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之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让以附之名的时光机器带您回到曾经,属于现在的曾经】~~~~~~~~~~~~~~~~~~~~~~~~~~~
楼主: 心诚则灵

美国教育概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錄1 (Presented 7/1/96)

Summary of Education Reform Initiatives in

Taiwan, R.O.C.

Following is an overview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its progress in Taiwan for the last two years. People in Taiwan know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needs to be fixed in order to prepare our children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21st century. What should be changed and how never reached consensu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therefore convened the 7th National Educational Conference in June 1994 and came up with an National Educational Report in February 1995, based upon variou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Conference. The Report presents our perception of educational needs for the 21st century, and covers five goals: 1.relieving stress in the examination system; 2.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3. guidance for educational liberalization; 4.enhancing educational qualities; and 5. disseminating the spirit of humanism.

In response to diverse request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the Council on Educational Reform was formed in September 1994 through MOE's suggestion. This Council so far has produced three consultation reports. Its final report will be done in Fall 1996 and the Council dismissed. This Council is designed to review the status of current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o propose solutions to it.

What are major accomplishments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 To name just a few:

Promoting university self-governance: universities are allowed to choose presidents by faculty vote, decide curricula as opposed to required courses in the past, and get more autonomy for the financial system which regulates 80% of the university budge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20% from the university itself in the future.

Adopting a multipl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nine teachers colleges and three normal universities were eligible for training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t is now possible for all universities to set up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Changes in K-12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major changes to improve K-12 education, such as simplifying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providing multiple entries to high school, allowing local districts or schools to select textbooks starting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level, and attempting to implement a "small school/ small class" policy, which aims at under 24 classes per school and under 30 students per clas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reform efforts, there are two initiatives recently taken by the R.O.C.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January 1996, a Report on Educa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was released to provide guidelines and directions for educating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in the future. To ensure equ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in rural and mountain areas, a conference on aboriginal education was held in March 1996.

In conclusion, more than ever before Taiwan education is in the process of deregulation and dramatic innovation due to greater demands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We have done well, and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It is hoped that we can reach our anticipated goals at the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錄2

Bi-national Comparison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aiwan, ROC and US

CJ Liu, Director

Cultural Division, TECO in Houston

Taiwan, ROC

United States

Teaching Profession & Education Reform

1.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been adopted as one of the 12 priorities in a Strategic Plan for Education Reform, 1999-2003.

2.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been added as one of the eight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in 1994.

3.Teacher involvement is key to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 reform, being promoted through dialo-gue,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d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services.

4.Teachers are partners in education reform, being involved through Goals 2000 Teacher Forum, Teacher Leadership Forum and appointment of a National Teacher of the Year as the Education Secretary’s advisor on teaching.

Current Challenges

5.Continued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and programs of Teachers Education Act (1994).

6.Heightened public focuses on teacher quality.

7.Emerging need for a teacher licensing system.

8.Teacher shortage_2.2million teachers needed for the next 10 years.

Recruitment

Full government subsidy offered to some students who are willing to teach in high-need areas for 4 years.

Teaching fellowships offered to recruit people to high-poverty schools, with requirement recipients must agree to teach 3 years.

Preparation and Licensing

4-year training program, one-year practical teaching plus passing qualification review.

4-year training program including one semester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a state certification exam.

Induction

First year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a men-toring program.

New teachers often o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at local teacher in-service training centers, normal universities,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fering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1.Opportunities available in most of nation’s school districts with limited effects on teaching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2. A minimum of 18 hours of training each semester or an accumulation of 90 hours within five years required.

2.Qua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vary widely across stat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Large class instruction, prone to banking concept approach.

Small class instruction, prone to problem-posing approach.

Salaries and Status

1.12 _month pay plus one and a half months pay for year-end bonus.

1.9-month pay, perhaps distributed over 12 months (average earned $38611 in 1996-97).

2.High public respect (e.g. Teacher’s Day).

2.Low public respect.

3.No income tax for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3.Ordinary taxing regulations apply.

Reform Initiatives

1.Expanding and evaluating diversified teacher-education programs.

1.Toughening standards for teacher-education programs.

2.Implementing practical teaching program for prospective teachers.

2.Studying and improving current teacher testing.

3.Establishing life-lo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

3.Creating a uniform three-tiered licensing system.

