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之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让以附之名的时光机器带您回到曾经,属于现在的曾经】~~~~~~~~~~~~~~~~~~~~~~~~~~~
楼主: 心诚则灵

美国教育概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私立二年制學院力圖轉型

周立平摘要

美國私立二年制學院肇始於19世紀初,於40年代達到頂峰,校數超過300,學生十萬以上。但現今僅餘148所不及盛期之半,何以凋零致此?而它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

私立二年制學院,原為教會或抱持理想的教育學家,為協助高中畢業生入四年制大學前準備教育而設。40年代中期公立社區學院開始普及,而1944年政府代付退役軍人學費法案 (G.I Bill) 之通過 更促使公設社區學院有驚人之成長,捨相同教育訴求而學費貴數倍的私校是無可爭議的,而私校面對時勢的逆轉不是接受挑戰、戮力轉型以求生存,就是無可逃避、慘遭淘汰的命運。

多數學校因為墨守成規,註冊學生銳減、財政困難負債累累、無以為繼而宣佈破產,走入歷史。

而面對問題,試圖走出困境者則兵分數路;有的積極尋求與他校合作或者併校,欲升格為四年制大學者、或減縮其二年制學系及招生學生、有的干脆關閉二年制學程,而認為二年制仍有存在價值者則加強特色、開設獨特課程使學生願不計成本入學。

不論那一條路都不容易。欲升格為四年制大學者,首先要向有關行政及立法單位備案、而為求通過審查,校方必須先自籌經費平衡財政赤字、更新校園環境、充實各種設備,提升師資等,不但手續繁複更常須凍結學校包括人事等各種經費。以賓州Keystone學院為例,自1995年起即著手進行升格計畫,首先協議凍結全校教職員薪資三年以便校方收支平衡、再者商得所有教授同意多教兩門課、除此之外發行一千一百二十萬、五年期的債券以償還舊債、維修及更新校舍,三年的努力方獲准兩科學士課程之設置,現該校之四年制無論學科或學生數都比其二年制者為多。

而肯塔基州St. Catharine 學院是另一個成功的例子。該校校長 William D. Huston 堅信只要學校有特 色,不愁招不到 學生。他加強該校健康醫療護理科系,細分為心臟、妊娠、腸胃及血管等掃瞄類 別,其中不乏全國少有者,更因加強與企業僱主合作,其畢業學生頗為搶手。其註冊學生數由1997 的180到如今超過 800,僅管一學期$3300 的學費遠高於 附近公立社區學院 $ 900一學期 。

由上例可見證適者生存之鐵律。無庸置疑的,私立二年制學院將繼續體驗歷史的變遷,其命運也將一如既往的一再接受檢驗。 (2003.9.12/高等教育紀事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歐洲高等教育一元化的努力

周立平摘要

歐洲聯盟的理想,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於在政治、經濟、財政貨幣、甚至歐憲法治等都逐步完成整合,邁向一元化。教育一致性的規劃也因1999 年由歐洲29個國家簽署布隆尼亞宣言 (Bologna Declaration) 而定調。宣言中指出將推動各種變革 ,以創造2010年相容的歐洲高等教育時代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的來臨。無疑的,這一場看似寧靜的教改正以雷霆萬鈞之勢 徹底革新行之百年 、歐洲各國各行其是、傳統而複雜 的高教制度。

首先,宣言中授權行政單位縮短學位授予年限。學士、碩士五年完成期限,比六年甚至更長方取得學士的現行學制大為降低 。另外的重點包括:去除各國大學間學歷認證、學分之轉換與認可 的障礙,呼籲成立評鑑機構協助高教品質之保證及提高,推動歐洲區域研究,建立與全世界高等與研究教育的合作關係,加強各國間學生與教師之交流及合作,大學課程研究及調整建議使有效反映現代科技及勞力市場之需求,發展終生學習資訊共享的策略與願景等。

