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之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让以附之名的时光机器带您回到曾经,属于现在的曾经】~~~~~~~~~~~~~~~~~~~~~~~~~~~
楼主: 心诚则灵

美国教育概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改進數學教師之培訓及專業發展措施:
   每一位學生都有受教於一位合格且專注的數學老師之權利,改進合格教師的甄選
  工作是提升學生成績的重要一環,一般的中小學數學老師在大學裏僅選修三門數學
  課程,而各高中現有百分之二十八的數學老師並非主修或輔修數學出身者。並且,
  確保老師們能繼續提升其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是改進數學的重點所在。

  ※柯林頓總統提出改善教師素質的新運動。高等教育法案中之新方案將在未來十年
   內資助約二百十萬名新教師的甄選、培養、及徵召等工作,其中許多人將教授各
   種程度的數學課程。
  ※「中小學數學教師培養指南」,此一出版物著重在培養數學師資之方案,係針對
    培育未來師資的各大學數學系而撰寫,將在1999年冬季上網,網址為www.ed.gov
   /inits/math。
  ※志願性標準。教育部將贊助一項基礎廣泛的協助,為培育未來數學師資之各機構
   擬定志願性標準,該一標準可在公元2000年問世。
  ※「有效的理念:數學專業進修」,此一由艾森豪國家資料中心所出版之刊物概述
   了提供數學教師專業進修的十五項核心策略,並針對每一項策略舉出功實例。訂
   購電話: 1-800-621-5785 ,電郵: editor@end.org。
  ※追求卓越:國際數學與科學研究之資料袋。此一資料袋將第三屆國際數學與科學
   研究成果轉化成可供研討改進數學課程與數學之方法格式。訂購電話:(202)
    512-1800 ,電郵: orders@gpo.gov。
  ※由評量中學習。這一套工具包括印刷品及網站資料,使教師們得以利用評量材料
   及學生表現之實例作為教師進修之資料,將於1999年春季上網,網址為: www.
   ed.gov/inits/math。

三、提供所有學生一個更具挑戰性及參與性之課程:
   研究顯示現有的許多教科書無法提供學生紮實的數學根基。以研究為基礎的資訊
  及工具可幫助學校、學區、以及各州,選擇並實施有效的課程與教材。

  ※找出有發展潛力及可供示範的教材與方案。為幫助學生與行政人員選擇並實施優
   質的課程,將組成一個專家小組,找出有潛力或可供示範的數學方法與教材,並
   予公佈。第一次報告將於1999年冬季上網,網址為: www.ed.gov/inits/math。
  ※網際網路上之資料。聯邦追求教育卓越資源 (Federal Resources for Educational
   Excellence,簡稱 FREE) 網站可供教師、學生與家長們連結超過四十個以上聯邦機
   構所提供之數學與科學之數學資料,網址為: www.ed.gov/free。

四、有效運用支援數學教學之資源:
   開發優越、具一貫性的數學方案以提升學生成績,此須有效協調運用聯邦、各州及
  地方之經費。中小學教育法案第一部及其他聯邦經費運用法令為數學教學方面之重要
  資源。

  ※改進數學成績之地區會議。這些地區會議及其報告將著重於如何運用聯邦、各州、
   及地方資源提升學生數學成績之策略。
  ※自我評量指南。此一工具在幫助行政人員以創意來思考運用聯邦、各州、及地方資
   源來提升數學之教學,如何利用聯邦資源以幫助各學區建立改進數學教學之堅實策
   對各學區而言實為一關鍵問題所在,請參見網址: www.ed.gov/inits/math。

五、提供額外協助與更多學習時間給需要的學生:
   父母親是孩子們的啟蒙老師,不論在任何年齡均可幫助孩子們建立數學技能。而且
  ,每一個成年人都有責任來幫助國內的每一個學生成功地學習數學,鼓勵擔任數學家
  教的全國性運動提供了家長、大學生、數學家、科學家、企業領袖、及社區成員們一
  個機會來積極參與改進全國學生的數學成績,其方式在利用課後、週末、以及上學時
  間擔任幼稚園到九年級學生數學家教。

  ※聯邦的豁免分攤工讀經費。為了鼓勵各大學支援數學家教計畫,由1999年7月1日起
   ,聯邦政府將支付擔任數學家教的工讀學生全部工資。此一豁免方案可使各大學內
   修習數學、科學等學科的學生獲得擔任家教的寶貴工作經驗,讓他們積極幫助中小
   學生在八、九年級之前打好學習代數與幾何及高中生能夠選修大學預備數學課程的
   數學基礎。
  ※「沒錯,你也做得到」指南。此一指南幫助學校及其他機構建立高品質的前導方案
   ,所舉例子多數著重在數學與科學學科上,參見網站:www.ed.gov/inits/math,或
   訂購電話: 1-877-4ED-PUBS。
  ※「幫助你的孩子學好數學」。此一小冊子幫助家長參與其唸小學的孩子學習數學。
   利用家中事物、購物或烹調等日常活動,把數學變成有趣的教育經驗,父母由此
   可加強孩子們的數學技能並引發孩子的數學興趣。
  ※「網上數學(E-Math)」。此一以電郵為基礎的志願方案指南係為幫助學生嫺熟具挑
   戰性的數學、科學、與技術等學科,其內容在說明專業人士如何為熟悉網際網路的
   學生與教師提供助益,參見網址: www.ed.gov/pubs/emath。

六、經由研究與評量不斷地改進:
   繼續不斷進行評量、評估、與研究是改進數學成績的關鍵所在,同等重要的是研究
  所得要讓決策人員與執行人員接觸得到。

  ※學習數學之研究。國科會進行的這項研究預定在公元二千年春季完成,其中討論到
   學習數學得以成功之因素,並將提出由研究歸納所得之建議以改進數學之教學。
  ※「改進中學之數學:由 TIMSS 獲得之教訓及相關研究」。此一刊物綜合由 TIMSS
   得之教訓及相關研究有關學生成績、課程內容、及數學,以供決策者參考,訂購
   電話: 1-877-4ED-PUBS,電郵: edpubs@inet.ed.gov,網站: www.ed.gov/pubs/
   edpubs.html。
  ※「數學即是機會」(Mathematics Equals Opportunities)手冊。這本冊子分析修
   過代數、幾何及其他嚴格的數學課程的高中生較有可能升入大學,此對未來低收入
   社區的學生尤然。

  讀者欲對各項提升數學措施及相關出版品之網路版獲一全貌者,請參見網站:
htp://www.ed.gov/inits/math,如欲獲更詳細之資訊者,可洽「改進數學運動」
(MathematicsInitiative)計畫主任 Judy Wurtzel,電話: (202)401-3389,電郵:
judy-wurtzel@ed.gov。


資料來源: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8, October). America Counts: A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itiative to help all students master challenging mathematics,
   including the foundations of algebra and geometry, by the end of 8th grade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inits/Math/acc/oerview.html.

White House(1998, November). Vice President Fore Unveils America Counts;
   Effort to Mobilize for Math Achievement[On-line].  Available: http://www.
   ed.gov/PressReleases/11-1998/wh-1112.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公立學校教師素質

                                           施吟詹/駐休士頓文化組


    美國總統柯林頓在一九九七年的國會演說中呼籲全民動起來,強調改善全
國師資乃當務之急,全國朝野也越來越關心教育品質及缺乏優良教師的問題。
整個世界的勞動力市場越發複雜,國家的教育系統必須提供學生足夠的知識、
資訊和技能讓他們足以應戰,而優良教師就是優良教育系統的保證——優良教
師是學生德智體群均衡發展的保障。

    因應全民的關心和期待,全國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
cation Statistics,簡稱 NCES)運用「快速回答普查系統(Fast Response
Survey System,簡稱 FRSS)」檢驗了目前全美教師的素質。所謂教師素質原
本就是一種複雜的現象,究竟它是什麼、如何評量,眾人難以達到共識,但一
般人均會同意以兩種廣義的特性來標明教師素質:(1)教師培育和資格,(
2)教學。前者指職前學習(如後中學教育、資格檢定等)及在職學習(如專
業發展、輔導計畫等;後者指教師表現在課堂上的教學和行為。這兩種教師的
特性並非相互獨立,好的教師培育和資格應該造就優秀的教學行為。

    FRSS的報告是依據 NCES 以教師的第一種特性為探討目標,對全美具代表
性、主要職務為教授英語/語言藝術、社會研究/社會科學、外國語、數學或科
學等學科的公立學校全職教師所作的普查蒐集來的資料,這項研究除了考量職
前學習和在職學習的情況,亦探討影響造就和留住好老師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
素–工作環境。

    教師的專業培育被認為是改善中小學教育品質的基礎,在提高學業標準、
改造課程和重建學校的運作等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是對教學要有一番新的認
知,當教師們被要求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時,他們同時面臨科技日新月異的挑戰
及課室裡越來越多樣的族群。 FRSS 普查的結果顯示,不到一半的受訪教師自
認為極有能力面對這許多的新挑戰。

    ‧儘管多數教育工作者和決策分析者均認為,教育科技是教育轉型的利器
      ,但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受訪教師認為有能力將教育科技與其課堂教學結
      合。
    ‧百分之五十四教導英語不流利或文化背景不同學生的教師,及百分之七
      十一教導障礙學生的教師中,只有極少數的人自認有能力滿足學生的需
      要,這其中不論教學資歷多與寡,結果並無不同。
    ‧僅有百分之二十八的老師自認擅於運用學生評量的方法;百分之四十一
      的老師覺得有能力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百分之三十六的老師自認能執行
      州或學區排的課程及學業標準。

這份普查研究全美教師培育、資格及工作環境等背景因素,有助於了解為何多
數老師不認為自己能面對目前的許多挑戰,普查結果的主要發現將分三部份分
述如下。


職前學習與教學任務

    越來越多人認為許多老師不夠資格擔任教職,並認為老師,尤其是中學的
老師,其服務教學前應該攻讀專門學科的學位,而非一般的教育學位;檢定制
度也受到批評,因為越來越多的老師拿的是臨時證書;同時,更多的人注意到
,老師們常被指定教授與他們專長不符的課程。一九九八年 FRSS 普查的結果
顯示:

    ‧實際上所有的老師均有學士學位,而且幾乎有一半(百分之四十五)的
      老師擁有碩士學位;高中老師在其大學或研究所時有主修的比例(百分
      之六十六)較小學老師(百分之二十二)和初中老師(百分之四十四)
      高。
    ‧大多數的老師持有所教科目的證書,但資淺(三年或三年以下)的老師
      拿臨時證書的情形較資深的老師多。
    ‧一些老師教授的科目並非其主修。


在職學習:專業進修與教師合作

    為了應付工作上不斷改變的需求,好的老師必須能夠、並且願意繼續不斷
的學習、再學習,專業進修與教師合作均為充實教育工作者能力、促進有效教
學的利器。但是傳統的專業(在職)進修已被評為缺乏績效,因為這些進修課
程或活動的內容通常與教師們在課室內面臨的挑戰有差距,而且進修時間通常
是短期的,因此除非是經過仔細設計、將老師所學與其學校中面臨的困境連接
在一起的專業進修,否則對增進教師能力或提高學生學習成果將不會有太大或
長遠的影響。除了有用的專業進修外,老師們之間的合作也被認為對促進教師
的在職學習極有助益。

    ‧幾乎所有教師在過去一年裡均參加過專業進修,且至少參加過一次教師
      合作的活動,而專業進修活動的性質,多半是教改人員所強調的,譬如
      施行州或學區所排的課程表、提高學習標準、將科技融入教學中及運用
      學生學習測驗的技巧等。
    ‧有百分之十九的老師曾正式地接受過另一位老師的輔導;每週至少接受
      一次輔導的老師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表示,這對改善其教學非常有幫助。
    ‧在專業進修與教師合作上花較多時間的老師認為對改善其教學極有助益。


支持的工作環境

    要了解教師品質的另一個要素是觀察老師們進入工作場後發生些什麼事,
他們是否得到來自校方、社區和學生家長的支持。 普查結果發現:

    ‧三分之一的老師在剛開始教學時曾參加過輔導活動,而資淺的老師較資
      深的老師參加的來得多。
    ‧多數老師認為得到學校其他老師及行政部門很多的支持。
    ‧只有三分之一的老師認為得到學生家長很多的支持。
    ‧同事間、校方和家長支持的多寡因年級不同而有異,小學老師認為獲得
      較多的支持。

    這份普查的結果就全美教師品質,提供一份剖析圖,重點為教師的職前學
習與在職學習,以及工作環境,對教師的教育程度、證書種類、專業進修等,
提供了有用的訊息,此外,就年級和貧富因素的比較,也對教師素質優劣的分
佈提供了一些資訊,這些資訊綜合起來也幫助我們理解為何很少老師自認為極
能面對發生在課堂上的挑戰,對日後探討教師素質與培育的課題上,提供了重
要的指標。


資料來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1999, January). Teacher Quality
          : A Report on Teacher Preparation & Qualifications of
          Public School Teachers, NCES 1999-08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GEAR UP:協助中學生上大學的計畫

                                                     駐休士頓文化組/房思平


  美國教育部一九九九年預算案於去(一九九八)年十月經國會通過。據了
解,該部大多數的施政計畫獲得大力支持,其中由九項新的教育措施,包括降
低班級規模、老師科技訓練、改善老師素質、閱讀卓越法案、二十一世紀社區
學習中心、激勵學生上大學、雙語教育專業進修、安全暨免於毒害的學校及隨
時隨地學習夥伴關係。最近,該部已將上述新的教育施政內容上網(http://
www.ed.gov/inits/FY99/),以下擬簡介「協助中學生上大學的計畫」(Gain-
ing Early Awareness and Readiness for Undergraduate Program,簡稱GEAR
UP),供大家參考。

    美國 1998 年高等教育修正案(Higher Education Amendents of 1998)
推出 GEAR UP 計畫,旨在鼓勵更多年青人存有高的期許,能繼續並努力讀書以
進入大學。蓋洛普民意調查於去年九月所做的調查發現,約有 70% 的家長指出
他們對孩子準備上大學該選那些課的訊息缺乏或希望得到更多此類的資訊,另
有 89% 的父母表示他們想要知道更多如何為孩子付大學學費的資料,包括如何
運用納稅優惠辦法(tax credits)。

    早在去年初,柯林頓總統就提出「期許大學教育」(High Hopes for Co-
llege)的計畫,此計畫乃希望每所大學能至少與一所的低收入社區的中學有
伙伴關係,去幫助他們提升期望並確保學生們準備好進大學。在 1998 年的高
等教育修正法下產生的新GEAR UP 計畫提供夥伴補助及州補助,乃是根據High
Hopes 的模式及現有州早期認識大學的計畫所建立的。

    美國教育部在 1999 會計年度提供一億兩千萬美元給GEAR UP 計畫,這項
補助費將分成 GEAR UP 夥伴關係補助款及 GEAR UP 州補助款兩項,每一項至
少可得到 1/3 的經費。