4.Planning a multi-tiered licensing

4.Adopting a new and developing concept of knowledge and skill-based pay.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錄3(學校父母公約實例一)

羅斯福高中學校父母公約

德州達拉斯市

學校父母公約的目的是傳達家庭與學校責任的一項共同認識,以確保每一位學生受到高的學業標準及良好的教育。

父母的責任

做為一個參與的父母,我每天將督促我的兒子/女兒上學並準時到校。

我將鼓勵我的兒子/女兒至少參加一項課外活動。

我將與教師、校長及其他學區人員連繫,以取得我兒子/女兒學習方面的資訊。

我將參加學區性的家長座談,並到我兒子/女兒的課堂上討論及參與他們的教育。

我將參加家長團體/活動,在達拉斯公立學校系統的決策過程中貢獻己見。

與我的兒子/女兒討論學校教育時,我會將教師、校長及其他學區人員的正面訊息告訴他們。

學校的責任

羅斯福高中在學生教育上,將經由會議、晤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尋求父母與社區的意見。

羅斯福高中將彈性安排家長會議、研習、集會、學校活動以增進父母參與。

羅斯福高中將在家長晤談、家長會議及研習活動時,準備書面通知翻譯及傳譯人員。

羅斯福高中每週至少分發一次指定作業,指定作業將是一種課堂學習的延伸,而不僅是令人忙碌的工作或沒有教過的概念,這些工作或概念可能對將家長和學生在家造成不合適的壓力。

適時有效地告訴父母有關學校的活動。

提供父母及社區人士各種議題及問題的研習/座談。

在一般上課日期間,將學校設施開放辦理父母研習活動、語文班、成人基本教育班、電腦班等。

羅斯福高中在全校性會議及家長會議中,將教育的目標與計畫告訴父母。

羅斯福高中將個別學生的表現告知父母。

學生 (簽名)

家長 (簽名)

教師 (簽名)

附錄4(學校父母公約實例二)

貝密斯小學學校父母公約

華盛頓州史波肯市

貝密斯小學與父母、社區建立夥伴關係,期讓每一個孩子發揮最大的潛能,以成為終身學習者及負責任的公民。我們承諾在安全和有益的學習環境中,對學生持高度期望並增進其積極的態度以達到卓越與均等。

身為一位教師,我 (簽名)將努力:

相信每一個孩子能夠學習。

對每一個孩子及其家庭的獨特性予以尊重。

提供一個有益積極學習的環境。

協助每一個孩子達到基礎學科學習的要求。

將每一個孩子的學業評量加以記錄。

與學生、家長維持溝通的管道。

想辦法讓父母參與學校教育。

展現專業的行為及正面的態度。

身為一位家長/監護人,我 (簽名)將努力:

相信我的孩子能夠學習。

對我的孩子、教職員及學校展現尊重與協助。

督導我的孩子正常上學並準時到校。

在家為我的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場所。

鼓勵我的孩子完成所有的家庭作業。

參加親師晤談。

經由培養我的孩子正面的行為以支持學校。

每天與我的孩子談論在校的活動。

鼓勵我的孩子在家閱讀並將所學用於日常生活。

身為一位學生,我 (簽名)將努力:

相信我能學習。

對我自己、我的學校及其他人表現尊重。

在我的行為及學習上總是盡力而為。

與同學、教職員合作。

每天上學時家庭作業及所需攜帶的物品均準備妥當。

身為校長,我 (簽名)代表貝密斯小學全體教職員確認這項公約。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遭遇美国教育

  http://demo.phdcr.com/~ysqin/My_Webs/old/zymgjy.htm

  “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这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开始对美国的小学教育方式有了一些理解。教师正是在通过这些设问,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引导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情景: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有些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子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两种动物的录像带,拉著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审视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弗丝女士:“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我上小学时,可没少背课文,没少背教科书的要点。   弗丝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整整5年,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的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感受的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在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学生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在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著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著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   1995年,我回国后,将自己对美国小学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写成一篇小文章。出乎我的意料,就是这样一篇小文章,发表后引起不小的反响。中国最火爆的周末报纸《南方周末》转载了这篇文章,全国上百家报刊和网站转载了这篇文章,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文摘刊物《读者》与我签订了向他们终生授权转载我的文章的合同,一些探讨中国教育改革的书籍也收录了这篇文章。我当时还在想:这年头中国是怎么了,我写的那么多反映中国社会问题的深度报导都没有什么反响,一篇小小的文章居然这样引人注意。中国人可能还是需要看些轻松的东西吧!不过,我很快发现,那篇小文章之所以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是因为它恰恰触动了我们中国人心中最为沉重的事情。   文章发表后的几个月,我当年就读的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举行40周年校庆,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把她的女儿带来了,小姑娘眼睛里分明带著各种不情愿的神色,大概是被母亲强迫而来。我的这位同学这些年来让这个女儿折腾得苦不堪言,小姑娘就是喜欢英语,对别的课程没有兴趣,马上要中考了,当妈的急得茶饭无心,每天都与女儿较劲:你光是英语好,别的科目不好,不也是考不上好学校?   大概是作母亲的情急之下唠叨太过,弄得母女关系十分紧张。我安慰我的同学让她换个思维方式,给孩子一些自由。我说到了我的儿子,说到了美国的小学教育。   这个小姑娘在一旁听着,突然睁大眼睛,惊异地看着我,问道:“叔叔,你是不是写了一篇文章,说你的儿子在美国上小学的事情?”   我说:“写美国小学的文章可不少,你看的是哪一篇?”   小姑娘说:“文章有一段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是不是这篇文章?”   我很吃惊,一个小姑娘怎么把这么长的一段话都背下来了?我告诉她,这篇文章是我写的。小姑娘有些雀跃地说:“叔叔,你知道吗?我把这段话用刀子刻在我的桌子上了。我是在《读者》上看到这篇文章的,看了很多遍,都快给背下来了。我想,我要是在美国的学校上学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教育体制和总体概况

