校經費上的獎勵。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聯邦倡導教育績效責任的新行動

美國國會去(八十七)年十月通過高等教育修正案(Higher Education Amendments of 1998 )後,美國教育部將師資培育改革列為今年的重要施政項目,其中明文規定續效責任,要求今後各州及高等教育機構對師資培育計畫的品質提出報告,包括它們的學生通過教師檢定考試的表現。

柯林頓總統於今年一月發表國情咨文(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依序就社會安全、醫療照顧、教育改革、最低工資、托兒照顧、成年人職業訓練暨基本知能、科技上領先等方面發表他的施政構想。從這份國情咨文中,可以了解柯林頓總統對社會安全及教育改革多所強調,其中的一項新構想,便是在今年內將推動「教育績效責任法」(Education Accountability Act),首度要求州與學區對教育的績效負起責任,該法將規定領取聯邦補助的每一學區採取以下五項措施:

所有學校必須取消自動升級(Social Promotion)。沒有任何 一個孩子可以從高中畢業,拿到他或她都看不懂的證書,我們不能對孩子施予小惠,允許他們沒有學到東西而升級。但是,我們不能只規定學生不升級,有時是因為學校體系使他們沒有學到東西,所以我今年的平衡預算中,學校暑期加強班及課後輔導計畫的經費增加了三倍,以增進一百萬孩子的學習。如果你懷疑這樣是否有效,可看看芝加哥的例子,該市廢止自動升級,並規定沒有學到基本知能的學生參加暑期加強班,結果最近三年的數理成績提高,有些最貧窮地區更獲得大幅度的進步。

各州及學區必須整頓表現最差的學校,也就是說讓它關門大吉,這是北卡州推行的政策,該州去年是全美學生學業測驗成果最為豐碩的一個州,我們已經編列二億美元的預算,以協助各州整頓辦學不力的學校。

各州及學區必須對教師素質負起責任。大部分的教師工作勝任,但許多學校裡,教師在所教的科目上並未具備大學主修甚或副修的條件,新教師應規定必須通過成就測驗,而且所有教師應了解他們所教的科目,今年編有預算協助教師達致較高的標準。其次,為了吸引年輕人從事最困難的教學工作,對志願前往城市、偏遠地區或印第安人社區任教的學生,我建議提供給他們的大學獎學金金額增加六倍,好讓我們把卓越帶到全美各地。

我們必須經由提供父母更多資訊與選擇,以增進他們教育認知與抉擇的能力。在很多社區,餐廳好壞的資訊比學校品質好壞的資訊容易取得,每一學區應該發布每一學校辦學的成效報告,並提供父母選擇公立學校的機會。當我就任總統時,只有一所獲准設立的委辦學校(Charter Schools),在兩黨的努力下,目前已達一千一百所,我們的預算將確保於二十一世紀初達到三千所。

為了確保我們的教室是真正的學習場所,並回應教師多年來的要求,各州與學區必須訂定並採行可以感受得到的訓導政策。

我們都知道,對於成績未達標準的學生而言,任其自動升級或強制留級均非良策。前面提到所有學校必須取消自動升級的第一項措施,美國教育部依據柯林頓總統去年二月協助學校取消自動升級的指示,於今年五月編印的「負起取消自動升級的責任」(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Ending Social Promotion)乙書,以協助所有教育工作者及各州與學區因應這項挑戰,該書提出取消自動升級的綜合性策略如下:

在主要年級上為學生達到成就標準確立清晰的目標。

儘早找出學生的需要以採取適當的教學策略。

強調幼兒時期的讀寫能力。

著重提供高品質的課程與教學。

提供專業進修以加強教師學科知識,並改善其教學方法以喚起學生學習。

向有關人士提出明確的期望,包括家庭與社區,以期協助廢止自動升級。

為沒有達到高學業標準的學生開設暑期班。

經由上學前或放學後的輔導計畫、家教、家庭作業中心及全年學校教育等方式延長學習時間。

降低小學低年級的班級規模。

讓師生同在一起一年以上並採行其他有效的學生分組辦法。

擬定轉學及輟學防範措施。

經由公布學校成績、獎勵學校進步及干預低成就學校等方式,以要求學校對績效負起責任。

另據筆者了解,柯林頓總統與Riley教育部長也於今年五月共同提出「一九九九年學童教育卓越法」(The Educational Excellence for All Children Act of 1999),檢討修訂現行的中小學教育法,並明列教育績效責任法的有關條文,將要求各州建立一套嚴格的績效責任措施等。