    GEAR UP 夥伴關係補助款是提供給大學與高貧窮初中之間所建立的地方性
夥伴計畫。這些夥伴計畫至少尚需其他兩個夥伴,如社區組織、企業、宗教團
體、州教育機構、家長會或非營利組織,以增加低收入青年上大學的比例。夥
伴關係將基於以下有效的策略:

    ‧ 告知學生及家長有關學校選擇及財力補助,並提供學生一項 21 世紀學
       人證書(21st Century Scholar Certificate)
    ‧ 基於大學入學需要提升嚴格的學業課程
    ‧ 一整個年級的學生合作,以提高對所有學生的期望
    ‧ 由六或七年開始直到高中畢業提供全面性的服務,包括輔導、家教、諮
       商及其他活動如課後輔導、暑期加強班及大學訪問等。

    至於 GEAR UP 州補助款乃基於以往州所建立的補助經驗。GEAR UP 州補助
款將提供給州,以辦理及早認識大學活動、學業上的協助、付大學學費的資訊及
獎學金。雖然申請的限制不多,但申請的州須將低收入學生做為優先考慮的對象
並與學校、當地社區組織及各大專院校共同努力。


資料來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October) Helping More
Students Prepare for College Through "GEAR UP"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inits/FY99/1-gearup.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科技計畫: 協助美國迎向二十一世紀

                                           李勝富/駐休士頓文化組


  美國教育部今(八十八)年教育預算業於去(八十七)年十月經國會審議通過
,並由柯林頓總統簽署成為法律後實施。從該部新增的九個施政計畫來看,教
育科技即佔了兩項,即老師科技訓練(Technology Teacher Training)及隨時
隨地學習夥伴計畫(Leaning AnytimeAnywhere Parnership),前者是協助訓練
新進老師在教室中使用科技,後者則是運用遠距教育科技及相關設備,以增進
成年人接受高等教育及終身學習的機會。以下介紹該部今年度的各項教育科技
計畫。


教師科技訓練與終身學習之新猷

  美國柯林頓政府對於把科技引進教室之中已許下前所未有之承諾,鑒於教
育科技在終身學習之推動上佔有之地位,政府深信科技將有助於擴大美國學童
提升學習技能之機會,使其發揮潛能,從而得以因應二十一世紀之挑戰。總統
及副總統已有共識,將在全國推動使全國學童在二十一世紀來臨時具備足夠的
科技智能、擁有溝通、數學、科學、閱讀、思辨能力等技能,期能進一步學習
,並提升生產力與工作績效。

  他們呼籲各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社區、民營機構、以及各級政府共
同合作,以達到總統所揭櫫的科技智能挑戰四項目標:

  * 全國所有老師都獲得能幫助所有學生透過電腦和資訊高速公路來學習的
   訓練與支援。
  * 所有老師、學生的教室內都有最新型的電腦。
  * 每一間教室都與資訊高速公路連線。
  * 將有效而吸引人的軟體和網路資源整合於學校內的每一項課程當中。

  教育科技一直是政府施政的一項高度優先項目,迄今已有明顯進展,目前
在各級學校教室內已有電腦,並且日益普及便利的同時,我們亦須確保教師們
受到足夠的訓練與支援。NCES一九九七年調查發現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教師能將
通訊科技運用於教學上,而有百分之五十的學校,其技術訓練工作則僅由教師
們自行負責。柯林頓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的一九九七年報告強調:「如果中小
學教師未能獲得資訊科技整合教學所需的培訓與支援,則在硬體、基礎設施、
軟體及內容等之投資大半將形同虛擲。」此外,全國各級學校在未來十年內必
須增聘兩百萬名教師。為因應這些需求,政府在1999會計年度之教育科技投資
將特別著重在教師之科技訓練上,並確保新進教師在課堂上能有效運用科技,
同時,每一所學校內至少要有一位教師能扮演科技專家的角色,以便幫助其他
老師。此外,一九九九會計年度之預算中擬撥出經費用於新的研究並擴大科技
在終身學習之角色上。這些新措施強化了那些原已在進行中之施政,而朝柯林
頓總統所提的四個科技目標前進,並有助於在若干仍須寄予關注的領域中取得
重大進展。以下逐一介紹一九九九會計年度預算在各有關教育科技上之投資。


教育科技方案之投資

一、投資七千五百萬美元用以幫助訓練所有新進教師運用科技
  此一方案將確保所有新進教師能將科技有效整合於課程當中,並明瞭科技
所衍生的教學新型式;目前,多數教育學院並未妥適地訓練教師運用教育科技
。今日之大學生雖多已具備科技之智能,但對新進之教師仍須著重在訓練其運
用新科技來幫助學生學習等方面。對於各州、各個教育學院、學區、私人機構
等所組成之聯盟將有若干獎助經費提供申請,這些補助金可運用以支援如下之
各項方略,諸如:教育學院的暑期密集學院、教職員專業發展及課程改革;以
及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配對實際操練科技等之有效運用。此外,計畫目標亦可
置於核心專題領域、特定年級階層、或有大量新進教師的學區上。

二、投資四億七千五百萬美元於科技智能挑戰基金(Technology Literacy
  Challenge Fund)
  此一金額較之1998會計年度多出五千萬美元,為總投資二十億美元的五年
計畫的第三期款。本年度,將鼓勵各州將其中至少百分之三十的經費分配於教
師在課堂上有效運用科技的專業進修上。各州均已提出如何補助教師科技之方
案,其中包括私人機構補助,以及確保窮困的學區亦能接觸科技等提案。

三、投資一億零六百萬美元於科技創新挑戰補助基金(Technology Innovation
  Challenge Grant)
  這項競爭補助性的基金方案係利用組織地方學區、大學、企業、圖書館、
軟體設計人員等之夥伴關係來說明教育科技的創新運用之道。挑戰補助基金之
夥伴們以相對於聯邦資金三比一的比例提出相對資金,在1998年,第一次有新
的獎助措施集中在發展或採用創新策略以幫助新進及原有教師、行政人員、與
其他教育工作者運用並整合高級科技以改進教學的方案上,1999年之經費除了
繼續對先前四年補助者之支應外,將支援著重在專業進修及其內容等方面計畫
的第二輪競爭上。

四、投資一千萬美元於區域教育科技聯盟(Regional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onsortia)
  這些中心對各州、學校、學區、成人識字中心、及其他教育機構等提供關
於運用高科技以提升教學及學生成績之專業進修、技術輔助及資訊傳播。這六
個區域聯盟並對各種不同類型之硬體、軟體、與電子網路之規格及其有效運用
之道提供資訊,以幫助學生達到具挑戰性的學業標準,同時提供使用教育優惠
費率(E-Rate)所需之技術協助。

五、投資七千五百萬美元於一項新的研究方案
  對於電腦與通訊之學習程序及其進展情形如能做進一步之了解,將有助於
提升全美各年齡階層所接受教育與訓練之品質。此一方案之經費將由教育部補
助五千萬美元,國科會補助二千五百萬美元,二部會將共同合作推動聯邦政府
在應用新工具以改進教育、訓練上之研究,並評估達成之實際效益。這筆經費
用以支援以下幾個領域之工作:

  * 深入了解學習程序以及科技與新的教學方法在改善學生閱讀與數學成績
   上的貢獻。
  * 發展新的學習科技,諸如一套「智慧家教系統」(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及其模擬。
  * 對於業經研究證實之學習科技如何予以成功、大規模且持續採用之策略加
   加以評估。

六、投資三千萬美元用以提升隨時隨地學習夥伴關係
  很多美國人都想提升自身之技能以便覓得高薪工作,然又礙難接受傳統式
的學校學習模式。對此,新興科技如網際網路等提供了彼等得以「隨時隨地」
學習的便捷方式 — 使得住在偏遠地區的、身體殘障的、或家庭與工作無法兼
顧的美國人更容易接受到個別式的、內容最新的、合乎經濟的學習與訓練。教
育部將提供三千萬美元的競爭性補助款,來對各教育機構、軟體開發商、各種
專題專家、以及企業僱主等所組成之夥伴計畫者加以支持,使其得以開發出實行
遠距教學、評估參加遠距教學者成績、以及品質績效保證等的新方法。

七、投資一千萬美元用以支持以社區為基礎的科技中心
  此一新方案旨在在低收入社區中建立電腦學習中心,這些中心對於貧困而
無力購買電腦的學生與成人提供了學習科技之途徑。這些電腦學習中心對於社
區民眾具有廣泛的效益;對於學生,這些中心也提供了課後獲取資訊資源及教
育軟體之途徑,使其獲得新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科技及資訊管理技能。並且
,學校也日益要求學生們在課堂外亦須使用電腦,電腦學習中心因應之道即在
提供學生們上網、使用電子郵件、建置網站等機會幫助他們完成所指定的作業
,這些中心也容許家長們藉以和老師們溝通及做網上課堂教學等活動之觀摩。

資料來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the Deputy Secretary
     (1998). ~bi2;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eparing America for the
     21st Century ~bi1;[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inits/
     FY99/1-tech.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閱讀卓越法案簡介

                                                   房思平/駐休士頓文化組



    約在兩年前,科林頓總統向全美國人民提出一個讓所有孩子成為好的閱
讀者的挑戰計畫。所有美國人應慶幸科林頓總統已在一九九八年十月日簽署
了閱讀卓越法案(Reading Excellence Act,簡稱 REA)。超過五十萬名從
幼稚園到小學三年級的孩童將可受惠 1999 會計年度中所撥給的閱讀卓越法
案二億六千萬美元。此法案被授權用於未來的兩年實施,讓更多學習有障礙
的孩童取得所需的協助,以改進其閱讀技能。
    不幸的是,太多孩童在八年級畢業時還無法閱讀。1994 年,根據國家
教育進步評量的報告,全國40% 四年級的孩子無法達到基本的閱讀程度,另
69% 非裔及 64% 拉丁裔的四年級學童閱讀能力在基本程度以下。
    我們都知道學生若要在學校表現出色、準備修習更多的進階課程及進入
大學或加入二十一世紀之高技能就業市場,均需要好的閱讀技能。閱讀卓越
法案將鎖定那些最有需要額外補助的年級暨孩童。研究顯示,閱讀能力落後
的孩子可經由額外閱讀指導趕上某一年級應有的程度。


閱讀卓越法案的目的

    閱讀卓越法案修改一九六五年中小學教育法案中的 Title II,增加閱
讀部分的內容如下:
‧  提供孩童閱讀技巧及在幼年時期給予協助,俾讓他們一旦入學時學會了
    閱讀。
‧  教導每個孩童在三年級結束前能閱讀
‧  改進小學老師及教學人員的教學技巧
此法案將支持以下三項主要活動:
☆  專業發展
☆  校外家教
☆  家庭讀寫能力


閱讀卓越法案的實施

    根據法案,教育部長經授權將此具競爭性之補助經費撥給州教育主管機
關,所有的州均可申請。
‧  州教育主管機關接受並發放經費須基於以下基礎:
    ◇地方學區至少有一所屬於 Title I 學校的改善狀況
    ◇州的高貧窮學區
    ◇學區貧困兒童的數目為全州最多
‧  州教育主管機關必須將至少 85% 的經費用在地方學區閱讀改進獎助上:
    ◇基於最好的研究及實際提供給老師之專業發展
    ◇提供課後、或週末暑期等的家教計畫
    ◇藉由與社區組織、早期幼兒組織、成人教育計畫、家庭讀寫組織、公
    共圖書館、大學校院及其他組織建立伙伴關係提供家庭讀寫服務,以改
    進閱讀教學及孩童暨家庭的閱讀成就
‧  閱讀法案計畫之經費在 1999 年七月一日後撥給各州。該項計畫經費為
    期三年,而州撥給學區的經費必須足夠支持兩年的計畫。
‧  各州必須將 5% 的經費用於州層次的行政活動上如對地方伙伴關係的技
    術輔助、計畫評估及與其他讀寫相關活動的協調上。


家教輔助補助款

    州必須挪出至少一項家教輔助經費給最需要幫助的學區。這些補助費將
發給學區,好讓其提供各種課後輔導措施給閱讀上有所需要額外輔助的孩童。


閱讀卓越法案之評鑑

    閱讀卓越法案也提供全國性及全州性的兩種評鑑。


全國讀寫研究中心及平等起跳計畫

    全國讀寫研究中心將接受五百萬美元用以傳播最好的閱讀研究與實際資訊
,另外的一千萬將用於平等起跳計畫撥款給州以實施全州性的家庭讀寫計畫。


資料來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November 8). The Reading
Excellence Act [On-line] . Available: http://www.ed.gov/inits/FY99/
1-read.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學聘用非終身職教授的發展趨勢
                                    施吟詹/駐休士頓文化組

那些希望目前學術界聘用越來越多非終身職全職教授的現象,
只是因應短期經費困難的一種暫時性的紓困之道的人,恐怕要失望
了,一項新的研究提出另一種長遠的看法:新的世紀將以此類聘雇
模式為主。任職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Virginia) 教
授高等教育的Jay Chronister教授 (以下簡稱C教授) 表示:「這
是一種趨勢,而且這個型態將會不斷延續下去。」他和威廉瑪麗學
院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高等教育學院的Roger Baldwin
教授 (以下簡稱 B 教授) 曾就此課題做了一項完整的研究,過去
有許多的研究是針對大專校院中非全職教員人數的增加,但有關非
終身職全職教員的研究卻乏人問津。
       
C教授和B教授兩人對八十八所四年制學府進行普查,並與十
二個校園中三百八十五位學者做過訪談,同時並就美國教育部一九
九三年的「全美後中等教職人員研究」,及一九九六年和一九九
八年另外兩個規模較小的研究中所提供的數據資料,以新的方式
分析。以美國教育部的資料研究發現從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五年
間,約聘的全職教員比例由百分之十九爬升至百分之二十八,而終
身職的比例卻由百分之二十九降至百分之二十。雖然教育部對後
中等教職人員也有一項全國性的研究,但其研究結果兩年內尚不可
得。C教授與B教授的研究結果將於明年問世,兩人的研究已明白
指出,聘用非終身職的全職教授將是學術界長遠的型態:在這項普
查中研究員發現,在百分之三十的學府中,其校方官員認為到西元
兩千年非終身職的教員人數還會再增加;而有百分之五十一的受
訪學校認為該校的比例大約會維持現狀。

受訪的學校中有一所學校,被其認可機關評為雇用太多半職教
員,而其解決方式則是將半職改為全職,但非終身職。C教授表示
根據其所見所聞,雙級制(two-tiered system)會繼續實施下去。

以一年一聘或多年一聘的方式聘雇教員,可以讓校方節省金錢
且保有彈性,但也引起頗多爭議,有許多的教員團體抨擊這樣的措
施,認為校方以此利用博士之專業,同時腐蝕終身職制度,計謀削弱
教員監察校政的角色。C教授表示:「我不否認這其中某些作為
是企圖將終身職制度抹殺掉。」但是他所訪談的行政人員中,認為
終身職制和契約制可並行不悖的亦大有人在。