http://www.usacn.com/usa/economy/education/education01.htm

美国的立国是先有13个州后有联邦政府; 美国的教育是先有教会和私立学校后有公立学校, 故传统的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制和公私并举制. 美国立国时的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的教育.1865年南北内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感到设立中央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 1868年才在内政部中设教育总署, 也只是管理很少的联邦教育经费, 为各州的学校提供帮助和咨询,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立了联邦教育部. 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和下属的地方学区委员会, 与基层学区委员会仍然分别掌握各地的教育大政,发展计划, 经费分拨等实权. 但联邦政府由于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和1958年以来几部教育大法(如<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天才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等)的颁布实施,使中央政府的教育政策逐步渗透到州和地方, 对全国施加有力的影响. 教育既以全民为对象,并涉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未来,故教育既是国家的大事, 又是各州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的大事,大家都把人力, 物力, 财力, 精力投到教育上,使形成教育多轨制,调动起多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 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办" 三全"(全民,全面,全程)教育, 这是美国教育体制的最大特色. 这比单纯靠政府出资(单轨制)办学, 按计划经济规律去办教育有更高的效率和良好的效果.美国众多的社会团体(宗教, 工会,企业)和教育团体( 教育基金会, 协会, 研究会)对推动美国的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如天主教, 卡内基,福特,洛克菲勒等基金会,以其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舆论来推动教育的各项实验,教改, 科研及设立新专业,传播先进经验, 提出教育宗旨与政策建议等,其影响力和潜能往往超过政府部门. 美国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是美国教育的国策,多元文化教育是使多民族移民融入美国主体文化的最大途径. " 归化主义" 是用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去压迫,消灭或混合别的文化.而" 多元文化主义" 则是把一国中的多种民族文化接受为特色的, 独立的成份, 在平等的基础上认同与互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基础教育

美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班、小学和中学,其中小学六年,初中和高中各三年。美国的基础教育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课程设置贴近生活美国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外语和艺术七门功课为主课,各学校执行统一的教育大纲,学生毕业时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情况。此外其他辅课也都根据贴近生活的原则,由各学校甚至教师自行决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只要资金和师资等客观条件具备,社会上有用,学校就可设课,学生就可自由选择参加。 一般中小学都根据其不同情况设置电脑、驾驶、机器操作、建筑设计、摄影、绘画、乐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要求不同於职业学校,只讲有关知识和学习一般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选择馀地较大. 美国中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教材一般都是由专门的公司编写的。书店里各种类型的课本很多,每一门课都有各种版本的教材供各学校及教师选择。无论语文、地理,还是科学、历史,各州的教材都各有特色,学生所学的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学起来也更有兴趣。美国学校上课时教师不是采取“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方法,只是要求学生记住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就行。例如高中历史课本中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人物已交待非常详细,因此教师授课时着重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把很多时间留给学生发表意见,老师启发学生提出各种设想,最後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一些课程则完全以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思想活跃,有时甚至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 美国的中小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且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特长得以充份的发展。 很多美国小学生二年级时就知道如何使用地图,阅读数据,开始研究诸如动物或昆虫等问题;四年级时能用地图、照片、图表来理解世界各地区及其气候的不同;五年级时能列、读表格,能利用图书馆进行研究,通过做笔记对信息进行综合,开始撰写非虚构的报告;六年级时能使用百科全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完成独立的研究计划。位於美国首都华盛顿北部的美国西德威尔友谊学校是一所具有116年历史的学校。在采访中校方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十分重视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让学生多走出课堂,到校外获取知识。上艺术课,学生常到博物馆参观;上生物课,去农村实地考察;上科学课,则赴公司实验室听取专业人员的讲解。这些活动既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国没有统一的大学升学考试,因此,学生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时除了保持较好的学科成绩以外,只需参加一个“学业能力测验”就行。这项测验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数学和语文程度。学生可参加多次考试,取其中最佳成绩,从而避免了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偶然性。大学在录取学生时,除了看“学业能力测验”的成绩以外,还需看品行、兴趣爱好、特长、个人自传、老师推荐信以及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 总之,美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注意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类型 第一类为研究院大学. 以基础性, 学术性研究著称, 设有庞大的研究生院,能授予博士学位,有450所以上, 其中最著名的有哈佛, 普林斯顿, 斯坦福, 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霍普金斯, 加州伯克利,康乃尔等20多所. 在这些大学的周围, 形成一个个集教学, 科研. 开发和新兴工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如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剑桥-128公路中心, 西部的"硅谷"中心,南部的航天中心等, 密切了教学与生产的联系. 教学与生产互相渗透, 互相融通, 形成合力,使创新思维-科研成果-新产业新产品三者的转换链迅速畅通,高效转化为高经济效益,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产业经济结构的更新换代. 第二类为本科大学. 以4年制为主的综合大学及学院,如文理学院, 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林业, 矿业, 农业, 新闻, 建筑,家政等学院, 多为州立大学, 培养目标为中级科技, 学术及专业人才, 修满4年授予学士学位. 这类大学超过1600所.