聯邦為推動績效責任,除了以上進行的立法工作外,柯林頓總統今年二月宣佈二○○○年的教育預算需求時,計畫在以下兩方面大力支持這項施政:(1)協助更多學區開設或擴充課後學習輔導計畫及暑期加強班,以幫助學生迎頭趕上,並在放學後易出事的時刻有安全及學習的環境;(2)撥給地方學區的 Title I 補助費,將包含整頓辦學不力學校的經費,聯邦無意增加對地方學校的控制,只盼加速執行Title I計畫下績效責任的有關規定。

建構績效責任措施的準則

愈來愈重視學校和學生應對教育成果負責,是一項相當新的現象,那麼州如何設計一套可行的績效責任措施呢?教育週刊歸納了十項準則,謹引述如下供參:

州應該將學校與個人負責的內涵說清楚並讓民眾了解,包括但不限於測驗成績。

獎勵與後果應與實際表現一致,並清楚界定公布,學生與成人均應為後果負責。

績效責任評量所得的資訊應廣為宣導,尤其是提供給父母的資訊應清晰易解。其次,學校在解釋資料及提出因應措施上應獲得技術上的協助。

評量措施應配合州的學業標準,測驗應公開、公平並包括多重選擇以外的測驗項目。

獎勵誘因和後果應能激勵學校特別注意成就最低的學生。

學生測驗成績應為找出成績偏低學校的依據,但不能夠是給予獎懲的唯一基礎。倘若沒有完全仔細評估一個學校的環境,不宜馬上採取整頓措施。

學校應予明確分類為有能力自行改善、提供協助才有能力改善或沒有能力改善,需要幫忙的學校應可取得協助,學校應可從許多策略與協助者中加以選擇,州與學區不應是技術協助的唯一來源。

學校該對學生的表現更負責,因此它們在人事與經費上需要更多自主權。

成績低落的學校不容許一直地壞下去,不能改善或未來也無法改善的學校,應予關閉及重組。

關閉教育失敗的學校時,須優先提供學生適當的受教機會,學校若辦學不力,則應讓學生就讀較好的學校或有其他教育選擇的機會。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結語

績效責任之所以受到重視,可以說是美國近年來推動標準導向(standards-based)教育改革的自然趨勢,目前聯邦各州及地方學區已從傳統上強調學校遵守法令規定,轉而以學生表現(student performance 做為學校評鑑的標準,並據此要求學校負起責任。然而,當學校辦學不力或瀕臨失敗的邊緣時,究應如何解決呢?確是實施績效責任中最棘手的問題,美國教育部有鑑於此,曾於去年五月發表「如何扭轉低成就學校」(Turning Around Low-Performing Schools 乙書,提出若干策略如實施綜合性的學校改革計畫,以幫助各州、學區及教育工作者整頓表現欠佳的學校,正如教育部長Riley所言︰我們不能也不該忍受辦學失敗的學校,我們應停止找藉口,並著手改善它們。盼以上美國中小學強調績效責任的最新動態,可供我們現階段推動教育改革之參考。

參考文獻

Demanding Results (1999). Education Week, Quality Counts '99, XVIII(17), 5.

Fuhrman, S. H. (1999). The new accountability. Policy Briefs, RB-27. Philadelphia: 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Olson, L. (1999). Shining a spotlight on results. Education Week, Quality Counts '99, XVIII(17), 8-10.

Public Agenda (1999). Reality check. Education Week, Quality Counts ’99, XVIII(17), 102-105.

Riley, R. (1999). Remarks on the President's 2000 education budgetOn-line.

Texas Education Agency (1998). 1998 accountability manual On-line. Available: http://tea.state.tx.us/perfreport/.

Texas Education Agency (1995). Chapter 39-public school system accountability, Texas Education CodeOn-line.Available: http://www.capitol.state.tx.us /statutes/edtoc.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Turning around low-performing school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pubs/turning/prt. 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Improving teacher quality, recruitment, and preparationOn-line. Available: http://www. ed.gov/inits/FY99/1-teach.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9). The Educational Excellence for All Children Act of 1999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offices/ OESE/SEA/index.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9).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ending social promotion.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hite House (1999, January 19). President 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On-line. Available: http://www.whitehouse.ov/WH/New/html /19990119-2656.html.