在普查授予博士學位的學校中,有百分之九的學校其非終身職
教授比終身職教授的薪資高,而有百分之四的研究大學情形亦是如
此。B教授表示雙級制並不見得是個不好的發展趨勢,一般來說, 非
終身職的全職教授多半教大學部入門或中級課程, 而大多數忙於
寫報告、出書的終身職教授或無力、或無意教這些課,他指出:「有
些非終身職教授已發展出自己最擅長教導的領域,而對那些忙於
研究工作的終身職教授來說,根本無暇去發展。所以這種制度可
能較適合大學部。」

C和B教授的研究旨趣是要確定,新一代的教員同袍受到學校
良好的待遇,並且提高其地位。研究發現大多數的教學機構把聘
用非終身職全職教授當作是特殊的政策,而且不同部門執行上還有
所不同。某些受訪的全職教員指出,他們已以相同的聘雇方式受雇
於同一個學校達二十餘年,而每一次拿到的聘書任期不會超過一年,
學校對其專業發展所提供的支持少之又少。譬如受訪的學校中僅
有百分之二十給予非終身職教授休假年(sabbatical leave),而有百分
之八十九的學校給予終身職或終身職系的教授此項優惠。非終身
職全職教授也有一些優惠,如近百分之八十的受訪學校提供他們參
加專業會議的旅行支出,但相對的,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學校提供終
身職系的教授此項優惠。

提到教授治校,授予博士課程的學校在這方面給予非終身職教
授的參與機會最少——有百分之五十給予科系層級的參與,只有
百分之十的學校讓他們參與全校教授會議               
(faculty senate);相較之下, 授予學士學位的受訪學校中,前
者比例為百分之九十四,後者為百分之五十八。

運用美國教育部資料研究的結果發現,私立文理學院(liberal-
arts)聘用非終身職全職教授的比例最高,百分之二十八點六。公立
綜合型大學的比例最低, 百分之十四點八。這種發展對教員來說
也許是好的, 因為從普查結果來看,比起其他類型的學校,文理學院
的非終身職全職教授所受到的待遇最好:薪資較高,較有全權力
治校,並且教更多科目。

教育部的資料還看出, 受訪的女性教員中,有百分之三十是非
終身職全職教授,而男性則為百分之十四。C和B教授認為這個數
據可能還反映一個現象——「夫唱婦隨」 (trailing spouse),
有許多女性教員在其任終身職的教授丈夫工作的學校從事非終身
職的工作。雖然有少數人為能避免終身職的約束感到欣喜,但多數
人則認為被利用,深以為苦。

C和B教授依據其研究結果,提出七項建議以期改善目前聘用
非終身職教員的運作。他們呼籲要有平等的薪資待遇、給予更多
專業發展上的支持、及一套鼓勵非終身職教員優良表現和因年資
而升等的進階系統。

B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是為了讓人們正視這個問題,讓大家認識
他們是些什麼人,在做些什麼, 又遇到些什麼困難,協助大家想想對
策,以確保這些人是這個行業中健全、有生命力的份子。



資料來源: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April 5, 1999).  "Use
of Non-Tenure-Track Faculty Members Is a long-Term Trend, Study
Finds." [On –line].   Available:http://chronicle.com/daily/99/04/
99040501n.htm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協助青年上大學的良師益友計畫

                                      李勝富/駐休士頓文化組


  在美國,父母親可說是孩子們情感上、生活上和交友等支持力量的中心源
頭,有很多青年人更幸運地擁有較廣泛的人際關係網,其中包括祖父母、其他
親友、鄰居、社區以及宗教團體等,在這些關係網內的成年人可提供青年人額
外的關注、溫情、指導和方向感,這些在今日社會日益複雜多元化、外來影響
不盡皆屬正面的環境下尤顯重要。

  然而,美國的宗教、社區以及市民生活等不斷在變化。現在大多數人與鄰
居們鮮少往來,更有許多家庭係屬單親家庭,而工作生活之緊張也使人們較少
參與社區活動,是以今日之青年人及其父母較之以往已更不易接觸前述之人際
關係網,尤有甚者,有些青年人及家庭更處在貧窮、離婚、青少年懷孕、吸毒
、暴力及緊張等的巨大壓力之下,這些遭到困難的家庭往往又與社區疏離,因
此,最需要外界伸出援手的這些青年人結果反而最得不到照顧。今天能有成年
人關愛指導的青年人估計在五百萬至一千五百萬之間,研究顯示學業能平順發
展的青年學生除了得到父母、師長之支持外,多半還獲有其他通情理而關心的
成年人之指引,然而,對於那些學業上有困難的青年人來說,一個關愛他的良
師益友(Mentor)則可填補其需要,而在其未來人生道上之發展產生成與敗之
分野。

  接受大學教育是絕大多數學生與父母所公認要在二十一世紀有一光明前途
的重要關鍵,一位良師益友能夠提供緊要的協助,包括精神上的鼓勵、學業上
的解惑、而最重要的是學生需要未來升入大學的種種準備,以及申請大學程序
等方面的指引。例如,有研究顯示學生們如在高中時選修高檔數學與科學課程
較易進入大學,而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往往比高收入家庭同學少修這些課程;此
外,良師益友們常可扮演橋樑角色,讓學生及其家庭知道如何取得那些有用的
資源,像是獎學金之申請等等。



良師益友計畫(Mentor Programs)之類型

  良師益友計畫之內容視計畫重點及接受輔導之對象而定,而計畫往往可有
多重目標,且彼此間互相關聯,以下分別予以討論:

* 家教及課業輔導(Tutoring and Academic Assistance)。在此類計畫中,良師益友
們提供課業上的指導,其角色不僅在幫助學生提高學業成績,更且改善其待人
接物的態度,及增進其自信心與成就感。此類計畫之重點在幫助學生認識學校
教育之重要性,及了解如何學習得更有成效。

* 升入大學(Access to College)。這類計畫的良師們幫助青年們認識高中畢業後繼
續升學之重要性,及幫助其了解申請學校之程序,並一步步完成申請程序。藉
由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在大學研讀與就業時應用所學,良師們在幫助學生們保持
求學之興趣及了解學習與其未來前途之關聯上扮演關鍵之角色。利用本身的生
活經驗,良師們可提供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大學教育之重要性,特
別是對那些缺乏師長提供上大學的第一手經驗的學生而言。在某些情況下,良
師們可能是唯一能撥出相當時間幫助學生完成申請程序或是提供升學準備課程
進度的成年人。

* 就業準備(Career Preparation)。常與升大學計畫合併,這些計畫的良師們藉由
幫助青年人了解雇主對其工作態度、心理準備與技巧等方式來幫助他們進入就
業市場,良師們也能幫助青年人了解其興趣、嗜好和未來工作或專業領域之關
聯,此一類型之活動可能包括帶領青年到良師們的工作場所、傳授與工作有關
之技巧、或幫助青年人獲得暑期工作或實習之機會等。

* 楷模示範及負面行為之避免(Role Modelling and Avoiding Negative Behaviors)。
在示範計畫中,良師們利用經其特選的建設性的生活層面展示正面的實例,這
種示範模式的良師通常與青年人屬同一性別;並且,這種計畫對於女性當家、
青少年懷孕、青少年母親、殘障小孩或有法律問題的青年人等家庭的男孩子特
別有助益,在儘可能的情形下,此計畫亦儘量安排社會階級或背景相近似的配
對。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找到和青年人有相當關聯性的成年人來輔導。此
類計畫的良師們能夠幫助青年人認識並拓展自己的(機會)視野,並討論如何
用正面的態度處理良師們在青年時期亦可能曾經遭遇的挑戰和困難。



運作實例

  以下試舉二實例以說明良師計畫之實際運作情形。

一、成就基金(The Fulfillment Fund)
  這是一個私人所組成的非營利機構,二十年來,此一機構對於洛杉磯地區
經濟困難的青年不斷提供協助,幫助彼等完初、高中學業,並繼續尋求高等教
育。藉由各式各樣的計畫,包括良師益友計畫和大學路徑方案等,受惠學生現
在每年在一千五百人以上。在一九九八年,該基金並被加州良師益友實施計畫
(California Mentor Initiative)選為加州最佳良師益友計畫。

  在其良師益友計畫中,該基金先找出那些具有升學潛力但卻無法獨力進行
的學生,這些學生常來自家中不曾出過大學生的家庭。此計畫再為這些學生配
對,找出同意願和學生每個月聚會六至十二個小時,並且每週均能以電話交談
的成年人做其良師,輔導時間由八年級直至高中畢業為止。良師們係經成就基
金會精心挑選出來、卓有所成的成年人,彼等會接受為期兩天的訓練課程,由
有經驗的良師們及其輔導學生協助他們學習文化差距的溝通技巧,並了解計畫
之目標與政策。新良師們也學習何時需將問題尋求有關的社會服務機構協助,
在整個過程中,基金會的專案經理會密切注意雙方的互動關係,目前良師計畫
中約有四百五十組的良師與導生的組合。

  每一位參加輔導計畫的學生均在一位大學諮詢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個別的升
學準備計畫,每年良師與其學生都參加基金會所安排多達三次的校園參訪。學
生們同時會收到許多的學校資訊,並聽取課程以幫助他們準備大學入學考試。
此外,良師計畫的學生們也可能會加基金會的毒品教育、社區服務、研習技巧
訓練等課程。

  良師計畫極需家長們的許諾與參與,且在年度當中,基金會會為家長與孩
子們舉辦一些活動,諸如獎助學金、大學入學程序、和大學生活之適應等講習
。大部份的口述及書面資料都以西班牙語和英語二種語文提供給家長。

  成就基金會同時也是大洛杉磯地區對高中畢業生頒發獎學金的最大私人機
構,且對參加其良師計畫的高中畢業生保證提供最長可達五年的獎學金供彼等
完成大學或職業學校教育。另一方面,接受輔導的學生都知道基金會並非慈善
事業,因此每一位受惠的學生也都承諾在未來二十年中回饋基金會,彼等將會
擔任良師,輔導至少三名學生。基金會的資料顯示由八年級開始接受輔導的學
生中有86% 完成五年計畫,順利由高中畢業,相形之下,洛杉磯地區的平均數
字是63.5% 。基金會的高中畢業生有90% 繼續升入大學,一般數字則僅為63%。

二、全國良師益友夥伴計畫 (The National Mentoring Partnership)

  全國良師夥伴關係計畫極力支持良師方案之擴展,並提供全國各地良師計
畫之資訊。為了促進青年良師方案之推廣,夥伴關係計畫並整理編輯推行良師
計畫之有關資訊,包括各種工具軟體及計畫內容,詳細資訊可與該機構聯繫或
參見其網站 http://wwww.mentoring.org/。

  根據該機構,一個成功的良師計畫須具備如下各項要點:
 * 妥適界定的任務說明及完善的行動綱領。
 * 良師與導生間保持經常且一貫的聯繫。
 * 有學生家長或監護人之支持。
 * 社區的其他支持措施。
 * 有良好的監督機構。
 * 遵守志願服務的一般準則。
 * 配置具有適當技能的職員或志工。
 * 全體職員及志工之工作職責明載於書面。
 * 在族群、經濟、及性別等方面具有適當之代表性。
 * 具備適宜的財務或實物上之資源。
 * 行政與方案實行步驟有書面之規範。
 * 參與方案者之資格需求詳載於書面。
 * 方案評量及進程評核。
 * 具備社區投入的長期規劃。
 * 風險管理及保密政策。
 * 使用一般認可之會計制度。
 * 有一套審慎、合理的幕僚人員規範之理論基礎,其重點如下:
   ——機構之宗旨與目標之具體陳述。
   ——良師與學生之需要。
   ——社區資源,以及
   ——職員與志工之技能水準。


資料來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ovember 1998). Yes, you can:
     Establishing Mentoring Programs to Prepare Youth for College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各州當前的教育問題與改革—  
從美國各州教育協會全國論壇暨年會談起


劉慶仁/駐休士頓文化組

前言

        美國各州教育協會(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以下簡稱ECS),
於今(八十八)年七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假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舉辦全國論壇暨
年會,計有六五O位以上決策者—州長、州議員、州教育行政主管、高等
教育委員及有關人員參加。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塑造新世紀的教育」
(Reshaping Education for a New Century),由於ECS1998-99年度的主席Paul
E. Patton(即現任肯塔肯州州長)強調高等教育改革,在其任內已邀請熟悉高
等教育及公共行政的專家,撰文分析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的問題,讀者似可
從以下論文標題初略了解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
1. 變遷中的經濟與人力需求
2. 社會變動與社會正義
3. 中小學與大學之間的連結
4. 師資培育與進修
5. 資訊科技的整合
6. 各州在變遷中的需要與整合
7. 國際的融合與競爭
當然﹐ECS今年年會除了高等教育外﹐所探討的教育問題非常廣泛﹐包括校園
暴力、教師素質、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委辦學校、服務學習
(Service-Learning)、社區學院、績效責任、教育權責制度(School
Governance)、綜合性改革計畫、私人參與教育市場經營、公立教育與企
業需求的配合、人口(Demographics)變遷與教育、外國教師專業的特色、
科技及幼兒教育等。

        本人此次奉教育部指派參加是項會議﹐得以了解美國各州目前教育改革
的若干問題與發展,茲將參加研討會的心得﹐依歸納的主題提出報告﹐供國內
教育界的朋友參考。

高等教育

        ECS執行長Frank Newman在主持「舊企業聯合及新興市場」(Old Cartels
and New Markets)的研討會中指出﹐當全國具高度規範及分權的高等教育體
系逐漸走向活躍有力且競爭的市場時﹐決策者必須顧及目前高等教育體系
的傳統特色不會在變動中失去﹐我們必須牢記這其中牽涉到一些強而有力
的得失消長﹐當然﹐我們非常了解傳統體系的缺失﹐但是當我們嚐試把它變得
更好時﹐必須對採取的措施深思熟慮﹐決策者面對的挑戰是找出方式即可蒙
受競爭所帶來的最佳影響﹐也確保傳統高等教育所具備的優點。若干參加
研討的州高等教育主管表示﹐高等教育市場活躍有力的特質對他們認識自
己的角色與責任有深遠的影響﹐奧克拉荷馬州高教廳長Hans Brisch已經把
自己看成是未來的建造者﹐著重於找出方法滿足州民變動中的教育需要﹐馬
里蘭州高教廳長Patricia Florestano同意地表示,過去四年的經驗已讓她行
事傾向於多彈性及少規定。Newman執行長強調﹐幾乎每一州將高等教育
體系經營成一企業聯合﹐確立高等教育機構的角色、任務及財務制度﹐同時
也加以規定並保護﹐然而今天以營利為目的的高等教育機構及現行高等教
育機構的企業經營方式不斷快速的成長﹐正使得高等教育從州為基礎的企
業聯合體系﹐走向至少是一部分開放的市場﹐州決策者必須學習如何促進、
管理及擴充這個市場﹐而不是建立在一真正市場體系的缺點及不利條件
上。