第三类为社区学院.包括2年制的普及学院和技术专科学院, 招收高中毕业生中成绩较低和同等学历的学生,毕 业时授予协士( 副学士)学位.1995年全美有1462所(其中私立415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40%; 在校人数549.3万,占高校总数的38.5%. 社区学院的任务除为社会各行业对口培养专业熟练劳动技工与职员外(在美国当工人求职也要专业文凭), 还为那些想继续升入本科大学的学生架起一道桥梁,可考入本科大学三年级续读. 第四类为开放大学. 也称为"无墙大学",包括广播函授大学, 暑期大学,夜间或业余大学, 实验大学, 自由大学等,使大学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层次敞开大门,经标准考试及格者均可获得学位. 这四类大学组成一个完整的高教体系,不可缺一.四者间的比例及其变化正反映了经济, 文化,政治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市场需求变化,并在竞争中进行着自动调节. 高等教育的服务 为社会服务是美国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成为优良传统.由于高校的经费多半来自社会捐助,大学的领导机构校董事会并不受政府领导,董事会成员来自社会各阶层名流与州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这就保证了大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高校的服务方式主要有: 1)顺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科研方向,造成社会急需的各层次专业人才, 使各用人单位获得竞争优势与效益. 2)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新项目新产品,使双方及社会均益.. 3)为政府服务, 承担国防科研, 基础研究, 或提供调查论证,为国家制订政策提供依据和新思维. 4)举办成人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长,短期培训, 帮组社会, 企业, 职工, 各级教师提高文化, 更新知识. 高等教育的科研 大学是美国科研的主要基地, 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 到1996年, 美国在半个世纪里诺贝尔奖获得者超过120人, 其中90%集中在大学里. 大学的科研机构主要有以下形式: (1)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实验室. 分大学自办, 与企业及其它大学合办, 政府投资官办,主要进行尖端理论研究与实验, 国防研究, 和跨学科重大前瞻性项目研究. (2)工业或农业实验站. 这是工科和农科大学的主要应用研究机构, 全国有60多个大型农科实验站, 其中58个设于大学, 主要由各级政府提供课题研究经费, 其中附设许多农技推广站, 负责推广. 大学常与工业企业签订承包科研任务, 或联合攻关, 以取得企业资助. 高等教育的教学 现今美国大学本科生已从重视专才教育转为重视通才教育, 大学一, 二年级必修基础课程, 三, 四年级也以修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真正的专业课常为选修,把专才教育定位为攻读硕士以上的任务. 据美国教育部统计,目前大学设置的专业有24种, 按授予学士学位的多少排序是: 商业和管理,教育, 社会科学, 工程, 医卫,生物科学, 心理学,艺术,人文科学,公共事务和服务, 跨学科研究, 通讯, 理科, 农业和自然资源,家政, 数学, 计算机信息科学,外语,建筑和环境, 神学,区域问题研究,法律,图书馆学, 军事科学.2年制的专业多属职业分类,分工程学科和非工程学科两大类. 教育方法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较为自由的因材施教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特长. 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以及时反映最新科技成果. 一般实行学分制,每种课一学期(15周)每周上一小时定为1学分, 要求学生每学期修满15-16个学分. 取得协士学位要60-64个学分; 学士学位要120-128个学分. 对于非全日制学生,可以延长年限,以休满学分为主, 这就为半工半读创造了条件. 美国高校一年分两个学期或三个学期, 少数分4个学期, 其学分计算办法不同. 硕士研究生必须休满30个学分, 交一篇硕士论文, 通过笔试和答辩. 