1:美國各州教育績效責任實施概況

 

 

1:德州一九九八年績效責任評量標準(節錄)

評定等第

模範學區/

學校

績優學區/

學校

及格學區/

學校

不及格學區/

學校

基本指標

98' TAAS測驗

‧讀

‧寫

‧數學

至少90%的學生通過每一科

至少80%的學生通過每一科

至少40%的學生通過每一科

低於40%的學生通過每一科

1996-97 輟學率

1.0%或少於

3.5%或少於

6.0%或少於 

6.0%以上

1996-97 上學率

至少94%

(1-12年級)

至少94%

(1-12年級)

至少94%

(1-12年級)

至少94%

(1-12年級)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塑造新世紀的教育

 

前言

美國各州教育協會(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以下簡稱ECS),於今(八十八)年七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假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舉辦全國論壇暨年會,計有六五O位以上決策者州長、州議員、州教育行政主管、高等教育委員及有關人員參加。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塑造新世紀的教育」(Reshaping Education for a New Century),由於ECS1998-99年度的主席Paul E. Patton(即現任肯塔肯州州長)強調高等教育改革,在其任內已邀請熟悉高等教育及公共行政的專家,撰文分析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的問題,讀者似可從以下論文標題初略了解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

變遷中的經濟與人力需求

社會變動與社會正義

中小學與大學之間的連結

師資培育與進修

資訊科技的整合

各州在變遷中的需要與整合

國際的融合與競爭

當然,ECS今年年會除了高等教育外,所探討的教育問題非常廣泛,包括校園暴力、教師素質、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委辦學校、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社區學院、績效責任、教育權責制度(School Governance)、綜合性改革計畫、私人參與教育市場經營、公立教育與企業需求的配合、人口(Demographics)變遷與教育、外國教師專業的特色、科技及幼兒教育等。

本人此次奉教育部指派參加是項會議,得以了解美國各州目前教育改革的若干問題與發展,茲將參加研討會的心得,依歸納的主題提出報告,供國內教育界的朋友參考。

 

 

 

高等教育

ECS執行長Frank Newman在主持「舊企業聯合及新興市場」(Old Cartels and New Markets)的研討會中指出,當全國具高度規範及分權的高等教育體系逐漸走向活躍有力且競爭的市場時,決策者必須顧及目前高等教育體系的傳統特色不會在變動中失去,我們必須牢記這其中牽涉到一些強而有力的得失消長,當然,我們非常了解傳統體系的缺失,但是當我們嚐試把它變得更好時,必須對採取的措施深思熟慮,決策者面對的挑戰是找出方式即可蒙受競爭所帶來的最佳影響,也確保傳統高等教育所具備的優點。若干參加研討的州高等教育主管表示,高等教育市場活躍有力的特質對他們認識自己的角色與責任有深遠的影響,奧克拉荷馬州高教廳長Hans Brisch已經把自己看成是未來的建造者,著重於找出方法滿足州民變動中的教育需要,馬里蘭州高教廳長Patricia Florestano同意地表示,過去四年的經驗已讓她行事傾向於多彈性及少規定。Newman執行長強調,幾乎每一州將高等教育體系經營成一企業聯合,確立高等教育機構的角色、任務及財務制度,同時也加以規定並保護,然而今天以營利為目的的高等教育機構及現行高等教育機構的企業經營方式不斷快速的成長,正使得高等教育從州為基礎的企業聯合體系,走向至少是一部分開放的市場,州決策者必須學習如何促進、管理及擴充這個市場,而不是建立在一真正市場體系的缺點及不利條件上。

ECS主席Paul Patton表示,為達成高等教育大幅的改革,我們需要新的領導,這不再是屬於少數領導者的工作,所有來自政府、企業、教育及社區的領導者必須重新檢視教育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與社會健全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必須檢討州的政策、高等教育結構及教育經費的撥付方式,Patton主席是在「改革高等教育:下一世紀的步驟」(Transforming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Next Steps for the Next Century)研討會中,與其他州長及企業領袖共同勾勒大家如何合作改善高等教育以滿足學生、家庭及整個國家的需要,US West公司副總裁Susan Parks表達了討論小組主講人一致的看法,當她指出企業領袖、教育工作者及決策者應該一起探討教育改革的問題,倘若要加速改革的步伐。討論小組主講人也同意,高等教育中私人及以營利為目的辦學是有效的也應該予以歡迎,此外,其他主講人有以下三項補充意見:1、由於做法有效勢將向下延伸到中小學。2、改革高等教育的另一個途徑是讓大專校院更為企業經營及更具彈性以因應市場的需求。3、企業需要正快速變遷,而且對高等教育的需要也增加中,除非我們以更快、更好及不同的方式施教,我們將無法滿足那些需求。