        ECS主席Paul Patton表示﹐為達成高等教育大幅的改革﹐我們需要新的
領導﹐這不再是屬於少數領導者的工作﹐所有來自政府、企業、教育及社區
的領導者必須重新檢視教育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與社會健全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必須檢討州的政策、高等教育結構及教育經費的撥付方式﹐Patton主
席是在「改革高等教育:下一世紀的步驟」(Transforming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Next Steps for the Next Century)研討會中﹐與其他州長及企業領
袖共同勾勒大家如何合作改善高等教育以滿足學生、家庭及整個國家的需
要﹐US West公司副總裁Susan Parks表達了討論小組主講人一致的看法﹐當
她指出企業領袖、教育工作者及決策者應該一起探討教育改革的問題﹐倘
若要加速改革的步伐。討論小組主講人也同意﹐高等教育中私人及以營利
為目的辦學是有效的也應該予以歡迎﹐此外﹐其他主講人有以下三項補充意
見:1.由於做法有效勢將向下延伸到中小學。2.改革高等教育的另一個途徑
是讓大專校院更為企業經營及更具彈性以因應市場的需求。3.企業需要正
快速變遷﹐而且對高等教育的需要也增加中﹐除非我們以更快、更好及不同
的方式施教﹐我們將無法滿足那些需求。

        ECS年會中安排了一場全國視訊會議﹐討論的主題是「改革的新夥伴:
社區學院與中小學」(New Partners in Reform: Community Colleges and K-12
Schools)﹐係由ECS、社區學院理事協會、德州社區學院協會共同贊助。美
國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在視訊會議中表示﹐美國社區學院對於當地社區
的需要能夠高度配合﹐它們是教育改革運動中未被讚頌的英雄。有超過50%
的少數族裔上社區學院﹐它們是許多學生通往高等教育的門戶﹐大多學生缺
乏鼓勵和誘因選修正確的課程並上大學﹐社區學院提供了便捷且負擔得起
的機會。Riley部長在視訊會議結束時指出﹐此一會議是支持社區學院與中
小學合作的重要一步﹐如果每一社區學院幫助學生閱讀、開放通向高等教
育之門、培育熱心且受到良好訓練的教師以及提供科技到中小學教室﹐那
麼將會如何?他挑戰在座各位繼續溝通、探討以上這些理念。視訊會議的
其他主講人也分別表示看法﹐懷俄明州州長Jim Geringer認為社區學院滿足
今天學生的許多需要﹐包括學業與職業技能﹐我們想在每一所高中裏安排相
等於社區學院的課程﹐許多年輕人期盼就業﹐如果在高中選修社區學院的課﹐
將加速完成他們的教育及減輕負擔﹐並且對他們上大學的能力建立起信心﹐
德州議員Royce West強調﹐為了使高中、社區學院及四年制大學銜接順利﹐
學校及社區必須及早幫助學生準備上大學﹐我們需要找出七、八年級的學
生並增進他們上大學的期望與抱負﹐大學教授應在中小學教一些科目﹐而學
校教師應教一些高等教育科目﹐以確保真正的了解與合作。所有主講人均
同意﹐既然社區學院逐漸在整個國家裏扮演重要的角色﹐讓中小學與社區學
院建立更密切的連結與更順暢的銜接極為重要。

教育改革與教育權責制度

        由地方學校理事會理事、教育總監、營利性教育組織及科學研究人員
組成的國家教育權責制度研究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Governing
America's Schools)﹐在ECS年會中提出教育權責調整的初步研究報告﹐引來
了大批的聽眾及熱烈的辯論﹐該委員會所提調整教育權責制度的四種模式﹐
從改善目前的制度到成立嶄新的教育發展理事會以鼓勵私人興學﹐均頗具
爭議性。不過委員們指出﹐採用那一種模式目前尚未定案﹐盼大家以坦然的
態度開誠佈公的討論。以下讓筆者介紹該委員會所提的改革教育管轄權的
四種新模式:
1. 現行制度的改革—在此一模式下﹐教育權限須做更好的界定﹐州有責任分
配教育資源、要求學區負起績效責任、確立學業標準及發展基本建設﹐
學區著重教學輔導、提昇學校能力、要求學校負擔績效責任及地方性
自行抉擇的計畫活動﹐學校則著重教學及教師專業能力並基於成功實例
擁有決策的自由。
2. 地方分權及學校為基礎的管理—此一模式支持公立學校中的學校選擇
以及學區督導績效責任和均等的問題﹐它以每一學生為基礎提供學校資
源﹐給予學校改革成效的獎勵﹐讓學校有聘用開革教師的權力﹐並對學校
設計有決定權。
3. 委辦學區(Charter Districts)—獨立團體經營學校及理事會監督簽署辦學
成效協議的學校﹐學校對招收學生人數取得的教育經費有控制權﹐家庭選
擇是此一模式的重要部分﹐學校聘用教師及教師選擇學校﹐投資新的學校
模式是被鼓勵的。
4. 教育發展理事會(Education Development Boards)—這項提議成立一新的
教育權責機構監督所有教育計畫﹐投資著重新的模式及私人投資學校及
設備是被鼓勵的﹐這種途徑採用新的策略去吸引及培育高素質的教師及
行政人員並尋求安排社會服務以增進教育效果。
委員們並指出這四種模式具有以下幾項共通的因素:
A. 提供學生有效的教育計畫﹐不論種族或班級(形成許多不同的學校類別)
B. 公設的標準及教育績效均等的監督
C. 投資於學生的品質
D. 家庭選擇—教育經費跟著小孩走
E. 大部分的運作決定下放給學校
F. 容許學校聘用他們所要的教師以及提供教師機會選擇他們所要工作的
學校
ECS邀請在座的個人﹐州領導者及其他全國性組織﹐對國家教育權責制度委員
會草擬的四種模式發表看法﹐全國教師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的代表Nat LaCour批評說﹐教師工會不支持每一所學校做它自己的事﹐也不贊
同裁撤政府教育監督權的政策﹐這樣的做法是帶來災難的良方。由於聽眾發
言熱烈﹐在此無法一一記載﹐不過該委員會將根據各方意見﹐繼續增修初步的草
案並預定於今年十一月發表最後的研究報告。

        綜合性學校改革是重振長期表現欠佳學校的有力工具﹐但是若要成功有賴
決策者及教育工作者持續不斷的領導、支持與投入﹐在「綜合性改革是解決
低成就學校的答案嗎?」(Is Comprehensive Reform the Answer for Low-
Performing Schools?)的研討會中﹐與會者有機會從各種角度去看重建失敗學校
的複雜性、挑戰與可能的好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科學家Sam Stringfield
引用若干學區令人鼓舞的結果加以說明﹐例如曼菲斯三十四所學校﹐在採用八
種綜合性改革計畫的一種之後﹐學生學習成績在過去三年已有顯著的進步﹐至
於其他學區﹐綜合性學校改革帶來了些許進步﹐然而就算是微小的進步仍然是
一項受到歡迎的發展﹐Stringfield與其他二位主講人表示﹐實施綜合性學校改革
需要學區的結構及學區協助學校的方式有大幅度的改變。俄亥俄州辛辛那堤
公立學校系統副總監Kathleen Ware認為﹐綜合性學校改革不是答案﹐但它是答
案的部分﹐決策者必須營造一種有助於學校的改革情境﹐否則將會面臨不斷的
衝突﹐馬里蘭州州議員Howard Rawlings同意地表示﹐在都市學校裏必先解決
整個學校系統的問題﹐除非改變文化並創造出以學生為優先的學校系統﹐改革
將無法成功﹐在巴的摩爾約有二十四所採用綜合性改革策略的低成就學校顯
示改善的跡象﹐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相信我們正朝正確的方向邁進。

        在「開拓二十一世紀教育市場」(Building the Education Market of the 21st
Century)的研討會中﹐任職於Thomas Weisel Partners研究部門的Keith Gay首
先表示﹐私人企業投資教育增加中有許多理由﹐包括有可能在六千六百億生意
中佔有一席之地﹐其實企業早已經在提供食物、衣服、健康保險、軟體及其
他方面幫助兒童﹐那麼參與管理教育有何不可?投資者喜歡大的市場並喜歡到
有困難待解決的地方去﹐他列舉企業可以投入的地方:輔助服務如家教、軟體、
測驗設計及學習管理系統﹐內容供應者如教育科技﹐以及經由委辦學校或其他
方式由私人經營公立學校等。或許令人感到驚訝﹐有關Gay在教育市場營求
利潤的看法並未引起在場的教育決策者及工作者負面的回應﹐他們倒是歡迎
私人企業投入﹐只要他們找到合適的機會且同意遵照州與學區績效責任措施
及評鑑的要求。Gay等建議決策者及教育主管儘管提出困難的問題並僅與願
意讓孩子的學習效果受到檢測的私人企業合作﹐他們有權從教育服務提供者
處要求具體成效。主講人之一的德州教育廳長Mike Moses指出﹐確有許多私
人企業可以投入教育的機會﹐但企業時常想像這些機會比實際的情形大﹐他建
議倘若企業要在教育市場經營成功﹐應該在承諾少但表現多(underpromising
and overdelivering)的原則上運作。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園安全與暴力

        ECS今年年會安排有三場有關校園安全與暴力的討論座談﹐在「如何使我
們的學校更加安全」(How We Can Make Our Schools Safer)的第一場討論中﹐
探討重點放在解決校園暴力的途徑可能因情境不同而有異﹐然而﹐多重的途徑
終究是必需的。德州青少年監護委員會(Texas Juvenile Probation Commission)
代表Linda Brooke指出﹐德州對青少年犯罪者採取零容忍的策略﹐一九九五年
通過的立法賦予教師權力將搗蛋的學生從教室中移走﹐要求每一學區設立變
通的教育計畫收容問題學生﹐並允許學區驅除屢次犯錯的學生。相反地﹐聖地
牙哥兒童醫院從事兒童保護的社會工作者Pamela Wright﹐則強調及早在兒童
有機會染上暴力之前即加以防止的重要性﹐暴力是學習的行為﹐研究顯示幼兒
期發生的事與未來的行為有關﹐文盲、貧窮、吸食毒品、家庭暴力、虐待兒
童及缺少歸屬感均與青少年暴力相互有關﹐不了解腦部研究及幼兒前四年的
重要性﹐我們就不了解暴力﹐Wright敘述南灣社區服務(South Bay Community
Services)非營利組織對青少年及其家庭所提供的服務﹐該組織曾因它的服務計
畫榮獲加州表揚﹐其中一項主要措施是參與支助家庭資源中心(Family
Resource Centers)的合作﹐學校行政人員、社會工作者、律師、公園及休閒娛
樂負責人、社會福利主管人員、家庭訪視代表、醫生護士及其他團體合作協
助家庭送小孩上學而不在校外遊蕩﹐ 某一特別緊急應變小組與來自有家庭暴
力發生的孩童合作以教導他們﹐結束暴力循環所需的技能。康乃狄克州教育
顧問中心的資深工作者Matthew Greene指出﹐要了解什麼能有效地防止暴力
並不容易﹐他提醒與會者對於校園暴力必須檢討許多問題而不是只有一種槍
枝氾濫或父母漠不關心﹐他認為缺乏可靠研究、有效策略以及對校園暴力的
定義沒有共識等因素﹐使得教育工作者及決策者很難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
題。

        科羅拉多州科倫拜高中校園屠殺事件發生之後﹐州及地方決策者正採行各
種措施預防暴力並確保校園更安全﹐「各州增進校園安全的政策」(State Policies
to Support Safer Schools)的討論會﹐便在探討一些州解決校園安全問題的途徑﹐
某些州已經加強懲罰學生不當的行為﹐如帶槍到校或攻擊威脅其他學生﹐某些
州已經開辦憤怒處理訓練、品德教育課及其他防制暴力的活動﹐某些州則已
經立法要求學校及學區擬訂綜合性的校園安全實施計畫﹐在部分實例中﹐這樣
的實施計畫包括安裝金屬探測器、監控照相機、進行人質演練及訂定嚴格的
行為及穿著規定。北卡州Raleigh市校園暴力防範中心(Center for the
Prevention of School Violence)主任Pamela Riley列舉州防止校園暴力的幾個
要素如下:1.必須規定學區在訂定實施安全措施時﹐擴大參與的對象如學校教
職員、父母、學生及社區人士。2.州應該規定學校及學區報告暴力有關事件﹐
如此一來﹐每一個人知道這些不幸事件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時候發生及發
生在誰的身上。3.最後﹐州需要建立全州性的校園安全與暴力防範中心﹐以提
供學校及學區訊息、研究資料、技術協助及訓練﹐肯塔肯州及北卡州是在率
先採取此一做法的名單上。

        最近的研究顯示﹐嬰兒期是建立信任、惻隱之心、善惡觀念、終身學習及
思考基礎的階段﹐那麼嬰兒期是否應該是我們防止暴力行為注意的焦點?在
「幼兒時期—防止暴力行為」(The Early Years—Preventing Violent Behavior)
的研討會上﹐邀請包括全美知名的Robin Karr-Morse在內的專家與聽眾分享
他們的看法。Karr-Morse是來自俄勒岡州的兒童發展專家﹐是Ghosts from the
Nursery: Tracking the Roots of Violence乙書的共同作者﹐她表示﹐防止增加中的
青少年暴力事件將需要我們在為人父母、出生前的照顧及嬰兒身心需要的信
念上有所改變﹐與其加重罪犯的懲罰及擴建監獄﹐美國需要將它的全部精力集
中在確保所有的孩子在出生後的三十三個月中有他們生長所需的注意、激
勵、安全及愛﹐因為暴力源自腦部而腦部係在子宮中成形﹐幼兒早期的經驗會
導致對暴力的接受或排斥﹐統計數字說明了孩童受到虐待、冷漠、創傷的有
害影響﹐過去三十年青少年暴力犯罪上升了百分之四百﹐目前出生的孩子二十
人中便有一人成年後會進入監獄﹐全國各地每年均擴建許多監獄牢房﹐有些州
花費在犯人懲戒感化的經費還高於高等教育﹐更令人憂慮的﹐犯罪者的年齡持
續降低且犯罪的殘暴性增加﹐Karr-Morse與其他兒童發展的專家一樣﹐為求有
效起見﹐確保兒童福利的計畫必須早在出生之前開始﹐研究顯示胎兒腦部的發
展會受到酒精、藥物以及母親因害怕憤怒而產生的壓力荷爾蒙的直接影響﹐
同樣地﹐嬰兒迅速成長的腦部很容易受到冷漠、缺乏激勵及虐待、創傷的不
利影響﹐嬰兒對有毒物質及吸毒經驗係以驚人的數量吸收﹐愈來愈多的兒童在
易於導致憤怒、絕望及暴力攻擊行為的狀態中成長﹐Karr-Morse因而大力提
倡增加嬰兒出生前的健康及諮詢服務﹐包括由健康專業人員前往二歲以下兒
童的家庭做定期的訪視﹐通常這樣的服務每一兒童每年花費約兩千五百美元﹐
而相較之下﹐收容一個犯人每年則需十萬美元﹐她也呼籲民眾與政府對改善幼
兒照顧及教育計畫的品質與機會予以支持﹐根據家庭與工作研究所(Families
and Work Institute)及其他五所大學最進所進行的一項全國性研究﹐全美幼兒照
顧計畫只有百分之八屬於高品質。對於州的決策者而言﹐最重要的第一步是
規定地方層次的公立機關與幼兒照顧業者之間更密切合作﹐至於兒童保護組
織、健康與社會服務業者、學校及其他團體應予以鼓勵共同合作找出為解決
幼兒及其家庭的需要﹐同樣重要的是﹐州需要建立具體的參照標準俾能持續監
督、考核及改進幼兒照顧及教育措施﹐就像俄勒岡州及維蒙特州所做的一樣。