博士要经由3位以上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指导制订学习计划, 选定博士论文, 攻读指导小组建议的必修课程, 完成有创见性的博士论文, 才能通过. 高等院校的自治与竞争 在美国任何团体和企业组织都可依法申办私立学院或大学.无论公立或私立院校, 都有权自由挑选学生,依法自行任免教授, 自主决定开设什么课程.有的专业课程应获得有关教育质量审查机构按照专业最低标准核发的许可证.学院有权从多渠道筹集资金和按赞助者的协议要求自由支配资金的使用, 因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成为校际间竞争的基础,私立大学必须与公立大学竞争, 办得更有特色, 更有水平, 更出人才, 更出结果,才能获得学生和捐款人的好评,争得社会资金,否则就难以发展和生存. 公立大学仅靠州政府的有限拨款也无法维持, 必须和私立大学竞争以求得社会捐助, 因此同层次的公立与公立, 公立与私立,私立与私立院校之间展开了全面的持久的竞争.美国大学在学术上的排队, 在专业上的排队更强化了这种竞争的公开性. 各名校以"明星工资"和多种福利吸引"名教授", 以高额奖学金吸引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以优异的科研成果转让和技术培训吸引实力雄厚的企业. 这种优胜劣汰, 自适应调节的功能使美国高等教育呈现出进取性, 多样性, 变革性, 百舸发的蓬勃生机. 高等教育的目标: 高等教育与大工业, 高技术农业和现代产业相适应,二者是一种互动关系. 在高教目标上, 美国历来就有重学术派和重技术派之争. 1957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提出了4条高教目标: 1)促进个人发展传递文化遗产; 2)传授高新知识,激励研究创造; 3)将知识转化为生产能力,推动社会前进; 4)知识造福人民,增进公共利益.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在<美国高等教育>书中提出高教目标如下: 1)学好基础知识, 要求一专多通; 2)善于组织交际,掌握基本技能;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理解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 具有宽容性格; 4)具有批评性思维能力, 熟习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的依存关系, 获得自知之明, 为自己的未来就业和创业作出正确选择. 这些论述已形成今日的主流共识,归纳如下: (1)既要重视专才教育,又要重视通才教育, 把"专"建立在"通"的基础上. (2)既要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实际技能教育,重视组织与交际才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的才能. (3)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创造力,以及懂得自己,把握自己, 善抓机遇的能力. (4)通晓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 提高包容力. 熟悉人与自然的共存共容关系, 提高造福社会的愿望与能力. 美国的成人教育 美国的成人教育系统主要由全日制各级学校系统兼任, 同时政府机关, 各企业, 学会, 劳工组织, 社会团体, 广播电视, 图书馆, 博物馆均参与组织成人教育. 按1978年<成人教育法>的规定,联邦政府设有成人教育顾问委员会,负责向总统,国会和教育部提供建议, 各州和地方设有成人教育协会,由州政府负责成人教育的实施管理. 成人教育的对象系指17岁以上低于大学水平参加工作的人和大学学历以上需要继续提高的人. 成人教育的宗旨是科技迅速进步的时代提高人民的整体科教文化素质. 1)要帮组那些低文化的公民在读,写, 算三方面达到起码的水平; 2)使所有低于高水平的成人受到高中教育, 通过考试可以取得高中文凭; 3)为少数民族和移民设立英语教育, 使其能顺利进行语言文字交流. 4)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以提高就业能力. 5)实施成人高等教育, 为那些想上大学的人提供机会 6)为已具有高等学位的在职人员更新知识, 跟上最新科技进步, 防止知识老化. 7)对残疾和弱智成年人实施特殊教育, 帮组他们达到起码文化, 掌握一门简单求生技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8)老年人通过教育以娱晚年,发挥余热.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大学如何筹措办学资金

