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moonlight在2007-2-17 23:18:24的发言:Chapter 1 哲思 不知道在你们的眼中,生活应当是构筑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 按照我的看法,一切源于思考。思维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差异。如何才能好好将其利用起来呢?我的建议是要在生活中学会多思考,特别是哲学性的思考,也就是你要对你生活中所面临的每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存在与生命的价值、解决问题最和谐的方法、世界运行的一些潜在规律、以至于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差异和隔阂(这个最难)等,也就是思考一切哲学范畴的内容。这并不是要求你要得到答案,类似“生命的价值”这种问题根本不可能轻易得出答案,一时顿悟所得的答案基本上也只是看上去正确(实际上错误)。关键在于思考的过程中,你所累积的方法,所累积的看法,所累积的观念,所累积的经验,所累积的快乐。 总之就是思考你所能思考的一切,并通过思考建立属于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所认为思考的目的。 不要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自己年纪太小没必要或者觉得即使去思考也没有什么用。为了能真正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必须的。理由么,很复杂,也很难叙述,我尝试着说明一下。 可能从务实的观点,你会认为进行1小时的哲思完全是浪费时间,不好同背1小时单词比。但我要指出。1小时的背单词可以让你英语分数增加1分,而1小时的哲思可以让你这个英语分数在未来多发挥0.01倍的作用,就是这样的关系。思考是会带来一种精神上的至上愉悦。思考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完善有什么用?从最实际的角度来看,它可以帮助你处理很多难题,增强你的毅力,增强精神上的承受力,增强你的判断力、理解力、分析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演绎能力。有用吧?试过就知道了。思考还可以避免误入歧途等等诸多好处,我也没法全说上来。说穿了,这事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也无法再组织起更好的理由了,限于能力……
中国的初等教育体制中没有引入哲学课一直被我视为诟病,政治课上所上的那根本不能叫哲学。(我向政治组所有老师磕头赔罪m(_ _)m)西方的完善的哲学体系(如古代的柏拉图、苏格拉底、较近的康德、黑格尔等)比我们所学的,乃至于比东方的哲学体系(儒家、道家)要先进、有效、更接近真理得多。 (插一句,我自己对于教科书式的健全的哲学体系并没有什么研究,但那不重要) 这里向大家推荐两本书:《苏菲的世界》(哲学启蒙教材,我不得不再次向政治组所有老师磕头赔罪m(_ _)m) 《理想国》 都是绝好的书,看了就明白了。 关于哲学我就说这点。 我觉得吧,一个人没事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哲思是一件非常无意义的事情 其一,古往今来的大哲学家没有一个是把自己闷起来胡思乱想的,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走火入魔相比,一世无成的江湖人要多很多,也安全很多 其二,我一直觉得在高中的阶段就开始想自己的“对生活中所面临的每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存在与生命的价值、解决问题最和谐的方法、世界运行的一些潜在规律、以至于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差异和隔阂”进行探索是一件至少不自量力的事情,这些事很多人都在想,但是实证的结果是他们大多都浪费了时间 其三,“可以帮助你处理很多难题,增强你的毅力,增强精神上的承受力,增强你的判断力、理解力、分析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演绎能力。有用吧?试过就知道了。思考还可以避免误入歧途等等诸多好处,我也没法全说上来。说穿了,这事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也无法再组织起更好的理由了,限于能力……” 这事情不怪LZ,因为确实没人能把这种好处说出来。人文学者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经常表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他们无法像理科学者一样拿出一套理论然后让大家都信服,不信你可以自己算;所以为了表示他们的话很高深,就经常说这一句,因为这样别人不管提什么问题都可以用一句“你根本没悟,我们讨论的东西不在一个位面上”来挡过去。