教師素質

        教師素質無疑的是當前美國教改的熱門話題﹐為了因應這項趨勢
﹐ECS1999-2000年度主席Jim Geringer(現任懷俄明州州長)已宣佈將它列為
ECS未來一年探討的主題﹐不過ECS今年年會中仍有幾場有關教師人力的討
論。綜合與會的決策及高等教育領導者的意見﹐州立法者以師資培育計畫的
品質來評鑑大學將持續增加﹐所以高等教育機構必須尋求有效的方法改善它
們的師資培育計畫。ECS資深顧問Calvin Frazier指出民眾注重教師素質意
味著州立法者更樂意採取行動要求大學校院負起失敗的責任﹐如減少補助款
及關閉師資培育計畫﹐全國各地的州長及議員正朝向這種賭注風險高的對策﹐
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院長Arthur Levine同意我們必須關閉不好的教育學院
﹐不過由於有些師資培育計畫甚佳﹐他呼籲教育專家在改善師範教育的理想模
式上取得共識﹐目前惟一的模式是本世紀初期醫學院所做的改革﹐創立醫師執
照的規定及醫學院的標準﹐且專業組織所扮演更大的監督角色﹐此種模式可供
教師專業採用﹐然而Levine院長及其他主講人提及﹐由於大批教師退休及降低
班級規模的政策走向導致師資缺乏﹐使得訂定嚴格師資培育標準的任何計畫
變得複雜﹐我們如何在兩者之間求取平衡是一項主要的問題。其次﹐如果教師
的薪資及民眾尊師的風氣仍然低落﹐州及高等教育機構將會在吸引優秀學生
加入並留在教師行列上持續遭遇困難。ECS主席Paul Patton表示﹐立法者尋
求與高等教育成立夥伴關係以改善公立學校的學生學習效果與教師素質﹐大
學校院如何面對這一挑戰可能是傳統師資培育計畫未來成功的關鑑所在。

        「評鑑教師能力:實際表現的評量是答案嗎?」(Evaluating Teacher
Competence: Are Performance Measures the Answer?)的研討會在於找出教師能
力的最佳指標﹐主講人提出了幾點建議如:
1. 教師在學校中及專業中的地位
2. 測驗分數(學生與教師的表現)
3. 沒有單一指標(沒有單一答案)
4. 使用的指標應該可以測量並轉換成具體術語
5. 與學生、父母、教職員有效的溝通技巧
賓州教育廳長Eugene Hickok指出﹐要求教師教學能力的人便是教育有關的服
務對象包括父母、企業及接到電話和抱怨的議員﹐喜愛學生與喜愛教學還不
夠﹐我們需要鼓勵教師找出方法確保所有人了解教室中的實況。

        美國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應邀在「視專業進修為重點工作」(Put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t the Center)的早餐會中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既然
大部分的州已採取學生成就的標準﹐此時注意的焦點應轉移到教室中任教的
教師﹐他列舉許多改善教師專業的理念﹐包括強化教育學院、文理學院與教育
學院更密切合作、新進教師輔導措施及加強好的專業進修機會。Riley部長
也建議州教育主管重新思考教師資格證件的流通適用性(portability)﹐教師從一
州搬到另一州常遭遇資格檢定的難題﹐導致許多教師離開教職﹐我們是在評鑑
他們書面作業做得多好而不是他們能夠教得多好。其次﹐Riley部長建議更嚴
格的教師證照制度並樂意聽取其他意見﹐他的構想如下:1.評量新進教師(含其
他領域的中年專業人士)的證照標準是在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2.對有經驗的
教師施以挑戰性的標準包括同僚的評審3.鼓勵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參加全國
專業教學標準理事會的高級證照檢定考試。

        ECS今年安排了乙場國際教育論壇—「其他國家有更好的教師嗎?」(Do
Other Countries Have Better Teachers?)﹐邀請日本、新加坡兩國的代表參加﹐是
因為他們的學生在一九九五年第三屆國際數理研究(TIMSS)的成績比美國學
生優異﹐研究發現分數的差距與教學方式有關﹐包括課程上的差異﹐美國學生接
受更多教學單元﹐但日本、新加坡的學生則在較少且主要的科目上習得難度
較高的知識。另一項重大的差異是教師的培訓方式及他們的專業活動的安排
﹐自從TIMSS發表後﹐教育研究者包括在座的主講人發現這兩個國家有更多誘
因吸引教師投入這項專業﹐提供訓練及工作環境以鼓勵以有經驗的教師輔導
新進同仁並互相提供意見﹐以及支付的薪資不遜於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其次﹐
兩個國家的教師花在課堂的時間較少﹐以及有較多時間準備教學、追求知識
及與其他教師切磋。兩國代表都指出﹐由於教職是一項吸引人的工作﹐部分優
秀學生爭取加入教師行列﹐他們及其他主講人認為這兩個國家尊重教師的專
業自主﹐且考慮重大教育變革時徵詢教師的意見。相對地﹐美國的決策者逐漸
對教師增加績效責任的要求﹐包括更嚴格的檢定考試及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
習成效負責﹐科羅拉多大學教育學教授Richard Kraft及其他主講人均預測這
種由上而下的措施可能無法改善美國學校或教師素質。

服務學習

        "學校教育不止是知識學習﹐它有兩項基本任務﹐即幫助每一兒童學習及幫
助每一兒童成為積極參與的公民﹐"這是即將榮退的ECS執行長Frank Newman
在「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的研討中對聽講者所說的話﹐他指出「校園公約」(Campus Compact)是有
六百所大學院校組成的全國性組織(按以前是ECS倡導推動的一項計畫)﹐在
連結學生所學到他們社區的工作上做了傑出的貢獻。如何鼓勵更多學生為他
們的國家服務並參與促進民主制度的組織與服務﹐便是主講人所要探討的﹐主
講人一致同意這是國家所面對最重要的問題﹐假如我們沒做好﹐整個國家及所
擁有的民主成就將會瀕臨危機﹐研討會觸及的幾項主題如下:1.關懷的成人需
要與學生一起參與並聆聽尊重學生的觀念和做法2.大家必須參與重建社區、
關係與社區精神3.解決問題不是屬於一個團體如學校、老師而是屬於各團體
包括政府、企業、社區組織、學校、父母及學生所組成的網狀組織4.認識每
一個人均有值得的東西奉獻。為了推動服務學習﹐ECS主導的全國性組織—
「促進學習暨公民權利義務公約」(Compact for Learning and Citizenship)﹐最
進獲得福特基金會的經費贊助﹐將進行中小學公民權利義務的一項全國性研
究﹐並協助州與學區教育行政主管達成學業學習及公民培育兩方面的任務。

        此外﹐教育行政主管在「服務學習對政策與學生成就所具的意義」(What
Service – Learning Means for Poli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的研討會上也表
達了他們的看法。麻州哈德遜公立學校系統教育總監Sheldon Berman認為學
科教育應與學生公民參與求取平衡﹐也就是社區服務與學科學習結合﹐學生需
要關懷其他人並與其他社區人士、組織在夥伴關係下合作。印第安那州教育
廳長Suellen Reed說明了服務學習活動的特色﹐那就是「光讓我看我隨後就忘
記﹐但讓我參與我便了解」。主講人均認為服務學習適用所有的年級及科目﹐例
如蒐集罐頭食品能夠變成有價值的課堂教學﹐孩童可以依食品類型區分罐頭﹐
學習營養價值﹐清點蒐集到的產品及秤其重量等﹐一項成功的社區服務是統整
在課程裏而不只是附加上去的東西。服務學習所具的正面意義包括賦予學生
一種自我價值感及幫助他們關懷其他學生並與他們分享。參加研討會的聽眾
也表示﹐這種服務學習的經驗幫助學生在學校進步成功﹐促進高層次的思考﹐使
學生學習多樣化﹐培養學生領導才能﹐以及教導他們成為良好的公民。

結語

        大家或許知道﹐ECS是由美國州長領導及參與的全國性教育改革聯盟﹐成
立三十餘年來﹐不斷地協助各州的決策者擬訂、執行學校教育改革的政策﹐稱
它是各州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實不為過。盼以上的心得報告有助於國內教
育工作者了解美國當前的教育問題﹐記得ECS為了掌握各州的發展動態﹐前不
久亦曾就「當前面臨的十大教育問題」﹐對ECS各州選出的委員(commissioner)
及各州決策者進行調查研究﹐筆者以為調查的結果足以反映美國各州教改面
臨的主要問題﹐謹引用如附表供參。

        目前我國教改上所面對的問題﹐經比較與美國各州似有雷同之處﹐譬如凍
省後帶來中央與縣市教育權責釐清與劃分的問題﹐今年六月公佈的教育基本
法確立協助私人興學的法源﹐繼續落實八十三年頒訂的師資培育法﹐以及教育
部最近研議教師分級制及公立大學校院公辦民營的可行性等﹐我們不妨參考
美國各州在這些問題上的改革與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委辦學校的發展現況
                                    施吟詹/駐休士頓文化組

依據一九九四年美國「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授權執行的委
辦學校﹐現在已進入一九九八~九九第四個學年的運作﹐美國教育
部「全美委辦學校研究」(the National Study of Charter Schools)就
委辦學校的績效﹐所做的一項連續四年的觀察分析報告﹐旨在提供
有關委辦學校的增減情形、學校型態、及影響委辦學校發展和施
行的有利與不利的因素等相關訊息。以下即「全美委辦學校研究」
就一九九七~九八學年﹐即第三年的分析報告。

發展趨勢:委辦運動於一九九八年持續的擴展
 一九九八年又增加了三百六十一個委辦學校﹐使跨越二十七州
及哥倫比亞特區的委辦學校﹐總數達到一千零五十個。
 有些委辦學校尚有好幾個分校﹐以一九九八年九月統計的數字
來說﹐委辦學校在一千一百二十九個地點運作。
 委辦學校的需求量仍高——十所學校中有七所表示有學生候補
的情形。
 一九九七~九八年度關閉了十三所委辦學校﹐使自一九九二年
開辦第一所委辦學校以來﹐學校關閉的總數達到三十二所﹐大約
佔委辦學校總數的百分之三。
 一九九七~九八就讀委辦學校的學生人數增加了五萬人﹐使總
人數增為十六萬人﹐這個人數只佔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三個辦
理委辦學校的州及哥倫比亞特區中所有公立學校學生總人數的
百分之零點六。
 一九九八年立法會期中﹐Idaho、Missouri、Virginia和Utah等
四州通過了委辦的立法程序﹐使辦理委辦學校的州數達到三十
三州及哥倫比亞特區。另外有幾個州修訂了有關委辦的律
法——其中有兩個州提高了准許設立的委辦學校數量﹔有兩個
州放寬允許經營委辦學校的機構﹔有一個州過去只准許原有的
公立學校改制為委辦﹐現已通過可設立全新的委辦學校﹔有兩
個州通過對委辦學校的補助款﹔另有一個州延長委辦學校的期
限。

特色:和前幾年比較﹐一九九七~九八開辦的委辦學校大多是新設
的小學校
 近來新開辦的委辦學校規模都較小﹐現在所有委辦學校入學的
學生平均人數為每校一百三十二人﹐而這些有委辦學校的州裏﹐
所有公立學校的平均學生人數為每校四百八十六人。比較第二
年度的報告中委辦學校的平均人數為一百四十九人。
 有許多委辦學校存在反傳統的分級制度﹐如一九九七~九八學
年度﹐有四分之一的委辦學校是幼稚園至12年級﹐或幼稚園至8
年級﹐甚至沒有分年級﹐在所有公立學校中﹐大約少於十分之一的
學校有類似的分級制度。
 十分之七的委辦學校是全新設立的﹐一九九六~九七年的比例
為十分之六。一般來說﹐這些學校比起舊校改制為委辦學校者
規模較小。在三十三個有委辦律法的州中﹐有九州允許私立學
校改制為委辦﹐這類改制的學校佔所有委辦學校的百分之十
一。

挑戰:實際上所有的委辦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都必須克服許多困難
 多數的委辦學校仍稱資源缺乏為主要的困難。
 全新設立的委辦學校更加認為資源缺乏為主要的困難。
 大約有十分之三由公立學校改制的委辦學校表示﹐來自州或地
方的反對力量或規定是該校辦校的羈絆﹐而另有五分之一同型
的學校指出與教師公會不睦。

自治與績效責任: 委辦學校﹐特別是那些全新設立的﹐有相當的自
主權﹐依據各州達到績效責任不同的方式﹐這些學校向不同的服務
負責對象(contituency)提出財務報告及學生成果報告。
 多數的委辦學校自認能掌控大部分影響學校營運的主要事項﹐
少數委辦學校表示僅能控制學生入學、預算、學生評量及學校
行事曆等項。比較起來﹐由公立學校改制的委辦學校表示擁有
自主權的比例較小。
 多數的委辦學校提供一種或多種非教學的服務(如健康服務、
社會服務、課前及課後看護)。十分之三新成立的委辦學校選
擇由學校本身提供服務﹐有十分之七是由學區或其他校外團體
提供。相對的﹐十分之六改制型的委辦學校則倚賴學區﹐而原為
私立學校的委辦學校多半由學校自己或利用校外團體提供這類
服務。
 近乎十分之九的委辦學校的財務帳戶受到監督以瞭解其績效責
任表現﹔十分之七的委辦學校學生學習成果及出席情形受到監
督﹔十分之六的委辦學校受監督的項目是其遵守規定及教學的
情形。
 各州達到績效責任的方式極不相同﹐有些遵循極權的方式(a
"centralized" state agency approach)﹐有些以"市場"為導向(a
"market" driven approach)﹐另有一些則是以學區為主﹐在州測驗
的規範下﹐仰賴地方的績效責任。
 根據抽樣調查﹐有高於百分之八十的委辦學校表示在一九九七
~九八學年間為了績效責任的目的﹐他們曾向一個或多個服務
負責的對象提出報告﹐其中包括他們的委辦主管機構   
(chartering agency)、學校管理委員會、州教育廳、家長、社區
或私人捐款者。
 根據抽樣調查﹐大約有百分之九十的委辦學校運用學生學習成
果測驗﹐附加其他評量學生表現及學校成果的評量﹐向其  
(chartering agency)、學校管理委員會或家長做報告。
 大部分委辦學校的教師都有證照﹐但少數州允許沒有執照的教
師﹐在這些州的委辦學校裏有證照的教師比例較其他州低一
些。
 抽樣中有三分之二的委辦學校學生與電腦的比例是十比一﹐「全
美委辦學校研究」估計所有委辦學校的平均比例約為六比一。