ECS年會中安排了一場全國視訊會議,討論的主題是「改革的新夥伴:社區學院與中小學」(New Partners in Reform: Community Colleges and K-12 Schools),係由ECS、社區學院理事協會、德州社區學院協會共同贊助。美國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在視訊會議中表示,美國社區學院對於當地社區的需要能夠高度配合,它們是教育改革運動中未被讚頌的英雄。有超過50%的少數族裔就讀社區學院,它們是許多學生通往高等教育的門戶,大多學生缺乏鼓勵和誘因選修正確的課程並上大學,社區學院提供了便捷且負擔得起的機會。Riley部長在視訊會議結束時指出,此一會議是支持社區學院與中小學合作的重要一步,如果每一社區學院幫助學生閱讀、開放通向高等教育之門、培育熱心且受到良好訓練的教師以及將科技帶到中小學教室,那麼將會如何?他挑戰在座各位繼續溝通、探討以上這些理念。視訊會議的其他主講人也分別表示看法,懷俄明州州長Jim Geringer認為社區學院滿足今天學生的許多需要,包括學業與職業技能,我們想在每一所高中裏安排相等於社區學院的課程,許多年輕人期盼就業,如果在高中選修社區學院的課,將加速完成他們的教育及減輕負擔,並且對他們上大學的能力建立起信心,德州議員Royce West強調,為了使高中、社區學院及四年制大學銜接順利,學校及社區必須及早幫助學生準備上大學,我們需要找出七、八年級的學生並增進他們上大學的期望與抱負,大學教授應在中小學教一些科目,而學校教師應教一些高等教育科目,以確保真正的了解與合作。所有主講人均同意,既然社區學院逐漸在整個國家裏扮演重要的角色,讓中小學與社區學院建立更密切的連結與更順暢的銜接極為重要。

教育權責制度

由地方學校理事會理事、教育總監、營利性教育組織及科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全國教育權責制度研究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Governing America's Schools),在ECS年會中提出教育權責調整的初步研究報告,引來了大批的聽眾及熱烈的辯論,該委員會所提調整教育權責制度的四種模式,從改善目前的制度到成立嶄新的教育發展理事會以鼓勵私人興學,均頗具爭議性。不過委員們指出,採用那一種模式目前尚未定案,盼大家以坦然的態度討論。以下介紹該委員會首度提出的四種改革模式:

現行制度的改革在此一模式下,教育權限須做更好的界定,州有責任分配教育資源、要求學區負起績效責任、確立學業標準及發展基本建設,學區著重教學輔導、提昇學校能力、要求學校負擔績效責任及地方性自行抉擇的計畫活動,學校則著重教學及教師專業能力並基於成功實例擁有決策的自由。

地方分權及學校為基礎的管理此一模式支持公立學校中的學校選擇以及學區督導績效責任和均等的問題,它以每一學生為基礎提供學校資源,給予學校改革成效的獎勵,讓學校有聘用開革教師的權力,並對學校設計有決定權。

委辦學區(Charter Districts)_獨立團體經營學校及理事會監督簽署辦學成效協議的學校,學校對招收學生人數取得的教育經費有控制權,家庭選擇是此一模式的重要部分,學校聘用教師及教師選擇學校,投資新的學校模式是被鼓勵的。

教育發展理事會(Education Development Boards)_這項提議成立一新的教育權責機構監督所有教育計畫,投資著重新的模式及私人投資學校及設備是被鼓勵的,這種途徑採用新的策略去吸引及培育高素質的教師及行政人員,並尋求安排社會服務以增進教育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委員們並指出這四種模式具有以下幾項共通的因素:

提供學生有效的教育計畫,不論其種族或就讀的班級(形成許多不同的學校類別)

公設的標準及教育績效均等的監督。

投資於學生的品質。

家庭選擇教育經費跟著小孩走。

大部分的運作決定下放給學校。

容許學校聘用他們所要的教師,並提供教師機會選擇他們所要工作的學校。

ECS邀請在座的個人,州領導者及其他全國性組織,對全國教育權責制度委員會草擬的四種模式發表看法,全國教師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的代表Nat LaCour批評說,教師工會不支持每一所學校做它自己的事,也不贊同裁撤政府教育監督權的政策,這樣的做法是帶來災難的良方。據了解,該委員會綜合各方所提的意見,已於今年十一月發表了最後的研究報告「Governing America’s Schools: Changing the Rules」,正式提出兩種改革模式供各州與學區參考。其一為公眾授權、使用公家經費及公立經營學校的制度,此乃基於一般公立教育權責制度一些較具前景的趨勢所建立的。另一為公眾授權、使用公家經費及獨立經營學校的制度,此乃基於一般公立教育權責制度其他較具前景的趨勢所建立的。以上兩種公立教育權責制度的改革模式是漸進而非革命的,在不破壞現行的結構與運作下,它們力求保存公立教育,並在現行體制的優點上,注入更大的適應性、彈性與績效責任。事實上,這兩種模式的理念與策略已經在全國各州、學區及學校中施行,例如學校為本位的決策、成就為導向的績效責任以及學校、學區之間新的互動關係,委辦學校便屬於這種案例。