美国全国共有各类大学3600多所,其办学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有公立和私立两种。由于政府的投入和资助,以及采取种种筹措办学资金的渠道较多,美国大学,特别是那些著名大学的教学经费是比较充裕的。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1年的总经费都接近20亿美元,平均每名大学生的支出费用高达5—10万美元,加州理工学院平均每名大学生年支出达15万美元。这些钱从哪里来?美国政府的拨款毕竟有限,大约只占全部费用的30%,因此学校必须从各个方面筹措办学资金,每所大学都将这一任务放在最首要的工作。校长亲自出马,将这一任务当作自己的最重的职责之一,多方筹款,各显神通。

*组织捐款*

争取各种名目的捐款是美国大学,尤其是名校的一个显著特点。1997年美国大学接受各类捐款的总数达160亿美元,其中学校校友捐款占29%,企业捐款占24%,基金会捐款占27%,宗教等其它方面的捐款占20%。

美国各方对大学捐款由来已久,有其深厚的社会和经济上的原因。其一是美国有大力支持教育的传统习惯。一些私人和大学的校友向学校捐款的数额占相当的比例。由于个人捐助数额大,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所以不少学校都以最初捐助者的名字命名,或改成捐助者的名字。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都是以出资人捐款人的名字命名的,每年学生毕业典礼后的第一个周末,学校都要举行校友捐款仪式。哈佛大学等各名校都有庞大的捐款队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促进私人和企业团体的捐款活动。有政策规定,向学校捐款可以冲消税收,捐款可以在学校记上你的名字,这样便可流芳千古,在社会上得到慷慨解囊的好名声;美国经济发达,亿万富翁、百万富翁者众,一些富有企业和公司小额捐助乃九牛一毛之举。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美国一些名校将筹款的目光转向到国外,特别是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如一些学校经常派员赴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和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国募集办学经费。投资

无论是公立大学或是私立大学,它们不仅仅是学府,同时也是企业,在办学的同时还要经营投资股票生意,一些名校都拥有巨额财产和基金。在大学每年的年度报告中,首先讲述的是学院的财政收入,其次才是教学和科研。

据报道,在1998预算年度,美国一些名校的基金规模都有显著增长。如名列前三名的哈佛大学、得州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基金规模分别达到130亿、77亿、66亿美元。美国的一些大学早就活跃在国内外股市市场,是美国股市乃至其它国家股市、金融市场的大买主。

美国政府对于大学的财务动作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大学资金投入股市是较普遍的现象。许多学校甚至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委托专业人员来管理庞大的学校基金,也有的大学让商业学院的学生练习操盘。

例如,哈佛管理公司就是全美国最大、可能也是全球最大的哈佛大学基金的操盘人。哈佛大学近年以十分惊人的速度累积财富,其资金1997年已突破100亿美元(110亿),1998年达130亿美元,资产报酬率达20.5%,其中占基金规模1/2的国内股的投资报酬率为38%。地产投资及处置收益报酬则高达44%.

基金规模高居全美第三的耶鲁大学,近几年来的投资收效相当不错,这使这所有300年历史的名校从最初只有几块地和40本书的资产,增加到如今的66亿美元。不过耶鲁早在100多年前就有投资失败的经验。1825年耶鲁投资了大部分的基金在老鹰银行,结果却背上了2万美元的债务。到20世纪,耶鲁大学学乖了,不但分散投资,也随资产收益程度设定支出比例。

*争取研究经费*

争取各项研究经费是美国大学,尤其是美国名校的一大特点。美国名校的科研经费很多,一般都要占学校总经费的1/3。哈佛大学拥有许多著名的研究中心,如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环境设计研究中心、电子计算机研究中心等。东方研究中心燕京研究所,是个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机构,受到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费正清长期支持,哈佛大学1年的科研经费高达4.8亿美元,与斯坦福和加州大学伯莱克分校毗邻的硅谷年产值达1000亿美元以上,其中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很大比例,一些名校,尤其是与其相邻的两所大学每年都要从中得到一大笔科研经费。科研经费一部分是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方面的,还有来自大企业、大公司方面的,也有来自各种基金会的。

一些大学,例如耶鲁大学等还有另一条生财之道,即将学术研究成果商业化。1982年耶鲁成立了专门机构,来促销研究成果,主要是科技及生物技术方面的,去年一年,耶鲁大学仅在这方面就赚了近4000万美元。

*提高学费*

由于办学费用与日俱增,美国大学对学生的收费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那些名校的收费高得十分惊人。例如,目前美国常春藤大学(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的每年学费平均高达2.4万美元,私立大学平均每年需1.6万美元。州立大学平均每年6000一8500美元。这些都是本科学生的费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费用更高,除上述费用外,还要负担各种昂贵的杂费、书本费等。美国教育委员会预计,在今后几年里,公立大学的费用将提高18%,私立大学将提高13%。学费的昂贵和扶摇直上的增长,使不少有志上大学的学子忧心忡忡,美国的学生协会也批评说:学费的涨幅高得惊人,学生都感到念不起大学了!现在很多学生,包括美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为了节省大学的费用,都首先进入学费较为便宜的社区学院就读,毕业后再转入四年制大学攻读第三和第四年。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Raising Children 美式教养观http://hysky.8d8d.net/hyjy/yyj/mgjyg.htm