種種規劃都志在經由結構相容性的努力,及接受共同的規範而達成學歷為全歐認可,進一步提昇歐洲高等教育的能見度及對全世界的吸引力,為其成員準備未來全球發展佈局。

支持者認為這樣的改革正是邁向歐洲一元化的關鍵。反對者則批評新制幾為美國高教的翻版,縮短年限雖以彈性化為主軸,真正的用意還是節省高教經費,對教育品質定有負面影響。而過於重視職場需求,大學無異於就業養成所,與歐洲傳統博雅教育的哲學理念更是相背。

33個參與的國家已逐步立法或採取必要之措施實施新制,遊行抗議雖不斷,但蜉蝣難撼大樹,統合的歐洲高等教育更有助於其全球的相容性,勢將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現一面倒的往美國、加拿大、英國留學的景觀預期將改變。(200309.26./高等教育紀事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州大學調查新生入學審核標準

沈茹逸摘要

由加州大學學監委員會主席摩爾,所提出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在2002招收的新生當中,有好幾百人的入學測驗SAT成績只有600到1000分,這遠遠低於入學平均成績1337。

調查同時指出,同一年度卻有超過六百位申請人的SAT成績高達1500分,甚至更高,反而沒有被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錄取。成績在1400到1500之間的申請者,更有高達2600人被拒於門外。

負責這次錄取新生程序初步報告的執筆人摩爾表示,這樣的入學標準,很顯然的並不符合柏克萊向來所秉持的目標,「維持優質的學術表現」。

針對這項質疑,該校馬上提出解釋,這些沒有被錄取的申請人,雖然有SAT高分,但是很可能在校成績表現GPA的分數不盡理想,也有可能並沒有可以增加入學機會的特殊才藝,也有可能本身並不是加州本地學生,因此學業成績要求更高等等因素。

同時,該校校長波達也表示,雖然有些學生在SAT測驗並沒有得到好成績,但是卻有令人激賞的學業表現,以及個人特殊成就。波達更指出,在各高中成績排名前4%的學生,有超過一半的人在另一項入學測驗ACT,得到比SAT更好的成績。這顯示,ACT的成績也是目前柏克萊審核入學申請的另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加州大學系統校長戴恩斯對此表示,每一個校區都有多樣化的入學審核標準,包括了各種不同的測驗成績、以及個人特殊才藝表現,這些都不同於傳統的審核方式。

雖然校方提出這樣的說明,為求公平,負責這次調查的摩爾還是認為,希望加州大學各校區都提出一份入學新生的統計表,以利於了解是否有將種族、或是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作為篩選學生的因素。(綜合洛杉磯時報、世界日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SAT不再是申請UCLA絕對標準

沈茹逸摘要

加州大學系統的入學標準是不是有所變化?由於校內學監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引起了大家的重視,這個月從柏克萊校區更延伸到了南加州的洛杉磯校區(UCLA)。

據了解,過去兩年UCLA拒絕了超過三千位擁有SAT高分的申請人入學,但在同時卻接受了九百位以上SAT低於平均分數的學生入學。

今年的情況是1,663位SAT高達1400分以上的學生,被UCLA拒絕入學。但是,卻有407位SAT低於1000分的學生獲得入學許可,其中還包括幾位SAT成績只有700分到800分之間的申請人。今年該校整體的SAT入學平均成績是1333分。

針對這種入學標準的爭議,過去幾個星期已經在加州大學校內蔓延開來,學監委員會主席摩爾的報告,主要強調的重點在於要維持家大系統學生的高素質。

加州大學系統在過去兩年,審核入學時,已經從過去重視SAT成績,轉為學生整體學習成果的評量。校方指出,SAT的成績對於預測未來學生在大學學習的成效來說,是一項非常薄弱的證明方式。

校方說明,除了SAT的考試成績之外,高中在校成績,GPA也是重要審核標準,今年的入學學生GPA平均高達4.24,這比去年的平均4.23還高了一點。除此之外,在指定科目的SAT II考試方面,入學學生的成績也比以往更高。