委辦學校學生:以全美來說﹐委辦學校的學生族裔分佈情形和所有
公立學校類似﹐但是在某些州的委辦學校有較多的少數族裔學生
及家庭經濟情況不好的學生。
 資料中並未顯示委辦學校有不成比例服務白人學生和家庭經濟
情況較好的學生的情形。
 一九九七~九八學年委辦學校的白人學生佔百分之五十二﹐公
立學校則為百分之五十八。一九九六~九七年的數據也相同。
 在許多州如Connecticut、Massachusetts、Michigan、Minnesota、
North Carolina和Texas等的委辦學校中﹐有色族裔學生的比例
較這些州所有公立學校的有色族裔學生的比例﹐高出很多。
 十分之七的委辦學校學生族裔的組合情形與其鄰近學區的情形
相似﹐而有百分之十六的委辦學校﹐其有色族裔學生的比例較其
鄰近學區為高。
 委辦學校英語能力有限的學生的比例大約估計為10.1﹐比一九
九六~九七學年的12.7降低了一點﹐而比較二十三個有委辦學
校的比亞特區所有公立學校的比例大約是10.7。
 姑且不論各州及哥倫州的差異﹐委辦學校殘障學生的比例據報
為百分之八﹐較那些州所有公立學校的比例百分之十一低些。

發現:大多數委辦學校的目標是為實現辦學的新理念
 大約有十分之七新設立的委辦學校尋求了解興辦學校的另一種
新意﹐卻有十分之二的委辦學校被發現其服務的對象是一群特
定的學生。有十分之四由公立改為委辦的學校表示﹐他們的目
的是從學區和州的規定中得到自主權。
 許多改為委辦學校的私立學校為的是爭取公立的經援﹐促使其
財務穩定以及吸引學生。




資料來源: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1999, March)  The State of Charter
Schools: Third-Year Report (SAI 1999-3010).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第一所認可的虛擬大學

李勝富/駐休士頓文化組

美國第一所認可的虛擬大學,瓊斯國際大學 (Jon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現已成為網路高等教育認可標準的討論焦點。一所以營利為
目的的大學,課堂全在網路上,究竟如何可使其達到與傳統實體大學一樣
的學術標準?

本(八十八)年三月對瓊斯大學的認可決定對於某些學界人士來說,不
啻是對傳統的認可標準甩了一記耳光,而其引發的問題也使認可人員及決
策人員陷於尷尬的困境:即他們是否應對這些新的電子學校執持和一般傳
統大學同樣的評量標準?若然,則其方式如何?而決策者對於網路教育是
否已有足夠的了解,可做出正確的決策?

至目前為止,認可專家們說,疑惑遠大於解答。 David A. Longanecker
曾任美國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的助理部長,現任西部各州高等教育委員會
的執行主任,他說:「這在未來五年中會是一個嚴肅的議題,可引導我們
產生一個迥異於傳統的品質保證概念 -但我不難知道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概
念。」高等教育轉向科技密集這方面的變化已使若干行政人員和認可人員
相信需要建立新的大學認可模式,因為以前的認可模式對於新的機制已無
法適合。

不過,對認可瓊斯大學持批判立場的人士認為此舉是認可機構已偏離
可靠標準的證據,雖然全國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協調人 Christine Maitlard 聲
稱此次「只是試驗性質」,然而顯然該機構已準備認可此型高等教育機構;
不過,認可瓊斯大學的北中區大學校院協會執行主任 Steve D. Crow 則認
為,眼前的爭論只是一時的,瓊斯的案例只代表少數的例外,將來出現的
其他虛擬院校將會是一些傳統大學的延伸,而不會是單獨設置的被認可的
頒授學位的院校。又說,事實上,傳統大學與營利事業可組成遠距教學的
良好搭配,尤其是當其中有坐擁鉅資的公司願意投資「優良的學程和課程」
之時。

認可主管人員說,在這些學程吸引大批學生和認可人員注意之際時,
已有不少準備提供遠距教學的大學正努力促進這項工作。西北區大學院校
協會大學委員會執行主任 Sandra Elman 說,「規模大小才是問題所在,遠
距教學早已存在多年,只不過現在在程度和院校種類上較為可觀而已。」

在區域性機構中,北中區可說是迄目前為止「對於遠距教學最積極、
心態最開放者。」遠距教學與訓練委員會執行主任 Michael P. Lambert 說,
「我發現他們能時時更新、有時並能另闢蹊徑,且更具企業精神。」在對
最近的一些學校,包括瓊斯大學等進行評鑑之時,北中區協會有一部份倚
賴一些規範「通訊教學」的準則,此與西部認可機構所研究出來的相似。
瓊斯大學之認可案唯一不尋常之處在於審核課程及進行約談所採用之步
驟 – 有許多地方係在網路上進行。經過約兩年的時間,評鑑小組逐一審
核該校圖書資源、行政體系以及財務狀況等標準項目。即使如此,質疑瓊
斯認可決策的教育界人士仍表示懷疑這些被認可的學校有被豁免某些要求
之嫌。設於科羅拉多州 Englewood 的瓊斯大學校長 Pamele S. Pease 則對
此矢口否認,謂該大學將取得許可列為首要目標,而於1995年即開始進
行。當年三月,該校順利取得許可,其時所提出的有兩個學位 — 一個是
研究所的,一個是大學部的,都是商業通訊學系的學位,註冊學生有七十
四位。Pease校長表示,「老實說,我們知道如果不先取得許可,招生計畫
無法順利展開。」

西北區委員會的 Ms. Elman 認為,北中區的這項決定存在著太多的
臆測。她說大家應該將虛擬大學的認可問題如實詮釋,「瓊斯國際大學符
合北中區對其他大學許可所規定的標準 — 實際情形就是這樣。」然而,
教授協會的一些領袖們則辯稱,北中區應提出更有力的解釋。該機構「擁
有非常妥適的標準,但是,顯然他們在解釋那套標準如何適用於瓊斯大學,
以及瓊斯大學如何符合標準時並未讓人信服。」全美教師聯盟的高等教育
主任 Lawrence Gold 說認可是項「品質保證」可是在瓊斯的案例上,沒有
看到這種保證。

教師聯盟的成員們計畫在今年之內對高等教育的各個層面重作一番審
視。「我們將回歸基本面作為新的起點。」審思學生真正想由大學教育中
學些什麼,以及電子郵件是否與人際交流一樣有效等問題。再想想:如果
效果不如理想,是不是馬馬虎虎就可以了。」根據 Gold 的說法,這種引
導學生在網際網路上接受大學教育的決策主要由各州州議會負大部份責
任。他說:「那些議員們既不關心增加設備、也不想加強視訊教學,對老
師的薪水高低也沒興趣,而對減少兼任教授,增聘全職教授更不感興趣,
就是這些人,在把大把鈔票花在莫名其妙的事情上倒是興趣盎然。」

全美大學教授協會 (AAUP) 的代表們對於瓊斯之獲得許可亦有微
辭。北中區宣佈該項決定之後二週,AAUP 即寄出一封長達四頁的信函給
北中區的執行主任 Crow,請其再仔細考量。該信執筆者 James E. Perley 為
AAUP 認可委員會主席,為 Wooster 學院的生物教授,他對瓊斯案耿耿
於懷,並對虛擬大學日益獲得許可之趨勢深表失望,憂心這些網路大學終
將摧毀「高等教育之所以為高等教育」的優良傳統。 AAUP 認可委員會
的另一成員,擔任東密西根大學管理學院管理與產業關係系教授的
Tanguay 女士說。Denise Tanguay 則說大學在圖書與其他研究設施上之投
資可使學生受益無窮。而「認可機構並未要求虛擬大學負擔其他大學所付
出的費用開支。」

然而,遠距教學委員會的 Lambert認為,對於瓊斯許可案的負面反應
多少源於這些教授們懷疑,網路教學會削弱教授們的自由度。這些教授們
多年來享有極大的好處,可是現在他們得領教資訊科技 — 尤其是網際網
路 — 把高等教育帶給非傳統學生的潛在威力。做為提供高等教育的一項
利器,此一科技極其便利,可以隨時隨地、且順應消費者的需求而提供。」
他繼稱遠距教學早已經杜克、哈佛、史丹佛等名校之背書而「取得合法地
位」,這些大學都已紛紛在網路上開課。他說:「我也是一個教授,欣見學
子們興奮之情,實在感到樂莫大焉。」不過他又稱,教授角色之改變將無
法避免,五年之內,大部份教授都會參與遠距教學之行列 — 到那個時候,
早不再是新鮮事了。Crow 認為成年學生一般都需要「配套學習」,因此遠
距教學最適合彼等之需求。但瓊斯國際大學在今日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市
場中所需者將不只是認可委員會須頒發註冊商標的認可,更重要的是要發
掘出一個市場,以及這一市場是否認為瓊斯所提供之教育品質達到水準。
對某些人而言,Crow 的說法聽來好像是「商品出門,概不退換」 — 而
這正是認可機構所要消除的現象。

多倫多約克大學的一位歷史教授 David F. Noble則評論說瓊斯的案例
代表著美國高等教育「管理日益鬆散」的必然結果。做為「高等教育商品
化」的批判者,Noble 認為,瓊斯和類似機構所產生的紛擾只是在轉移人
們對傳統機構與其是否有所不同這點上之注意力。他認為目下對網路教育
合法與否之爭議了無新義,「這只是營利公司在硬闖大學的地盤,而各大
學也在全力反擊」,他說這在 1980 年代也曾發生過,當時提供新產業所
需工程師與繪圖員等通訊課程之公司紛紛冒出,各大學也起而對抗這些公
司,紛紛開辦通訊課程。

最近數月以來,認可改革的運動已獲得相當的財務支援,一些私人基
金會捐出數百萬美元在試驗評量傳統及網路大學品質之新模式上。不過,
對於網路課程所提出之問題尚未有特殊的改變。北中區委員會運用 Pew 慈
善基金會所捐贈的一百五十萬美元,將在明年提出一套認可的選擇性「品
質提升」方案以作為傳統評量方法的替代辦法。在新的替案中,各大學無
論是虛擬或實體的,都須分析其制度化過程,並須擬定改善的長程計畫。
運用 Pew 基金會所捐贈的一百六十萬美元及 James Irvine 基金會的四十
萬美元,使西部大學協會得以實驗高等教育認可的新模式,不論是傳統的
或虛擬的大學,西部大學協會並稱將指派小組進行短程參訪,以評量各大
學的整體「教育績效」。

對於網路課程進行評鑑者有一專門的認可機構,此即美國人文教育研
究會 (American Academy for Liberal Education),該院正著手建立其本身之
網上傳授文科課程品質之標準。此一成立甫二年,位於華盛頓州,負責評
鑑全國大學文科課程之機構的執行主任 George Lucas 說:對於品質的認
定,目前可說處在極大的困難當中,在網際網路上教授文科課程究竟所提
供的是嶄新的還是次等的教育經驗?這些尚無解答的問題正是我們努力的
目標。

許多教育工作者都相信傳統的認可標準對高等教育頗為適當。這些標
準重視全職教職員、學位頒授辦法、研究圖書設備、共同管理的精神等等,
其優點之一即在具有彈性。位於華盛頓的高教認可委員會是一個非營利的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其總裁 Judith S. Eaton 說:「我們以往已建立一套運
作良好的制度,這得歸功於認可人員及各大學。現在有關網路教學認可之
討論相當熱烈,也給這一行業注入一股活力。我們是需要建立新的標準?
舊有的標準是否仍然適用?這些問題正有待各個認可機構共同努力來尋求
解答。」

參考文獻
Olsen, F. (1999, August 6). "Virtual" Institutions Challenge Accreditors to
Devise a New Ways of Measuring Quality.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chronicle.com/free/v45/i48/ 48a02901.htm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學校教育選擇

劉慶仁/駐休士頓文化組

前言

         學校教育選擇是美國公立教育發展最快的變革之一,目前,十個公立學
校學生幾乎有一個參加某種型式的選校計畫,從委辦學校(charter schools)、
教育券(vouchers)到開放註冊(open enrollment)措施等,讓學生就讀學區內或
在某些情況下學區以外的任何公立學校。贊成學校選擇的人認為,這些計畫
經由招生競爭可促成公立學校改革,並提供學生各種的學習機會、經驗與環
境。然而,批評學校選擇的人則主張,教育上使用市場改革乃視學習為商品,
將對所有小孩提供高品質教育的理想造成損害,無論贊成或反對意見,學校
教育選擇運動已繼續紮根成長。通常,州的學校教育選擇計畫包括跨學區
及學區內的開放註冊、委辦學校及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某些州則在試
行或考慮提供教育券、稅賦寬減或扣稅的方式,允許學生就讀他們選擇的公
私立學校。

什麼因素帶動了美國學校教育選擇運動?委辦學校、教育券及其他選
校計畫損害傳統的公立學校體系?或它們將成為大規模改革的觸媒劑?目前
已有那些研究評估選校計畫對學校品質及學生成就的影響?以下分別介紹
學校教育選擇的四種主要模式—委辦學校、開放註冊、在家教育及教育券,
以及它們如何改變公立學校教育的生態。

委辦學校

         委辦學校是半獨立的學校,由教師、父母、社區組織或私人團體所成
立的,係在一項書面契約或特別許可下運作的,學校組織管理、教學內容及
學生學業成就,以及學校效能如何評估均有詳細的明文規定。一九九一年迄
今,全美已有三十四個州制定了委辦學校法,根據教育改革中心(Center for
Education Reform)的資料,新(1999-2000)學年度開始將有一千六百八十四所
委辦學校,約招收三十五萬學生,分佈在三十二個州。各州有不同的方式發
展委辦學校,而這些方式上的差異影響委辦學校的數目、型態及運作。