  The job of raising children is a tough one. Children don't come with an instruction manual. And each child is different. So parents sometimes pull their hair out in frustration, not knowing what to do. But in raising children-as in all of life-what we do is influenced by our culture. Naturally then, American parents teach their children basic American values.   养育孩子是件伤脑筋的差事,孩子们并不是生下来就附有说明书的,而每个孩子又都不尽相同,所以有时候父母们真是挫折地扯光了头发,还不知该怎幺办。然而以教养孩子而言,就像生活中所有的事一样,我们的行为都受文化的影响,因此,美国父母很自然地会教导他们的孩子基本的美国价值观。   To Americans, the goal of parents is to help children stand on their own two feet. From infancy, each child may get his or her own room. As children grow, they gain more freedom to make their own choices. Teenagers choose their own forms of entertainment, as well as the friends to share them with. When they reach young adulthood, they choose their own careers and marriage partners. Of course, many young adults still seek their parents' advice and approval for the choices they make. But once they "leave the nest" at around 18 to 21 years old, they want to be on their own, not "tied to their mother's apron strings."   对美国人而言,教养的目标在于帮助孩子们自立更生。从婴幼儿期开始,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拥有自己的房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有更多机会自己作决定;青少年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以及跟什幺样的朋友一起玩;当他们进入了青年期之后,他们选择自己的事业和结婚伴侣。当然,很多的年轻人在作选择时,还是会寻求父母的忠告和赞同,但是当他们一旦在十八到二十一岁左右「离了巢」之后,就希望能够独立,不再是个离不开妈妈的孩子了。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America is very informal. American parents try to treat their children as individuals-not as extensions of themselves. They allow them to fulfill their own dreams. Americans praise and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give them the confidence to succeed. When children become adult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arents becomes more like a friendship among equals. But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most adult Americans don't make their parents pay for room and board when they come to visit. Even as adults, they respect and honor their parents.   在美国,亲子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地严肃,美国父母们试着将孩子视为个体,而不是他们自我的延伸,他们允许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美国人会赞美并鼓励孩子以给予他们成功的信心。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亲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像地位平等的朋友,可是与大家一向所以为的恰好相反,当父母来访时,大部份的美国成年人并不会要求父母付食宿费,因为就算已经成年,他们还是很敬重父母的。   Most young couples with children struggle with the issue of childcare. Mothers have traditionally stayed home with their children. In recent years, though, a growing trend is to put preschoolers in a day care center so Mom can work. Many Americans have strong feelings about which type of arrangement is best. Some argue that attending a day care center can be a positive experience for children. Others insist that mothers are the best caregivers for children. A number of women are now leaving the work force to become full-time homemakers.   大部份有孩子的年轻夫妻们都为了养育孩子的问题而大伤脑筋。传统上,母亲们会和孩子待在家里,但是近几年来,把孩子放在幼儿园好让妈妈去工作的趋势渐长。对于哪一种安排才是最好的,许多美国人都有自己强烈的主张,有些人认为进幼儿园对孩子而言是很正向的经历,另一群人则坚持母亲是照顾孩子的最佳人选,许多的妇女现在也离开工作市场成为全职的家庭主妇。母来访时,大部份的美国成年人并不会要求父母付食宿费,因为就算已经成年,他们还是很敬重父母的。   Disciplining children is another area that American parents have differing opinions about. Many parents feel that an old-fashioned spanking helps youngsters learn what "No!" means. Others prefer alternate forms of discipline. For example, "time outs" have becom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Children in "time out" have to sit in a corner or by a wall. They can get up only when they are ready to act nicely. Older children and teenagers who break the rules may be grounded, or not allowed to go out with friends. Some of their privileges at home-like TV or telephone use-may also be taken away for a while. Although discipline isn't fun for parents or children, it's a necessary part of training.   训诫孩子是另一项引起美国父母们争议的议题。许多父母觉得老式的责打能够帮助年幼的孩子明白:父母说「不」就绝对禁止去做,然而某些人则较赞同其它形式的训诫方式。例如:「隔离法」即是近年来颇被接受的方式,被隔离的孩子必须坐在墙角或是墙边,除非他们肯乖一点才可以起来;年纪稍大的孩子或是青少年若是违反规定,则可能受到被迫停止某项权益或是不准和朋友出去的处罚,而他们在家中的某些特权,像是看电视或是打电话,也会被取消一段时间。虽然处罚对于亲子双方都不是什么有趣的事,但是它仍是训诫孩子时必要的一部份。   Being a parent is a tall order. It takes patience, love, wisdom, courage and a good sense of humor to raise children (and not lose your sanity). Some people are just deciding not to have children at all, since they're not sure it's worth it. But raising children means trai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preserving our culture. What could be worth more than that?   担任亲职是必须付出极大代价的,教养孩子需要付出耐心、爱心、智能、勇气以及高度的幽默感(同时不失去你明智的判断力)。有些人根本就决定不生孩子,因为他们不确定这样的付出值不值得,但是养育孩子意味着训练下一代并且保留我们的文化,又有什么会比这更有价值呢?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大學EARLY DECISION入學方案之利與弊