只有SAT高分,卻沒有優秀的在校成績,或者優異的課外活動表現,這些都會影響入學審核。UCLA方面指出,個人成就以及生活挑戰,都已經成為重要的因素了。

不過,學監委員會主席摩爾還是認為,從家長的抱怨聲中,認為加大系統在審核入學的標準上,顯得很混淆,甚至可以說是黑箱作業。校方還是堅持指出,唯有透過申請人整體學習表現,才能讓評估更為完整。(2003.10.23/洛杉磯時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高價大學教科書受到挑戰

周立平摘要

美國大學教科書之貴早已為人垢病。據調查,有五分之一的大學生不買教科書,而且隨著學費的年年上漲,問題更是雪上加霜。學生抗議要求以租用方式來減低支出者時有所聞,就連參議員也要求政府以抵稅方式減輕學生書籍費的負擔。學生多年來除了忍痛付款或省略不買外別無他法,但拜網絡發達之賜,網上購物日漸普遍,大學生得以藉網絡比價購買歐亞等國外廉價教科書,使得書商的高價政策及利潤受到挑戰。

舉例而言,在美國亞馬遜網站標價錢$146.15的生化概論,若在英國的亞馬遜網站採購連運費在內也不過$70,一半的差價,不僅使知情的學生趨之若鶩,甚至自己扮演中盤商賺取利潤;也漸有大學書店老闆循此管道進貨,像普渡大學校內書店即為一例。

何以同一本美國出版的教科書國內外價格如此懸殊?業界辯稱在海外必須依當地市場定價,否則無人問津。但多數美國人不以為然。全國大學書店協會即致函要求各大出版商,要求終止這種不公平的做法,並指責書商剝削大學生。

書商自是不能坐視其巨大利潤受到蠶蝕,採取各種措施阻擾教科書出口轉內銷。有的透過與國外書商合約禁止回銷美國,有的在書封面上貼標籤註明為國際版不得在美銷售等字樣。種種措施作用很小,不但未能遏止進口,反而自去年來風潮日盛。考其根源,最主要的還是1998年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裁定美國書商不能引用版權保護法而禁止海外的出版品以低價銷回美國。此一判定加上網絡的推波助瀾,這種灰色書市勢必越衍越烈,也將更嚴重影響美國國內的銷售。當然銷售這種註明為國際版的教科書法律上或仍有商榷處,但很多人已質疑這兩造的巨大差價還能延續多久?且拭目以待其後續發展。(10.21.2003/ 紐約時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班教學的理想與實際



周立平摘要

小班教學的宗旨是希望藉著多元化、適性化及個別化的精神,達到尊重學生個別差異,提供適性的教育機會、改善師生互動關係,而最終提高教育品質的目標。的確,這種教育理念實屬天經地義,1999 年調查12,000學生的研究報告也證實,每班人數13 到17的班級,學生表現較佳。教育專家及相關人士也總以此為教育改革的目標,在普遍認知的推動下,加州於1996年立法通過限制班級人數,佛羅里達州也隨之步其後塵,一時間推波助瀾,蔚為教改的主流趨勢。

紐約市教育相關工會要求政府立法限制各年級班級人數:低年級一班以18 人為限,中等教育 每班不得超過 22學生,高中 一班之上限為25人。市政府以技術困難理由拒絕後,工會訴諸州高等法院,並經其判決得於今秋11月選舉訴諸民眾公投。此事勝負未定,但以加州為例,行之多年來的現況值得借鏡更應予以省思。

首先立法匆匆上路,各學校為了遵法,不得不大量聘任老師、增加不敷使用的教室,逼得學校毫無選擇大舉進用不具資格的師資、又因財務緊縮不能大興土木只好借用其他教室,甚至租用大型活動拖車充當授課之所,種種應急措施使得師資素質下降,校舍被挪用剝奪了學生活動的場地,又因為增聘教職人員、擴建活動校舍、添置各種設備及租用拖車等皆所費不貲,對已捉襟見肘的學校財政無疑是雪上加霜。再說,經濟情況好的校區以較優的條件吸引貧困區的合格教師,造成貧富地區教育品質更為懸殊,不僅助長了階級對立,更衍生了許多始料未及的社會問題。