         最近有幾項研究分析委辦學校對學生與學區的影響,雖然難以下任何
明確的結論,卻說明了就讀委辦學校的對象、委辦學校如何運作以及學區與
委辦學校之間的互動情形。一九九八年,加州教育政策分析中心(Policy
Analysis for California Education)發表一項研究,探討在八個州及哥倫比亞特
區的二十五個學區內委辦學校的影響,這項研究指出,由於委辦學校的緣故,
學區失去學生及經費,經歷教職員士氣的改變,減少很多發牢騷的家長,重新
調整學區辦公室行政人員的時間,以及在預測學生註冊及年級安排上面臨增
加的挑戰。研究也發現,學區對委辦學校並未以積極快速的改變回應,然而
大約有四分之一接受研究的學區對委辦學校的到來有所回應,並改變它們的
教育計畫。加大洛杉磯分校對加州十個學區進行了十七個個案研究後,也於
同(一九九八)年發表了主要的研究結論如下:
 在大多數情況下,委辦學校尚未被要求對增進學業成就負起績效責任,
它們辦學所需或所想的獨立自主及對學區的要求上差異很大。
 地方學校理事會對監督委辦學校的責任模稜兩可,許多並不願涉入。
 委辦學校在招收學生上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州委辦學校必須適度反映
學區族裔比例的規定未被認真執行。
 委辦學校的教師重視他們的自由、同事情誼及小班制,但是工作量太
大是一項問題。
 沒有任何機制可以讓委辦學校及一般公立學校相互學習,且公立學校
的教育工作者相信委辦學校擁有不公平的有利條件。

美國教育部正進行的一項大型的全國委辦學校四年研究計畫,預定於
2000年底完成。不過該部今年三月已發表了「委辦學校現況第三年報告」
(The State of Charter Schools: Third-Year Report) ,對委辦學校的發展趨勢、
特色、面臨的困難、自治與績效責任、招收學生的結構等提出說明,例如報
告中列舉委辦學校面臨的困難如下:
 多數委辦學校認為資源缺乏為主要的困難。
 新設立的委辦學校更認為資源缺乏為主要的困難。
 約有十分之三公立學校改制的委辦學校表示,來自州或地方的反對力
量或規定是辦學的絆腳石,另有五分之一的委辦學校則指出與教師公
會不睦。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開放註冊

         開放註冊措施允許父母為他們的孩子選擇接受教育的地方,而不是被
分發到住家所在的學校,這是州為增進公立學校系統的多樣化及反應需要的
主要措施之一。開放註冊在美國教育上並不新,自願性的學生轉學措施及吸
引學區以外學生前來就讀的磁性學校(magnet schools),於一九六0年代既已
存在,並成為一九七0年代許多城市反種族隔離的部分,當時它們被視為吸
引學生到不太熱門的地區或學校的一種手段。一九八八年,明尼蘇達州是擬
訂開放註冊制度的第一個州,允許學生在學區及學區之間轉學,從那時起,有
十七個州制定相同的法律,另有十一州在限制較多的基礎下允許學校選擇
(例如在學區內轉學),或讓個別學區決定是否招收學區以外的學生。

         某些學校選擇提倡導者指出,開放註冊措施成為改革觸媒劑的潛力,已
因缺乏公開資訊及交通工具而受到不利的影響,縱使在法有明文規定的州,
例如科羅拉多州的一項調查發現,公立學校的五位家長只有一位知道開放註
冊的選擇已行之數年。另一項難題是交通,大多數的州要求學生自行安排上
學的交通工具,這使得開放註冊對許多學生來說不切實際,特別是低收入、
都市及鄉村的學生。儘管如此,參加開放註冊選校就讀的情況在過去十年呈
穩定成長,根據美國教育部的估計,目前全美約有四百萬學生。某些學區有
多達20%的學生利用學區內的開放註冊措施,例如,科州丹佛公立學校系統
六萬九千名學生中有一萬三千人就讀於非指定的學校。

         在最近「學校選擇與都市教育改革」(School Choice and Urban Education
Reform)的一項研究報告中,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Peter Cookson及Sonali
Shrott在結論中指出,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開放註冊選校與學生成就、
學校改革之間直接有關,但對於教育效率與機會卻能夠帶來有益的影響,學
童的受教機會受到父母選擇或被迫居住的社區及學校品質的影響,自由選擇
確能擺脫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而且提供某些兒童無法獲得的機會。

在家教育

         在家受教學生在標準化測驗上的表現超過公私立學校學生,但是他們
也傾向於來自較高收入與教育程度的家庭,這是馬里蘭大學研究人員
Laurence Ruder最新研究的主要發現之一, Ruder研究的對象為遍佈五十州
兩萬多名在家受教的學生,係由在家教育法律辯護協會(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的經費所贊助的,據了解,這是對在家受教學生所進行的
最大一次研究計畫。研究顯示在家受教學生的平均分數,通常介於七十至八
十百分位數,約有25%的在家受教者比同年齡者的程度超過一個或一個年
級以上。其次,絕大部分的在家受教者是白人小孩,來自雙親家庭且比一般
小孩少看電視,約88%在家受教者的父母高中畢業後繼續接受教育,相較之
下,全國的比例為50%,而且在家受教者的家庭年平均收入為五萬兩千美元,
全美有小孩的家庭年平均收入則為三萬六千美元。Ruder在最近一期的教
育週刊上指出,該項研究並未證實在家教育優於私立或公立教育,但是在家
教育對於有心這樣做的人是行得通的。

        美國教育部估計19997-98 學年度全國有一百萬學生在家接受教育,其
他的估計則介於七十萬至兩百萬之間。經過數年的法庭爭論,一九九三年起,
由父母負責孩子幼稚園至大學的教育在全美五十州已屬合法,大多數的州設
有在家教育承辦人,有些州也採取相關政策,允許在家受教學生使用公立學
校圖書館及電腦中心,選讀某些科目或參加課外活動。

教育券

         教育券實施計畫係提供現金券給父母好讓他們送小孩到任何一所公立
或私立學校就讀,這是目前公立教育中意見最紛岐的話題。截至目前,僅有
幾個州實施教育券而且有所限制,今(一九九九)年春,佛羅里達州議會批准全
美第一個全州性的教育券實施計畫,學生未達到州的學業標準將可領取價值
四千美元的教育券轉到任何一所公立、私立或教會學校就讀,其他州包括亞
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賓州及德州也正考慮採取教育券的措施。

         教育券之所以引起更多的興趣,部分的原因是去年美國最高法院決定
不重審密耳瓦基市教育券實施計畫是否違憲的案件,它維持威斯康辛州高等
法院有關該實施計畫符合憲法的判決。此外,最近調查資料顯示,過去幾年
美國民眾反對納稅人支持私立或教會學校的聲音已經減弱,事實上,一項一
九九八年蓋洛普民調發現大多數的美國人首次贊成政府在私立或教會學校
支付部分的學費。在教育券不斷的爭議中,私人教育券實施計畫引起了新的
注意, 「美國學童教育機會基金會」(Children's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merica Foundation ,簡稱CEO America)與全美四十個私人贊助的教育券實
施計畫有關,提供教育券給低收入的學生,CEO America最具爭議的措施是
去年秋在聖安東尼Edgewood學區開始的地平線計畫(Horizon Program),該
計畫提供學區內低收入學生一年價值四千美元的教育券去就讀他們選擇的
公立、私立或教會學校,CEO America將在未來十年提供五千萬美元在地平
線計畫上。另一項私人教育券計畫是「學童獎學金基金」(Children's
Scholarship Fund,簡稱CSF),承諾出資一億美元贊助低收入父母送他們的小
孩到私立及教會學校,它首次捐款即吸引其他私人來源的七千萬美元配合
款。CSF今年四月挑選四萬名學童接受獎學金,每年從六百元至一千六百元
不等,為期四年。此外CSF也支持阿肯色州、密西根州及新罕布夏州的教
育券計畫並保留五千名獎學金給全國的申請者。

         過去幾年已有一些研究探討公私立教育券實施計畫,就像委辦學校一
樣,很難明確評斷教育券的影響,雖然這些研究已對接受教育券對象、計畫
如何運作及接受者對計畫的滿意度有所了解。威斯康辛大學教授John Witte
去年分析密耳瓦基市教育券實施計畫前五年的成效,他的研究顯示該計畫成
功地推展到低收入少數族裔的學生,並獲得父母很大的滿意與參與,而且學
生成績資料雖然看不出測驗分數顯著改善,卻有穩定增加的狀況。另有兩項
研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不同的結論,哈佛大學教授Paul Peterson和他的
同僚發現,教育券實施第三或第四年時,參與學生在閱讀、數學上,與公立學
校同年齡的學生相比較,獲得相當的成果,普林斯頓大學教授Ceilia Rouse則
發現在數學上的成績進步而非閱讀,不同的研究結論得歸因於研究樣本選擇
及資料分析的差異。在私人贊助的教育券上,Peterson 教授和他的同僚去年
十月發表了「紐約學校選擇獎學金計畫」(New York School Choice
Scholarships Program)第一年的研究結果,經由此一彩券型態的計畫,約有一
千三百位學生領取高達一千四百美元學費獎學金在教會或私立學校就讀,一
年後,領取獎學金學生在數學、閱讀上的分數高於控制組的學生,其次,他們
的父母也比控制組學生父母更為滿意他們孩子所受的教育。

結語

        以上筆者歸納說明了美國學校教育選擇的四種模式,那麼它們未來的發
展方向及問題為何呢?哥倫比亞大學的Peter Cookson及Sonali Shroff認為,
美國仍停留在學校教育選擇的起步階段,未來十年美國學校教育的組織型態
將與今天有很大的差異,即更私有化、更多選擇、更多機會以及更多問題。
學校選擇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項目,然而有一個危機便是學校選擇會被視
為萬靈丹,而忽略了其他的改革,提供所有小孩好的學校畢竟得經由學校財
務均等、良好訓練的教師以及高的學業標準才能達成。顯然的,學校教育選
擇運動在數量及多樣性上正增加中,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注意的焦點放在學校
選擇與學生教育機會、學習成果的關係上。因此,教育決策者、工作者及其
他關心未來公立教育的人士必須思索以下幾項重要問題:那些綜合性的學校
選擇方案對學生的教育機會與成就有最大的影響?州與社區如何從現行的
教育體系走上提供多種學校選擇的教育體系?有那些政策必須隨著學校教
育選擇的實施而修訂,以增進學生的教育機會與學習成就?

目前我國國民中小學採學區制,父母為孩子選擇就讀的機會受到相當限
制,不過在民主多元、自由開放的社會中,學校教育選擇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發展趨勢。行政院教改會在其所發表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就曾
提到「父母教育權」的問題,呼籲父母為孩子選擇合適教育的權利應予保障,
深盼本文所介紹的主題,可供我們探討此一問題之參考。

參考文獻

吳清山, 林天佑(民86)。教育選擇權。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教育資料與
研究,16,頁82。

Center for Education Reform (1999, August).  About Charter Schools [On-
line]. Available: http://edreform.com/charters.htm.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 (1999, May).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
Reform 1999-2001, School Choice. Denver: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9, March).  The State of Charter Schools:
Third-Year Report (SAI 1999-3010).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lso available: http://www.ed.gov/pubs/charter3rdyear/) .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9, Spring) Homeschoolers: Estimating
Numbers and Growth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offices/OERI/
SAI/homeschool/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廢止自動升級的措施

李勝富/駐休士頓文化組

為確保所有學生在學習上取得優異成績,首先必須責成各個教育工作
者與各州及地方學區領導人負起責任來提供學生達成高的成績標準之機會
並廢止自動升級(social promotion)。所謂自動升級(social promotion)指的是
對一些成績未達標準的學生仍准其繼續升級之情形。柯林頓總統在1999
年國情咨文中即大聲疾呼要廢止自動升級,為協助各個教育工作人員及各
州與地方學區領導人應付這項挑戰,柯林頓乃指示美國教育部研擬出有效
推動廢止自動升級之指導原則。

雖然對不合格學生放水之情形並未公然進行,但跡象顯示此一問題的
確普遍存在全國各學校中,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受調查的教師中有一半以上
坦承在上一學年中曾對不合格學生放水。研究也顯示由高中畢業且未繼續
升學的學生中有百分之十至十五的人無法平衡帳簿,有的則在發現信用卡
公司帳單有誤時無法寫信指出錯誤。若仔細檢視全國學生成績評鑑結果,
有三分之一以上學生成績在基本水準以下,同時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只
有百分之三的學生超過同年級的二歲以上(表示留級一次以上)。

廢止自動升級的問題常引發對升級與留級之利弊的爭議,然而我們都
知道這二者對那些成績不合格的學生都非良策。不合格的學生升級後往往
落後更多,爾後即使未退學然在畢業後也未學到該具備的學識與技能;同
時,研究也顯示留級而不改變教學策略結果也很不好。留級的學生在重讀
後成績仍然落後同學,同時留級也增加退學的可能,留級二次則退學幾成
必然,留級對少數族裔及家境窮困學生之影響尤甚。

對不合格學生任其升級或留級卻未正視其需要不啻否定了這些學生繼
續升學或未來就業之機會。二者均對學生發出一個信息,說他們不被指望、
沒有什麼價值,也不值得在他們身上花時間力氣來協助他們,其代價甚且
延伸至整個社會。僱主們對高中文憑所代表的智識技能水準失去信心,各
大學和公司則需耗費資源重新教育、訓練這些學生和雇員。教育與技能之
缺乏已與青少年之貧窮、犯罪暴力等現象密不可分。

面對要求學生為其成績表現負責及廢止自動升級之壓力,教育工作者
往往不知何去何從。前述的二種可能結果不是產生高退學率,就是學生們
知識技能不足。二者均無法解決不合格學生之問題,顯然亦非處理那些學
習能力低下學生需要之良方。

美國教育部乃據此研擬了一套替代這二種可能措施的較佳方案指南,
其重點在於主動介入干預以協助學生達到高的績效。吾人固然已日益了解
幫助學生在關鍵年級時達到成績要求之重要性,廢止自動升級卻絕不可缺
乏配套措施而單獨進行。廢止自動升級的負責任做法,必須研擬一整套方
案,將有關係的各方面人士包含在內,共同面對解決多層面的問題與複雜
多元性的學生需要。

第一步必須設立高的標準,並責成各學校幫助學生達到這些標準,從
而使這些標準之設立產生意義。較完善的方法必需及早找出這些學生的需
要、有經過研究的提升學習策略、並對需要特別協助的學生及時伸出援手,
各個教室內需有準備充分的教師及優質的課程,並需增進家長們在家中與
學校對孩子教育之參與,也需要社會各界對各項教育活動更多的支持。

這套指南也提示各州及各學區如何制定高績效及成功達成之政策,學
校如何避免、干預,從而降低學校失敗的機率,以及如何經由支持學校進
行改善以使這些策略持續發揮效力,最後並列出聯邦政府所提供用以協助
各州、學區與學校廢止自動升級的許多有用資源。