綜合性學校改革是重振長期表現欠佳學校的有力工具,但是若要成功有賴決策者及教育工作者持續不斷的領導、支持與投入,在「綜合性改革是解決低成就學校的答案嗎?」(Is Comprehensive Reform the Answer for Low-Performing Schools?)的研討會中,與會者有機會從各種角度去看重建失敗學校的複雜性、挑戰與可能的好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科學家Sam Stringfield引用若干學區令人鼓舞的結果加以說明,例如曼菲斯三十四所學校,在採用八種綜合性改革計畫的一種之後,學生學習成績在過去三年已有顯著的進步,至於其他學區,綜合性學校改革帶來了些許進步,然而就算是微小的進步仍然是一項受到歡迎的發展,Stringfield與其他二位主講人表示,實施綜合性學校改革需要學區的結構及學區協助學校的方式有大幅度的改變。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公立學校系統副總監Kathleen Ware認為,綜合性學校改革不是答案,但它是答案的部分,決策者必須營造一種有助於學校的改革情境,否則將會面臨不斷的衝突,馬里蘭州州議員Howard Rawlings同意地表示,在都市學校裏必先解決整個學校系統的問題,除非改變文化並創造出以學生為優先的學校系統,改革將無法成功,在巴的摩爾約有二十四所採用綜合性改革策略的低成就學校顯示改善的跡象,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相信我們正朝正確的方向邁進。

在「開拓二十一世紀教育市場」(Building the Education Market of the 21st Century)的研討會中,任職於Thomas Weisel Partners研究部門的Keith Gay首先表示,私人企業投資教育增加有許多理由,包括有可能在六千六百億生意中佔有一席之地,其實企業早已經在提供食物、衣服、健康保險、軟體及其他方面幫助兒童,那麼參與管理教育有何不可?投資者喜歡大的市場並喜歡到有困難待解決的地方去,他列舉企業可以投入的地方:輔助服務如家教、軟體、測驗設計及學習管理系統,內容供應者如教育科技,以及經由委辦學校或其他方式由私人經營公立學校等。或許令人感到驚訝,有關Gay在教育市場營求利潤的看法並未引起在場的教育決策者及工作者負面的回應,他們倒是歡迎私人企業投入,只要他們找到合適的機會且同意遵照州與學區績效責任措施及評鑑的要求。Gay等建議決策者及教育主管儘管提出困難的問題並僅與願意讓孩子的學習效果受到檢測的私人企業合作,他們有權從教育服務提供者處要求具體成效。主講人之一的德州教育廳長Mike Moses指出,確有許多私人企業可以投入教育的機會,但企業時常想像這些機會比實際的情形大,他建議倘若企業要在教育市場經營成功,應該在承諾少但表現多(underpromising and overdelivering)的原則上運作。