小班教學的精神誠然可貴,但更重要的是實施。在經費、師資、設備等未能配合前,僅以立法箝制,造成以降低班級人數為唯一目標的現象,最大的受益者恐怕是工會及建築商,學生倒反蒙受其害。紛紛擾擾 、打鴨子上架式的運作,使得教育精神及社會基本公益更難伸張。(2003.4.25∕高等教育紀事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學生進入大學前完成醫學預科課程

沈茹逸摘要

目前在全美已經有好幾所天主教學校,開始培養剛進入初中就讀的女學生,提早開始學習醫學相關的課程。

這些女學生每星期當中有一天,提早到學校一個小時,穿上白色的實驗袍,小小的年紀就開始學習各方面的課程,包括醫療行政工作、醫療康復服務、兒童醫療、呼吸復健、傳染病控制、以及急救醫療。

以聖瑪利教學機構(St. Mary)為例,負責這項醫學課程計劃的主任Jeanne Jagatich Fisher表示,按照計劃,這群學生在2007年將完成醫學預科的課程,內容將包含的更廣[J1] ,不過校方也指出,這不是為了讓學生高中畢業後,就可以直接投入職場工作,而是為了讓她們為進入大學做準備,也讓學生在完成更高學歷之後,可以全身投入醫療專業工作。她們大多數都將成為受過完整訓練的醫療技術人員、或是專業的護士。

聖瑪利的學生當中,清一色都是少數族裔的孩子,她們大部分來自拉丁裔以及非洲裔的家庭,在這項計劃中,學生可以得到實習的機會,不但可以累積工作經驗,有可以為父母減輕學費壓力。

洛杉磯聖蓋博教會中學的副校長指出,這種醫學課程已經成為招生的利器,許多天主教學校每年報名入學的學生,遠比可就讀人數更多。為了篩選這些學生,校方還立下了嚴格的學業成績標準,一定要超過3.0,以及操行成績,同時還要同意入學後,要參與課外服務活動,以及醫院的義工服務。今年剛獲選入學的學生都認為,這些額外的服務工作不算什麼,而且她們就是喜歡服務。

一位行政人員表示,看到這個計劃的推動如此順利甚感欣慰,更重要的是,這些學成的孩子將來一定會以所學回饋社區。(2003.10.8/洛杉磯時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學童家庭課業量並未增加

沈茹逸摘要

根據幾個不同的研究顯示,大部分的美國學生每天做功課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此一數字與半個世紀前比較,還不到一半。雖然經常有媒體報導,美國的學童因為課業壓力喘不過氣來,但是學者指出,按照研究出來的結果,似乎不是這麼回事。

近幾年這種來自輿論討閥的聲浪,應該是起於一份在2000年,由密西根大學人口研究中心進行的調查報告。媒體也因此緊咬著這個結果批評教育體系。當時的結果顯示,3到12歲的兒童,從1981年平均每週念書一小時53分鐘,1997年增加到每週兩小時16分鐘,這中間相差23分鐘。從一般大眾的眼光看來,這已經增加了很多,對於學習應該已經足夠!

布朗教育政策中心主任Tom Loveless指出,實際上真正增加課業量的年齡層,是從6歲到8歲的學童,他們從幼稚園沒有任何課業的情況,開始進入學校教育;每週讀書時間,從52分鐘,增加到兩小時8分鐘。增加的比率,確實不小。但是同一份統計結果也顯示,在1997年其他兩個年齡層(3到5歲,以及9到12歲),比1981年花在家庭作業上是明顯減少。即將進入大學前的高中生,也有類似的結果。

根據UCLA在2002年的調查顯示,廿八萬兩千名大學新生當中,只有百分之34的學生表示,在高中最後一年,每天在家讀書超過一個小時。這是從1987年以來,所得到最低的數字。

對於美國學生來說,整體讀書時間慢慢減少,似乎不具殺傷力,但是跟其他國家學生相比,真的落後太多。社會學者Gill指出,在法國、義大利、俄國、南非等地,同樣在高中最後一年的學生,每天讀書時間是同齡美國學生的兩倍。