聯邦廢止自動升級的綜合性策略

 在主要年級上為學生達到成就標準確立清晰的目標。
 儘早找出學生的需要以採取適當的教學策略。
 強調幼兒時期的讀寫能力。
 著重提供高品質的課程與教學。
 提供專業進修以加強教師學科知識,並改善其教學方法以喚起學生
學習。
 向有關人士提出明確的期望,包括家庭與社區,期協助不廢止自動
升級。
 為沒有達到高學業標準的學生開設暑期班。
 經由上學前或放學後的輔導計畫,家教、家庭作業中心及全年學校
教育等方式延長學習時間。
 降低小學低年級的班級規模。
 讓師生同在一起一年以上並採行其他有效的學生分組辦法。
 擬定轉學及輟學防範措施。
 經由公佈學校成績、獎勵學校進步及干預低成就學校等方式,以要
求學校對績效負起責任。


負起責任

社會大眾已普遍了解,學校需要設立較目前更高的標準,明定學生升
級必須學到的東西。負起廢止自動升級責任的第一步在於要求各州及各學
區必須為所有學生研訂出明確且具挑戰性的標準,學生在關鍵年級時所需
達到的成績標準。

各州及學區亦需制定學生升級的清楚政策,並須負起責任確定學生能
獲得為達到這些要求所需的協助—其中包括提供學校幫助學生所需的資
源,並對不能提供學生協助的學校斷然干預。有許多地方學區,像芝加哥、
塔可馬市、費城、辛辛那提、紐約市以及德拉瓦、佛羅里達、德州及奧勒
岡等州已藉由制定政策廢止自動升級並提供不合格學生支持與協助等措施
而積極提升學生之學習績效。紐約市教育理事會更於最近通過一項公立學
校強制留級制度,正式廢止行之已久的自動升級制,在強制留級制下,三
至十二年級學生今後均須在學年結束時經過評核,未達標準者均須強制參
加課後或暑期班,再經考試通過後才能升級。

評量是廢止自動升級的一項重要措施。學校須能準確地測出學生的進
步情形,然而在決定如何運用評量方法來決定學生升級與否時,教育領導
人必須小心謹慎。其所持用之測驗、測驗樣本之有效性與可靠性、預先通
知家長與否、學生對於所測試課程是否有適當機會熟習等均須經教育學理
上之驗證。各州、學區與學校不應只依賴一種評量方法做升級與否之唯一
標準,而應採取多元的評量方法來決定學生升級並在早期找出問題的癥
結。

高標準、明確的政策、優良的評鑑方法是未來一切措施的起步,學校
必須提供符合高標準的課程與教學,並促使有關人士,包括家庭與社區一
起參與,來幫助學生達成高的標準。

及早起步

幫助學生達到高標準的目標必須及早起步。幼兒如在早期有相當的正
面學習經驗,將可拓寬其知識領域並培養出技能。提早對幼兒教育可幫助
教育人員早期發現學習困難之所在,而採取行動幫助孩子適應學校教育並
確保其在低年級時學習順利。

及早起步對於幫助學生培養識字能力尤其重要,閱讀能力必須在孩子
很小時即開始培養,將之融入學前教育活動之中,並在回家時予以加強。
走遍全國,教育人員已漸認識到早期輔導之重要。芝加哥的從「搖籃到教
室」(Cradle to Classroom)計畫每年輔導七百位年輕母親,教她們如何激勵
孩子心靈、照料孩子身體、情緒與社交等方面發展所需之技能。該市之父
(母)親老師計畫(Parents as Teachers Program)訓練父(母)親訪問一千五百位
的家庭以幫助彼等培養學前識字能力。在夏洛蒂─麥林堡(Charlotte-
Mecklenburg),學區將Title I經費之大多數撥用在「光明啟步」(Bright
Beginnings)學前計畫上,該計畫並與提早開始(Head Start)計畫合作,期使
四歲孩童能獲得著重在閱讀能力的全日學前教育計畫上。

強化課堂上的學習機會

如果要求學生對其學業成績負責並須自己承受不能達到標準之後果,
則學校必須提供適當機會幫助學升能夠準時達到預期標準。學校必須聘請
良師,係所有學生都能有好的老師施教,也提供老師有專業進修之機會,
並建立良師指導、教師連網等機制,且鼓勵好的老師到最需要的學校任教。

教育人員和領導人也須充份利用經過研究而制定的措施來加強學生績
效,這些措施包括學生彈性分組、師生編同在一班級超過一年以上、共同
學習、降低班級人數等。學校也須加強英語能力不足、轉學生、及有學習
障礙學生之學習機會,針對彼等個別需要提供其適當的教育設施。教育部
擬訂之指南特別舉出針對非英語移民學生之轉學適應計畫及提供移民學生
利用的遠距教學計畫等事例。

延長學習時間

延長學習時間之計畫,如學校暑期班、課後班、全年無休班等,可幫
助學生之學業,使其順利升級。在芝加哥、波斯頓、華盛頓等地,強迫上
暑期班是廢止自動升級之重要特殊措施。又如二十一世紀社區學習中心(21st
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計劃使學校能對孩子們在課後、週末、
暑期等安排一個安全、免於毒品、有專人照顧的環境,從而提供更多的學
習機會。這些中心提供作業指導、基本技能的密集輔導、戒除毒品與暴力
的諮商、加強核心學科等協助,並提供參與休閒活動、藝術、科技教育活
動的機會,且對殘障學生提供特別設施。各中心透過由學校與社區組成的
夥伴關係組織 (school-community partnerships)來支持,夥伴關係的成員可
包括各公立及非營利機構、組織、企業、以及教育機構等。

幫助仍無法達到標準的學生

經上述多項輔導措施仍無法達到標準的學生,若只予以留級而重複同
樣的教學,結果發現很不好。這些學生需要採用不同方法來幫助他們發展
達到標準所需的技能。但在較高年級時干預輔導的措施相形減少,而這些
學生所面對的挑戰及同學壓力卻不減反增。對此,建立有效的轉學與防止
輟學計劃或可有所助益。加州長堤聯合學區即將不及格超過二次的八年級
學生分發到長堤預科學校(Long Beach Preparatory Academy),這兒有長達
一年的特別輔導計劃,班級較普通九年級班為小,班上的輔導人員與學生
及其家庭密切合作。該計劃施行的第一年,即有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順利升
入九年級。

要求學校負起績效責任並協助改善

廢止自動升級需要切實負起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這需由學校做
起。有許多州及學區已採取行動要求學校為學生之績效負起更多責任。有
三十二個州每年印發學校成績報告,其中一些州把報告寄給家長,報告內
容也常在當地報紙發表。各州、學區和學校的領導人都宣稱,此一公開績
效責任的方式是促使學校改善的一股動力。對廢止自動升級負起責任也代
表各州及學區在學校表現不佳時必須干預令其改善,並獎勵那些在幫助學
生達到成績標準有長足進步的學校。

柯林頓總統和教育部都矢志協助廢止自動升級。教育部之指南並列出
許多可對各州、各學區與學校改善之資源聯邦有關計劃與協助措施以及許
多有用的文獻。

將廢止自動升級之責任挑起必須緊守協助學生達成高標準之承諾。學
校與學生均須為學習績效挑起責任,資源運用須有重點,同時須培養出領
導的人才與集體負責的精神,這只有在學校與家長及社區對預期的目標與
後果清楚地相互溝通才能產生,真心懷抱著每個孩子都有能力學習的理
念,並切實督促孩子們認真學習,惟前提是大家必須一起挑起廢止自動升
級的責任來。

參考文獻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9, May).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Ending
Social Promotion.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中小學教育法的沿革
劉慶仁/駐休士頓文化組

中小學教育法修訂背景

美國中小學教育法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簡稱
ESEA)於一九六五年頒訂,是當時詹森總統對抗貧窮策略的一部份,該法
案開啟了聯邦政府扶助教育發展的新紀元,也是聯邦政府對中小學教育最
大的一筆投資,三十多年來,貧窮社區及學習瀕臨失敗的學生受益最多,
對促進美國教育機會均等具有重要的貢獻。

然而在此世紀之交與資訊時代來臨之際,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具生產
力的國家,仍無法給予所有學童相等於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整體上,美國
學生的閱讀與數學逐漸在進步中,惟在國際數理競賽上,低年級學生的表
現比起其他國家雖不遜色,可惜接近高中畢業時卻殿後。當未來科技持續
進步及全球競爭日益增加時,這種教育成就的差距對美國公民或整個國家
的福祉將是嚴重的威脅。通常,貧窮社區的孩童在資訊擴張、知識成長及
技術提昇的經濟中面臨最大的危機。近年來,高、低貧窮學生以及少數族
裔與白人學生之間,學習表現的差距持續著且在某些狀況下有拉大的現
象。擁擠的教室、破舊的學校建築及不合格教師在高貧窮學校裡頗為普遍,
偏偏這些學校的學生有最急切的教育需要。為解決以上的教育問題,並因
應未來發展的需要,美國聯邦政府分別於一九九四年及今年(一九九九)修
訂中小學教育法並進行或規劃相關的改革,以下試將兩次修正案的內容與
特色介紹給國內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九九四年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改革美國學校法

美國國會與柯林頓政府於一九九四年修訂了ESEA,改稱「改革美國
學校法」(Improving America's Schools Act,簡稱IASA),並頒訂「目標兩
千年教育法」(Goals 2000: Education America Act,簡稱Goals 2000)。Goals
2000對推動標準為導向的改革(standards-based reform)至為重要,據了解,
它是美國一九八三年「危機中的國家」(A Nation at Risk)發表以來最重要
的教育改革法案,它雖非本文探討的主題,但為了幫助讀者了解,該法案
的重點將一併列於附錄供參。至於修訂後的中小學教育法IASA的內容及
實施成果為何?謹介紹如后。

IASA的重點在於促使各州為學生們訂定高的學業標準、使校園免於
暴力及毒品威脅、為教師們之專業進修提供資源、透過委辦學校(Charter
Schools)及取得科技為教育改革創造誘因、廢止聯邦政府繁瑣之規定及調
整聯邦政府計劃以促進州與地方學校的改革等,茲分別說明如下:
 幫助社經地位不利的學童獲致較高的學業成就
IASA中最大的一項補助計劃(Title I)是幫助社經地位不利的兒童達
致高學業標準。計劃約需六十九億美元,用於補助貧困地區五萬所
學校及約五百萬的學童,經費運用的重點為:延長在校時間、學前
教育與正規學校教育之有效銜接以及鼓舞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活動
等。法案的特點是重新訂定學童必須瞭解且可以達到的學業標準,
為評量學童是否達到此一標準,各州將被要求使用一種評量工具,
以測知學童學業進步的情形,社經地位不利學童之學業表現,將與
其他學童一樣,接受同一套學業標準。
 確保免於暴力及毒品威脅的安全校園
學童學習成功的前提是在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校園安全法案將提
供四億八千一百萬美元的經費進行校園暴力及毒品威脅的防制措
施,同時賦予地方學區較大的彈性去訂定校園安全計畫,如全面性
校園安全策略、暴力防範措施、金屬探測器之設置、雇用安全警衛
等。州及地方區將被要求對於所訂定的校園安全措施做績效評估,
而全國性之評估亦將建立,藉以了解校園安全法案對於學童、學校
及社區之影響。
 教師專業能力之發展
校長、教師及其他學校行政人員之專業能力將對教學產生影響,進
而影響兒童的學習。新的教師專業進修計劃針對如何提昇學童學業
標準,而且此一專業進修計劃將依據學校個別需要進行設計,而學
校的教師及校長在決定專業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專業進修的型態
亦將由從前短期且單次進行的方式,轉變為長期且持續性的方式,
且將專業進修融入學校之日常作息中。
 革新與彈性
IASA支持公立委辦學校的發展及運作,委辦學校以目標導向的績
效責任(Goals-Based Accountability)取代規定導向的管理(Rules-
Based Governance)來改革學校與學生表現,另一方面,亦賦予委辦
學校自行規劃辦學計劃。此外,該項法案賦予州、地方學區及學校
相當彈性以實施各項計劃,並允許州及地方學區合併使用申請所得
的經費。如果州及地方學區發現聯邦政府的法令規定妨礙計劃的執
行時,它們可要求免除這些法令規定的束縛。

一九九四年IASA、Goals 2000兩項法案採取很多歷史性的措施,為
所有美國學生迎向高的學業標準奠定基礎,五年來在聯邦政府的領導與支
持下,已有四十八州為所有孩子建立了學科內容標準,其餘兩州則在地方
上推動挑戰性的標準。由於它們倡導所有公立學校學生接受同樣的挑戰性
標準,根本改變了聯邦政府在教育上的角色,那便是長久以來對高貧窮學
校的學生抱持低度的期望。雖然許多州與學區實施高學業標準仍在起步階
段,不過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持續推動標準為導向的改革是改善學生學
業成績的一項有力工具。

一九九四年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實施成果

如前所述,IASA及Goals 2000對所有學童確立清晰的期望,即所有
孩子能夠且應該達到高的學業標準,當時有以下五項方針引導這些改革:
 高學業標準及配套的課程與評量措施構成一貫的系統,以協助學生
達到這些標準。
 著重教與學。
 賦予彈性以激勵學校及社區的改革計劃,並要求為學生的學業表現
負責。
 學校、父母及社區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繫。
 教育資源提供給最有需要的地方,並有足夠的數量促進變革。
這兩項法案皆基於標準導向的途徑去進行改革,也就是說,聯邦政府提供
資源協助各州為所有學童擬訂並實施挑戰性的標準,俾利用這些標準及連
貫一致的課程與評量去改善學生的學習。那些在課程教學中採用標準為工
具的州與學區,學生在閱讀及數學上的表現已收到豐碩的成果,至於那些
未實施標準為導向改革的州,兩項法案則是它們改善課程教學與評量的一
項觸媒劑,例如,北卡州、德州1992年至1996年之間,學生在數學、閱
讀的國家教育進步評量上,比其他州獲得更好的成果,而且德州在縮小各
族裔學生間成就上的差距也呈現相當的跡象,研究指出,這些州測驗分數
之所以提高,最合理的解釋是它們訂定標準、課程及評量協調一致的體系,
並要求學校對學生的成就負起績效責任。

其次,IASA、Goals 2000大幅提高州與學區的彈性,去推動地方上自
行規劃的教育改革,例如,增加的彈性已允許州合併一次申請大部分的聯
邦經費補助,如此有助於減少85%的書面作業,美國教育部也經授權在州、
學區及學校的要求下,可以豁免阻礙改革的法令與規定。兩項法案藉由鼓
勵父母參與,也肯定家庭與社區在幫助所有學生達到高學業標準所扮演的
角色,今天這些夥伴關係持續增長。至於IASA支持發展的委辦學校傳達
了新的思維、組織及教學方式,同樣地,新的課後學習計劃,新穎的專業
進修機會及科技運用的新方式正擴大傳統上學校教育的理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EFZM ( 沪ICP备17029626号-4 )  

GMT+8, 2025-5-1 02:11 , Processed in 0.06957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