校園安全與暴力

ECS今年年會安排有三場有關校園安全與暴力的討論座談,在「如何使我們的學校更加安全」(How We Can Make Our Schools Safer)的第一場討論中,探討重點放在解決校園暴力的途徑可能因情境不同而有異,然而,多重的途徑終究是必需的。德州青少年監護委員會(Texas Juvenile Probation Commission)代表Linda Brooke指出,德州對青少年犯罪者採取零容忍的策略,一九九五年通過的立法賦予教師權力將搗蛋的學生從教室中移走,要求每一學區設立變通的教育計畫收容問題學生,並允許學區驅除屢次犯錯的學生。相反地,聖地牙哥兒童醫院從事兒童保護的社會工作者Pamela Wright,則強調及早在兒童有機會染上暴力之前即加以防止的重要性,暴力是學習的行為,研究顯示幼兒期發生的事與未來的行為有關,文盲、貧窮、吸食毒品、家庭暴力、虐待兒童及缺少歸屬感均與青少年暴力相互有關,不了解腦部研究及幼兒前四年的重要性,我們就不了解暴力,Wright敘述南灣社區服務(South Bay Community Services)非營利組織對青少年及其家庭所提供的服務,該組織曾因它的服務計畫榮獲加州表揚,其中一項主要措施是參與資助家庭資源中心(Family Resource Centers)的合作,學校行政人員、社會工作者、律師、公園及休閒娛樂負責人、社會福利主管人員、家庭訪視代表、醫生護士及其他團體合作協助家庭送小孩上學而不在校外遊蕩, 某一特別緊急應變小組與來自有家庭暴力發生的孩童合作以教導他們,結束暴力循環所需的技能。康乃狄克州教育顧問中心的資深工作者Matthew Greene指出,要了解什麼能有效地防止暴力並不容易,他提醒與會者對於校園暴力必須檢討許多問題而不是只有一種槍枝氾濫或父母漠不關心,他認為缺乏可靠研究、有效策略以及對校園暴力的定義沒有共識等因素,使得教育工作者及決策者很難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科羅拉多州科倫拜高中校園屠殺事件發生之後,州及地方決策者正採行各種措施預防暴力並確保校園更安全,「各州促進校園安全政策」(State Policies to Support Safer Schools)的討論會,便在探討一些州解決校園安全問題的途徑,某些州已經加強懲罰學生不當的行為,如帶槍到校或攻擊威脅其他學生,某些州已經開辦憤怒處理訓練、品德教育課及其他防制暴力的活動,某些州則已經立法要求學校及學區擬訂綜合性的校園安全實施計畫,在部分實例中,這樣的實施計畫包括安裝金屬偵測器、監控照相機、進行人質演練及訂定嚴格的行為及穿著規定。北卡州Raleigh市校園暴力防範中心(Center for the Prevention of School Violence)主任Pamela Riley列舉州防止校園暴力的幾個要素如下:1、必須規定學區在訂定實施安全措施時,擴大參與的對象如學校教職員、父母、學生及社區人士。2、州應該規定學校及學區報告暴力有關事件,如此一來,每一個人知道這些不幸事件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時候發生及發生在誰的身上。3、最後,州需要建立全州性的校園安全與暴力防範中心,以提供學校及學區訊息、研究資料、技術協助及訓練,肯塔肯州及北卡州是在率先採取此一做法的名單上。

最近的研究顯示,嬰兒期是建立信任、惻隱之心、善惡觀念、終身學習及思考基礎的階段,那麼嬰兒期是否應該是我們防止暴力行為注意的焦點?在「幼兒時期防止暴力行為」(The Early Years_Preventing Violent Behavior)的研討會上,邀請包括全美知名的Robin Karr-Morse在內的專家與聽眾分享他們的看法。Karr-Morse是來自俄勒岡州的兒童發展專家,是Ghosts from the Nursery: Tracking the Roots of Violence乙書的共同作者,她表示,防止增加中的青少年暴力事件將需要我們在為人父母、出生前的照顧及嬰兒身心需要的信念上有所改變,與其加重罪犯的懲罰及擴建監獄,美國需要將它的全部精力集中在確保所有的孩子在出生後的三十三個月中有他們生長所需的注意、激勵、安全及愛,因為暴力源自腦部而腦部係在子宮中成形,幼兒早期的經驗會導致對暴力的接受或排斥,統計數字說明了孩童受到虐待、冷漠、創傷的有害影響,過去三十年青少年暴力犯罪上升了百分之四百,目前出生的孩子二十人中便有一人成年後會進入監獄,全國各地每年均擴建許多監獄牢房,有些州花費在犯人懲戒感化的經費還高於高等教育,更令人憂慮的,犯罪者的年齡持續降低且犯罪的殘暴性增加,Karr-Morse與其他兒童發展的專家一樣,為求有效起見,呼籲確保兒童福利的計畫必須早在出生之前開始,研究顯示胎兒腦部的發展會受到酒精、藥物以及母親因害怕憤怒而產生的壓力荷爾蒙的直接影響,同樣地,嬰兒迅速成長的腦部很容易受到冷漠、缺乏激勵及虐待、創傷的不利影響,嬰兒對有毒物質及吸毒經驗係以驚人的數量吸收,愈來愈多的兒童在易於導致憤怒、絕望及暴力攻擊行為的狀態中成長,Karr-Morse因而大力提倡增加嬰兒出生前的健康及諮詢服務,包括由健康專業人員前往二歲以下兒童的家庭做定期的訪視,通常這樣的服務每一兒童每年花費約兩千五百美元,而相較之下,收容一個犯人每年則需十萬美元,她也呼籲民眾與政府對改善幼兒照顧及教育計畫的品質與機會予以支持,根據家庭與工作研究所(Families and Work Institute)及其他五所大學最近所從事的一項全國性研究,全美幼兒照顧計畫只有百分之八屬於高品質。對於州的決策者而言,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規定地方層次的公立機關與幼兒照顧業者之間更密切合作,至於兒童保護組織、健康與社會服務業者、學校及其他團體應予以鼓勵共同合作找出為解決幼兒及其家庭的需要,同樣重要的是,州需要建立具體的參照標準俾能持續監督、考核及改進幼兒照顧及教育措施,就像俄勒岡州及維蒙特州所做的一樣。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師素質