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Cooper認為,以上對於全美教育的評估比較都是正確的,他更指出,教育人員應該要讓學生隨著年級的增長,每學年增加每天十分鐘的讀書時間。

反對增加家庭作業的聲浪,大部分都是來自家長。除了之前提到小學低年級學生家長之外,也有許多來自中產階級的家長,其中包括了單親家長、以及父母雙方都在上班,無暇顧及孩子課業。但是這種反對壓力,只會造成學生的課業成就不盡理想。

Cooper認為,協助孩子完成課業進度,卻又不造成家長負擔的最佳解決之道,就是課後(或是課前)的Homework Club(家庭作業俱樂部),學生在老師的督導之下完成課業。

不過還是有學者認為,對於課業過重家庭作業過多的指責,完全是媒體的譁眾取寵。也有一位有兩個學齡孩童的家長Motz指出,家長才不會認為孩子的課業過多,反倒是有家長希望增加功課量呢!(2003.10.8/教育週刊)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學前教育師資應具備四年大學教育程度

沈茹逸摘要

柏克萊加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近日公佈的研究發現,特許學校中擁有教師執照的老師比一般公立學校少,每班學生人數較多,教師待遇較差,獲得的聯邦補助也少。雖然研究人員並未提出學生學習成就的資料,但他們表示,前述差異可能會影響全國兩千七百所特許學校的學業表現,特別是那些低收入家庭及少數族裔學生居多的特許學校。

目前全美有七十萬學生就讀特許學校,這些學校獲得公家經費補助,卻可不受大部分州和地方法規的限制,並可不受制於學區,而獨立運作。倡導特許學校的人士表示,這份研究了無新意,而且所依據的是聯邦政府於1999-2000蒐集870所特許學校的資料,早已過時,與現在的特許學校有所差異。

根據這份研究,全美特許學校的老師有48%沒有教師執照,公立學校則只有9%的老師沒有教師執照。在加州,32%的特許學校老師沒有教師執照,是該州公立學校的兩倍。而許多專家認為,教師素質為提昇學生學業成績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員還發現,加州特許學校教師的平均年薪為三萬八千元,遠比公立學校的平均年薪五萬二千元低。特許學校獲得的聯邦經費也比較少,例如43%的特許學校學生符合聯邦政府低收入家庭午餐補助,但只有5%的學生得到補助。

大多數的特許學校必須自行負責交通及設備的費用,不像學區有較多的資源可運用。相關人士還將特許學校資源不足歸咎於學區的敵視態度和官僚作風,沒有公平發放特許學校應得的經費。

「教育改革中心」 (Center for Education Reform)的會長Jeanne Allen表示,特許學校資源雖少,但不見得辦學不佳。擁有教師執照老師的教學品質不一定比較好,應該看學生考試成績、出席率及家長的滿意度等,才能決定其成效。

其他有關特許學校學業成績的研究並無肯定結論,例如藍德(Rand)智庫曾在2001年研究幾個州的特許學校,發現亞歷桑那州特許學校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表現比該州公立學校學生好,但是密西根州特許學校的學生則與一般公立學校學生沒有太大差別。另外,西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也發現各州特許學校的表現有所不同。(2003.4.8∕洛杉磯時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政府大力倡導檢驗學生非法用藥

周立平摘要

根據最近發表的兩項報告證實美國中學生非法用藥情況嚴重。聯邦去年的全國藥物使用及健康調查顯示,在取樣的12歲到17歲23645學生群中非法使用藥物的有12% ,有此經驗者更高達22%。 哥倫比亞大學今年的研究也 指出:有近半9年級到12的學生表示他們就讀的學校有非法銷售及 使用藥物的現象, 比去年高出18%。

僅管各方數據顯示問題嚴重,但多年來學校對學生非法用藥的檢驗卻屬罕見,一經提起更是爭議不斷。美國小兒科醫師學會、全國教育協會及教育工會團體都堅決反對,他們認為藥檢違反學生人權,侵害隱私,同時破壞師生之間的關係,而巨額的花費並不確保效果,實不須多此一舉。有力團體的立場,使得學校及其行政人員鮮少敢冒然的執行藥檢。據統計全國只有 5% 的學校運動員 及 3%參與課外活動的學生 接受藥檢,比率甚低,但現在情況已漸有改變。