身为一个纯粹的文科人,我为此而悲哀。读了N多哲学书和哲学课(不是我想吹嘘,不过FD大学确实要求我们读这么多,不然GPA就会很难看),确实感到先贤有很多很强的见解,但同时也有很多东西给人的感觉就是个ASSHOLE,问题是我不会敢去跟别人说谁谁谁那个哲学家的话就是个ASSHOLE(王小波同志的这个外语词的使用是我所见过最精妙的之一),因为别人会说“肯定是你不懂”。不能实证的东西就是这样子的。 曾经有人说,没了哲学人类也能够发展下去。于是那人被一众愤青拍了。哲学当然是件很好的东西,很多人都认为是哲学家们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前进。问题是正如我在我的一部小说中所说的,往往是引领人们思想的人成了哲学家,比如MAOIST,比如阿道夫,比如其他的很多人,比如三个带表,比如八荣八耻。 当然,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话,我觉得,有闲心的时候去看看哲学书是很好的事情。因为哲学家大多是聪明人,古典时代的哲学家不像现在可以自己封,而是要靠辩论和著述硬硬拼出来的身份。即使他们的话不对,至少也是聪明人的话。看看别的聪明人的想法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而看看聪明人犯的傻也是件很有快感的事。哲学其实并不那么神秘,说到底都是为了解答我们在面临很多大关节时的问题,而不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归纳啊分析之类的能力做做数学题或者看看小说就能形成一些,犯不着想鸡和蛋的问题把头发都想没。当然,小说要看好作者的,千万不能看哲学爱好者写的。 哲学并不像练气功或者学魔法,靠冥想就能够有成就。“世界运行的一些潜在规律、以至于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差异和隔阂(这个最难)等,也就是思考一切哲学范畴的内容。”这样的东西想多了就容易陷入一种叫跳大神的状态。我曾经在复旦南区的一个小餐馆碰上一位高人,身高马大,满头大汗地吃着一碗牛肉面。他和我搭讪几句之后知道我是FD的学生,于是开始跟我介绍他在哲学思考上的心得。一边说一边对FD的哲学教育深表痛心,认为教授们根本没好好教哲学,尽是些僵死的理论,什么柏拉图、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人,学生们也不好好学。我听着自己仰慕的哲学高手们被一个个鄙视掉,对他顿时有了新的看法,觉得此人大牛。虽然此人外貌长得大猪,但扮猪吃老虎的人到处有,人不可貌相这话每次我照镜子都要好好说几遍。 接着此人表示自己对哲学有着很多的高深心得,大概就是靠自己冥想出来的。什么世界的运行啊,什么大一统的哲学啊,什么灵魂的最终极形式啊,我感觉自己简直就是孔乙己面前那个小伙计,被他那回字的四种写法吓得一楞一楞。然后他说要给我看论文,我慌忙站起来双手待接,连打翻了一碗紫菜汤都顾不得了,这种论文随身带的高人可不是随处能看到的,我一时心中还在想大概是我时来运转,这位高人虽然看着年轻,但修为大概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说不定之后看我有资质就收我做徒弟。 等他把他的论文拿出来我就吃了一大惊。只有两张皱巴巴草稿般的纸头,字迹倒是很粗犷,而且有铅笔水笔圆珠笔等各种笔迹。我接过来一看,嘴角开始抽搐。然后我问了问:您是研究生? 他说,我准备考研究生,虽然FD不算太好,但是我也找不到别的学校有更好的。 我又问,那你今年大四了? 他说,我当时自考只差了几分,没上大学。 我抽搐中最后问了一句:那你高中……? 他倒是很看得开,说:我初中毕业就没机会上学了,那些学校都不肯要我。 于是我草草吃完饭闪了人。 哲学的问题就是这样,因为它刻意装神秘,所以人人都能装做很牛。 我记得冯雪峰在一篇杂文里写过一个小丑,他到处喊着“我要打倒偶像”,“我什么也不信仰”之类很能煽乎人的口号,于是引来了一大群青年人,打倒了所有的偶像,最后那小丑成了偶像。 我的意思并不是要表示我博览众书,虽然这本书确实比较偏门,我看的是1936年的版本,在我十一岁那年我爸把我床下一个樟木箱拖了出来说我以后能看这里面的书了,于是我就有了一箱虽然不贵但很难得的老版本书。我的意思是说,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看看哲学书或者看看非哲学书都是件好事。而我更倾向于看非哲学的。 依靠哲学在装×的人很多,而真正懂得哲学的人,按照哲学自己给自己的定义,是一个也没有的。这没什么可耻,按照科学自己的定义,我们也都还没摸到真理的边。但是至少我们能够往那个方向去,这是件好事。 最后,用我最近看到最有道理的一句话做结尾: Those think they are full of niubility and like to play zhuangbility which only reflect their shabi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