教師素質無疑的是當前美國教改的熱門話題,為了因應這項趨勢,ECS1999-2000年度主席Jim Geringer(現任懷俄明州州長)已宣佈將它列為ECS未來一年探討的主題,不過ECS今年年會中仍有幾場有關教師人力的討論。綜合與會的決策者及高等教育領導者的意見,州立法者以師資培育計畫的品質來評鑑大學將持續增加,所以高等教育機構必須尋求有效的方法改善它們的師資培育計畫。ECS資深顧問Calvin Frazier指出民眾注重教師素質意味著州立法者更樂意採取行動要求大學校院負起失敗的責任,如減少補助款及關閉師資培育計畫,全國各地的州長及議員正朝向這種賭注風險高的對策,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院長Arthur Levine同意我們必須關閉不好的教育學院,不過由於有些師資培育計畫甚佳,他呼籲教育專家在改善師範教育的理想模式上取得共識,目前惟一的模式是本世紀初期醫學院所做的改革,創立醫師執照的規定及醫學院的標準,且專業組織所扮演更大的監督角色,此種模式可供教師專業採用,然而Levine院長及其他主講人提及,由於大批教師退休及降低班級規模的政策走向導致師資缺乏,使得訂定嚴格師資培育標準的任何計畫變得複雜,我們如何在兩者之間求取平衡是一項主要的問題。其次,如果教師的薪資及民眾尊師的風氣仍然低落,州及高等教育機構將會在吸引優秀學生加入並留在教師行列上持續遭遇困難。ECS主席Paul Patton表示,立法者尋求與高等教育成立夥伴關係以改善公立學校的學生學習效果與教師素質,大學校院如何面對這一挑戰可能是傳統師資培育計畫未來成功的關鑑所在。

「評鑑教師能力:實際表現的評量是答案嗎?(Evaluating Teacher Competence: Are Performance Measures the Answer?)的研討會在於找出教師能力的最佳指標,主講人提出了幾點建議如:

教師在學校中及專業中的地位。

測驗分數(學生與教師的表現)

沒有單一指標(沒有單一答案)

使用的指標應該可以測量並轉換成具體術語。

與學生、父母、教職員有效的溝通技巧。

賓州教育廳長Eugene Hickok指出,要求教師教學能力的人是與教育有關的人士包括父母、企業及接到電話和抱怨的議員,喜愛學生與喜愛教學還不夠,我們需要鼓勵教師找出方法確保所有人了解教室中的實況。

美國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應邀在「將專業進修列為重點工作」(Put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t the Center)的早餐會中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既然大部分的州已採取學生成就的標準,此時注意的焦點應轉移到教室中任教的教師,他列舉許多改善教師專業的理念,包括強化教育學院、文理學院與教育學院更密切合作、新進教師輔導措施及加強好的專業進修機會。Riley部長也建議州教育主管重新思考教師資格證件的流通適用性(portability),教師從一州搬到另一州常遭遇資格檢定的難題,導致許多教師離開教職,我們是在評鑑他們的書面作業做得多好而不是他們能夠教得多好。其次,Riley部長建議更嚴格的教師證照制度並樂意聽取其他意見,他的構想如下:1、評量新進教師(含其他領域的中年專業人士)的證照標準是在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2、對有經驗的教師施以挑戰性的標準包括同僚的評審;3、鼓勵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參加國家專業教學標準理事會的高級證照檢定考試。