去年聯邦最高法院判決,公立學校有權測試學生非法用藥之情況。緊接著,政府也採取種種倡導措施:撥款補助學校藥檢支出,發行專刊指出,所謂侵害隱私權誠為無稽,更難找到法律之依據;文中並積極鼓勵校長、學區委員及學生家長多體認其好處,而聯邦全國藥物控制政策主管 John P. Walters 更走訪全國學校及社區倡導宣揚。一連串的舉措使得此一趨勢持續增溫。

學生對強制性的藥檢並不歡迎。多數學校也不表熱衷,認為學校事務已夠繁雜,以現有的人力不足以擔負,勢必成立專責人員,而經費節据亟須用錢的地方多的是,這種支出所費不貲不但無關改善教育品質,訴訟爭議更無可避免,誠非明智,更非當務之急。更有人指責政府的做法是圖利特定團體,動機可議 。支持者則以實例舉證,新澤西州涵德中心區域高中(Hunterdon Central Regional High School) 行政人員表示:1999該校 開始對其參與各種課外活動的 2900學生進行藥 物檢查,連續三年顯示在受 檢的28類藥品中有20種學生使用比率一再降低,而後因法律訴訟藥檢 被迫停止,待判決勝訴後恢復測試 ,同樣的28類別中的18項,學生使用率較前明顯增加。這 足以證明藥檢的積極效益是保護學生,使其不再成為不必要的犧牲者。

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付予了學校對學生藥檢決定權之法源依據,而國會今年已專案撥款200 萬美元支應,明年更多的補助已交付討論;可見政府政策明確,倡導又不遺餘力,其影響力至大。因此反對聲浪雖大,青少年藥檢漸獲社會大眾之支持將是必然之勢。 ( 2003..09.17./ 教育週刊)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圖書館結盟以分享資源

沈茹逸摘要

過去一所大學院校的圖書館,為了購買兩套最新的全文檢索資料庫,大概每年就要花費二萬六千美元。面對現在經濟不景氣、經費緊縮等壓力,大學的圖書館又要如何解決添購新資訊的問題呢?

現在的圖書館管理人員,只要透過全國性的圖書館聯盟組織(consortium),他們就可以每年買下十六套全文檢索資料庫,但是只要花費一千兩百美元。書目、電子書、參考書資料庫,都可以低價購得。等於是圖書館以團體訂購的方式,來購買這些原本高價的知識。

圖書館聯盟,已經成為圖書館抵擋出版社開高價賣書的利器了。出版社賣給聯盟組織的單價,經常是比賣給獨立圖書館的價錢低得多了,但是出版社樂得如此。原因是,聯盟允許出版社獨攬在組織中的書籍市場,也就是說,出版社只要與這個聯盟合作了,他也就自然排除了其他競爭對手,聯盟中的圖書館等於就是必然客戶,自動上門了。出版社又可推銷新出版品,何樂而不為!

圖書館的聯盟組織,始於1930年代,到了七十年代蓬勃發展。位於中西部的Palinet聯盟執行主任Catherine C. Wilt表示,現在可以說是聯盟之間彼此競爭激 ,每個聯盟都在爭取更多的圖書館成為會員。

不過現在有許多圖書館同時加入不同聯盟,以西南密蘇里大學圖書館為例,就同時參加了三個不同的圖書館聯盟。當然,從不同的聯盟,圖書館也得到不同類別的新資訊。目前這種各自聯盟,多重聯盟的方式,對於每個聯盟會員,尤其是財力有限的圖書館來說,確實是一種利多的採購方式。也有人關心,是否會造成出版業的寡占問題,對於市場長遠發展,可能不見得健康。(2003.10.01/高等教育紀事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將垃圾食物逐出校園

沈茹逸摘要

洛杉磯學區以六票對一票的懸殊差距,正式通過禁止在校園中販售垃圾食品的法令。從2004年七月一日開始,未來有713所中小學,將巧克力、軟糖、馬鈴薯片等高熱量的零嘴逐出學校。而汽水等軟性飲料的禁止販售令,馬上要在2004年一月一日起開始實施。

這一連串的禁令,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減少校園中的小胖子。學區委員指出,該區屬於全國第二大學區,率先施行這種措施,相信全美各地應該會產生不少迴響。

而美國其他地區,如德州早已禁止中小學販售垃圾食物,紐約市方面,也已經下令把這些不健康的零嘴,從校園的零售機裡消失,目前看起來,其他各地是有群起效尤之勢。

不過有些學生可就不這麼認為。一位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指出,這種禁令其實是愚蠢至極,就好像不准老師們喝咖啡一樣的。一名學生說,在學校上課如果倦了累了,就想找點糖果吃吃提神。另外也有人指出,販賣機是學校開闢財源的重要管道,學校的校外旅行、管樂隊、以及各類運動校隊的資金,常常是靠著校方經營販賣機所得來支持的。

但是這種說法並不被認同,洛杉磯學區已經有兩所學校,在過去六個月中,將販賣機中的垃圾食物,換成了營養的零嘴,包括各式口味的堅果、花生、向日葵瓜子等等。同樣的販賣機卻賣出不一樣的成分,孩子也吃得更健康。

不過美國校園內的飲食問題,可不只是販賣機上的零嘴,校園餐廳的午餐,也是引人批評的另一個問題。 由家長、學生、以及老師共同組成的「健康校園聯盟」,正在極力推廣校園內的健康飲食。家長們指出,學校餐廳每天提供的午餐,盡是些高熱量的食物,義大利披薩餅、漢堡、墨西哥捲餅、熱狗‧‧‧,一位家長說,讓孩子吃這種沒有營養的食物,怎麼可能培育出好成績的學生?一名從小學就參加籃球隊的女學生也表示,校方應該要考慮改善校園午餐的菜單了!(2003.10.29∕洛杉磯時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學生學習外語風潮

沈茹逸摘要

根據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生開始學習英文之外的外國語文,2002年的學習人數在全美已經超過一百四十萬,與1998年相較,增加了百分之十八。

現代語言協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所公佈的資料中,西班牙語仍然是美國大學生的最愛,超過半數(53%)的人在大學生活中學習西班牙文。不過這些學生的學習角度是越來越寬廣,以往鮮少人知的菲律賓土著所使用的塔古拉語,以及美國印地安人的Ojibwe語,以及東南亞的越南語,也開始有人學習。原本就頗受歡迎的法文、德文,學習人數也都有顯著成長。九十年代在各大專院校開設的外語課程,只有137種語言,到了2002年,也增加了8%,開設了148種外國語言課程。

這份在2002年進行的研究也指出,全美國有百分之8.7的大學生,在當年的秋季班註冊學習外語,這也是從1972年以來最高的百分比。其中也有幾項有趣的統計;增加學習人數比例最高的竟然是美國手語,增加比例為432%。隨後是阿拉伯語,也增加不少,92.5%;增加比例排名第三的是聖經文學的古典希伯來文,增加了59%。

在學習中文的人數方面,1998年全美有兩萬八千多位大學生,正式註冊學習中文,與95年相比,增加了7.5%,雖然對於學習中文的美國學生人數比例持續增加,但是與其他一些國際上的主要語言相比,人數仍顯不足。同一年度,學習西班牙語人數有六十五萬人,日語有四萬三千人。

現代語言協會指出,學生對於學習外語的熱潮,可以顯示出學子們體認到外語能力的重要性,同時也促使自己融入地球村的國際化社會。(2003.11.6∕今日美國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大學生興起短期國外遊學風

周立平摘要

美國大學提供學生到國外學習的課程越來越多,選修的學生也持續成長,但國外讀書的觀念與訴求已漸不同於傳統對所謂留學的認知。

對很多現代學生而言,海外留學不再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住在留學國,學習其語言然後進一步了解當地的文化,而是只跟著教授到中國、古巴或肯亞休假旅遊幾個星期就能得到學校認可的學分。這樣的轉變是因應時需,其教育意義也充分展現時尚精神及文化。