ECS今年安排了乙場國際教育論壇「其他國家有更好的教師嗎?(Do Other Countries Have Better Teachers?),只邀請日本、新加坡兩國的代表參加,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學生在一九九五年第三屆國際數理研究(TIMSS)的成績比美國學生優異,研究發現分數的差距與教學方式有關,包括課程上的差異,美國學生接受更多教學單元,但日本、新加坡的學生則在較少且主要的科目上習得難度較高的知識。另一項重大的差異是教師的培訓方式及他們的專業活動的安排,自從TIMSS發表後,教育研究者包括在座的主講人發現這兩個國家有更多誘因吸引教師投入這項專業,提供訓練及工作環境以鼓勵已有經驗的教師輔導新進同仁並互相提供意見,以及支付的薪資不遜於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其次,兩個國家的教師花在課堂的時間較少,以及有較多時間準備教學、追求知識及與其他教師切磋。兩國代表都指出,由於教職是一項吸引人的工作,部分優秀學生爭取加入教師行列,他們及其他主講人認為這兩個國家尊重教師的專業自主,且考慮重大教育變革時徵詢教師的意見。相對地,美國的決策者逐漸對教師增加績效責任的要求,包括更嚴格的檢定考試及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效負責,科羅拉多大學教育學教授Richard Kraft及其他主講人均預測這種由上而下的措施可能無法改善美國學校或教師素質。

服務學習

「學校教育不止是知識學習,有兩項基本任務,即幫助每一兒童學習及幫助每一兒童成為積極參與的公民」,這是即將榮退的ECS執行長Frank Newman在「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的研討中對聽講者所說的話,他指出「校園公約」(Campus Compact)是有六百所大學院校組成的全國性組織(按以前是ECS倡導推動的一項計畫),在連結學生所學與他們在社區的工作上有卓越的貢獻。如何鼓勵更多學生為他們的國家服務並參與促進民主制度的組織與服務,便是主講人所要探討的,主講人一致同意這是國家所面對最重要的問題,假如我們沒做好,整個國家及所擁有的民主成就將會瀕臨危機,研討會觸及的幾項主題如下:1、關懷的成人需要與學生一起參與並聆聽尊重學生的觀念和做法;2、大家必須參與重建社區、關係與社區精神;3、解決問題不是屬於一個團體如學校、教師而是屬於各團體包括政府、企業、社區組織、學校、父母及學生所組成的網狀組織;4、認識每一個人均有值得的東西奉獻。為了推動服務學習,ECS主導的全國性組織「促進學習暨公民權利義務公約」(Compact for Learning and Citizenship),最進獲得福特基金會的經費贊助,將進行中小學公民權利義務的一項全國性研究,並協助州與學區教育行政主管達成學業學習及公民培育兩方面的任務。

此外,教育行政主管在「服務學習對政策與學生成就所具的意義」(What Service _ Learning Means for Poli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的研討會上也表達了他們的看法。麻州哈德遜公立學校系統教育總監Sheldon Berman認為學科教育應與學生公民參與求取平衡,也就是社區服務與學科學習結合,學生需要關懷其他人並與其他社區人士、組織在夥伴關係下合作。印第安那州教育廳長Suellen Reed說明了服務學習活動的特色,那就是「光讓我看我隨後就忘記,但讓我參與我便了解」。主講人均認為服務學習適用所有的年級及科目,例如蒐集罐頭食品能夠變成有價值的課堂教學,孩童可以依食品種類區分罐頭,學習營養價值,清點蒐集到的產品及秤其重量等,一項成功的社區服務是統整在課程裏而不只是附加上去的東西。服務學習所具的正面意義包括賦予學生一種自我價值感及幫助他們關懷其他學生並與他們分享。參加研討會的聽眾也表示,這種服務學習的經驗幫助學生在學校進步成功,促進高層次的思考,使學生學習多樣化,培養學生領導才能,以及教導他們成為良好的公民。

結語

大家或許知道,ECS是由美國州長領導及參與的全國性教育改革聯盟,成立三十餘年來,不斷地協助各州的決策者擬訂、執行學校教育改革的政策,稱它是各州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實不為過。盼以上的心得報告有助於國內教育工作者了解美國當前的教育問題,記得ECS為了掌握各州的發展動態,前不久亦曾就「當前面臨的十大教育問題」,對ECS各州選出的委員(commissioner)及各州決策者進行調查研究,筆者以為調查的結果足以反映美國跨世紀教改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謹引用如圖1供參。

目前我國教改上的問題,與美國相比較似有雷同之處,譬如凍省後帶來中央與縣市教育權責釐清與劃分的問題,今年六月公佈的教育基本法確立協助私人興學的法源,繼續落實八十三年頒訂的師資培育法,以及教育部最近研議教師分級制及公立大學校院公辦民營的可行性等,我們不妨參考美國各州在這些問題上的改革與努力。

 

州長、州教育廳長等答覆的次數

1: 美國各州十大教育問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EFZM ( 沪ICP备17029626号-4 )  

GMT+8, 2025-4-30 16:48 , Processed in 0.07916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