根據國際教育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大學海外留學狀況報告指出,這種短於一學 期海外就讀的趨勢成長於80年代中期,該會數據顯示2001年至2002年間有學生人數77000,幾佔美國海 外留學生之半, 比1985年成長了 463%。而同一時期,傳統留學生總數為 82000,僅成長163%。

這種短期海外遊學大肆流行的原因很多。理工科學生很難中斷學校的課程到國外呆上一學期,有的學生家境不裕無法負擔長期海外讀書的費用,有的不願意長期離家,更多的學生認為短暫的國外遊學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文是大學校園生活不可少的經驗。因此這種利用學生假期、不耽誤學期課業的國外遊學大為盛行。學校也精心安排,以著名的紐約大學商學院為例,就利用春假由學校出資送五百位學生至日本、墨西哥、瑞典等國做為期一周的旅遊,使學生能親身體驗它國的文化及企業經營的風格,親歷其境的洗禮力道自是遠深刻於坐井觀天式的紙上讀書。

當然專家學者仍推崇,長期留在學習地才能真正的學習其語文,了解當地文化。但正如紐約大學商學院院長所言,全球化的趨勢下,美國大學生有必要了解美國以外的世界,尊重異己,國外遊學也是民主化的一課,基於此,學校有必要多元化其海外就讀課程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中華民國台灣,為加速教育國際化,有必要大量擴增外國留學生人數。未來如能配合短期留學之趨勢,提出具體誘因,增加短期留學人數,必可再短期內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2003.11.17/紐約時報)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5: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學預修科目將新增多種語文

周立平摘要

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 所定之大學預修科目(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 – AP), 意在提供績優高中生有機會選修一些大學認可的課程,今全美有14000所高中、百萬以上的學生至少修習一門AP課,而現行34種課程中,語文僅有西班牙、法文及德文等三種。該會最近宣佈將新增四項語文課程,首先是中文及義大利文,待資源充裕時再擴增日文及俄文。這是董事會五十年來首次增設語文的決定,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該會主席 Gaston Caperton 表示,學習外國語文是教育不可少的一環,世界的中樞由歐洲漸擴及亞洲,而世上有15億人使用中文,增設是反映時須,也為全球化趨勢下教育必要的儲備。美國有為數眾多的義大利裔人口,而羅馬文化又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元素,設置義大利文具有維護人文傳統及承先啟後的重要性。

該會表示中文將分兩期進行,首先擬訂課程及考試大綱要目,然後再依綱目設計教學內容及考試題庫,預計於2006-2007 學年度啟用,義大利文則先於2005-2006學年開始。雙方政府都同意予以支持並承擔研發所須的過半經費。中國政府尤其積極,除未來三年直接撥款發展中文項目總經費137萬美元,大陸政府負擔一半外,更主動提供整體規劃中文教育所須的人員、教材教法及專業諮商等全面服務。董事會對此表示歡迎,但執行細節尚待商榷。

據悉董事會於通過增設四種語文計畫後,原擬以私人財團捐款為主要財源,沒想到卻引來雙方政府主動的熱心贊助,日後日文及俄文的作業,兩國政府的積極參與是可以確定的。

批評者擔心,大學理事會為了金錢而出賣對美國教育的影響力。全國公平與開放測驗中心教育主管謝佛說:「中國或義大利政府出錢贊助究竟買到甚麼?它們是否能規定或影響這些考試內容?它們是否能要求列入『小紅書』的章節?」

全美中文學校聯合會總會長修建虹,則對大學理事會未來制定課程與考試內容將使用的字體,是否限於簡體字,表達極度的關切。他希望未來的考試,能兼顧到學習中文正體字的十多萬名學生的利益。(2003.12.6/ 紐約時報;2003.12.6 世界日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EFZM ( 沪ICP备17029626号-4 )  

GMT+8, 2025-4-30 16:37 , Processed in 0.07294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