EARLY DECISION係美國許多大學提供學生入學申請的一種特殊方案,學生較一般申請者提早提出申請(大約每年十一月),學校亦提早通知學生是否接受其入學(大約隔年一或二月)。參加該方案之申請者必須承諾,倘所申請之大學接受其入學,申請者必須接受並撤回其他所有的入學申請。此方案之公平性遭致強烈質疑與抨擊並訴之於法,反對者認為該方案僅有學校及中上階層的學生受惠,完全不顧多數學生(特別是少數族裔)的利益。儘管法院已做出有利EARLY DECISION的判決,但其公平性仍在法院之公論(COURT OF PUBLIC OPINION)繼續辯論中。

美國名校史丹佛大學及耶魯大學自去年開始採用EARLY ACTION入學申請方案,惟不同於EARLY DECISION的是,申請者無需承諾一定入該所大學就讀。北卡羅萊那大學則決定取消所有的EARLY方案。目前美國實施EARLY DECISION或EARLY ACTION方案的大專校院仍有四百餘所。

針對各方的批評,仍維持採用EARLY DECISION方案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入學事務院長William Conley表示,只要妥善執行管理EARLY DECISION方案,無論是學校或學生均受其惠,而該校今年一年級新生中有三分之一是透過此方案入學的,其中少數族裔學生所佔比例與人口組成比例幾乎相同,故並未偏袒主流社會(elite majority)的子女。C院長堅持該方案選擇的是事先準備好(well-prepared )的學生,卻不妨礙學生族群的多樣性(diversity)。

資料來源: USA TODAY, 九十二年八月六日;www.collegeboard.comwww.admissionsconsultants.com.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亞裔英文首次超越全國平均

SAT今年高中畢業生締佳績數學創36年紀錄 英文16年來最佳。   美國學術性向測驗(SAT)主辦機構大學理事會 (College Board)26 日表示,2003 年高中畢業班SAT數學成績平均 519分,是至少36年來的最高紀錄;英文平均 507 分,也是16年來最好的成績。大學理事會說,今年高中畢業生 SAT 的數學和英文平均分數各比去年進步三分,總分平均為1026分。而亞裔學生的平均英文成績首次高於全國平均,拉高了全國平均分數。整體而言,全國 SAT 數學成績自1993年來已增加16分,英文成績進步較慢,只增七分。該理事會說,數學成績進步是因更多學生上高級數學和科學課程,如微積分預備課程、微積分、物理和化學。全國數學教師委員會總裁洛特則表示,這是數學教學更注重實際運用的成果。SAT 分數學和英文兩部分,每部分得分在兩百分到八百分間。2003 年畢業班 294 萬人有 48% 參加 SAT 測驗 (約140 萬人 ),其中有 897 名學生考滿分 1600 分。今年考生女生占54%男生占46%;少數族裔占36%,比10 年前增加 6%。這次測驗結果顯示男生與女生、白人和非亞裔少數族裔成績仍有差距。少數族裔考生以拉丁裔和非洲裔學生占多數,他們的成績仍不如白人和亞裔學生。大學理事會主席凱波頓在華盛頓舉行的記者會中說,他對學生數學成績提高,以及更多學生參加測驗,感到滿意;並對少數族裔成績仍落後及男女成績有差距,感到擔心。男女生平均英文成績差距去年為五分,今年增為九分;女生數學成績仍比男生差,但平均成績進度的速度比男生快。在過去 10 年間,女生數學成績進步 19 分,為 503分,男生增 13 分,為 537 分。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6: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各大學憂心外籍學生登錄資料庫滋生困擾

除了簽證與入學許可之外,美國自八月一日起要求國際學生必須先在資料庫上登錄,否則入境時或有被拒之虞。聯邦官員稱係為防杜恐怖分子之故,惟教育界人士憂心電腦系統一旦出錯,可能影響合法學生之就學。另一方面,德州雖為排名國際學生第三多之州,其最大的兩個機場迄今仍無足夠人力處理國際學生入境事宜。凡此皆說明了追蹤國際學生入學之措施問題重重。國會規定自八月一日起學校須與移民與關務局(Bureau of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建立電腦即時連線以掌握國際學生之行蹤,今秋入學的每一國際學生均將納入學生與交流訪賓資訊系統庫中,學校並須隨時更新資料,傳送移民與關務局。據報導目前已有五千九百餘所學校完成電腦連線,惟尚有六百餘所學校未能於時限前辦理。

全國國際教育學者協會表示,即使學校順利連上電腦網路,學生仍有可能因系統誤失而無法入境,移民與關務局亦表示將加派人手進駐各大國際機場,協助處理國際學生入境事宜,惟失誤仍難完全避免。不過休士頓大學國際學生室副主任David Schaumburg表示,他相信該校的兩千八百餘名國際學生應無太大問題,畢境移民與關務局亦不希望影響到合法學生之權益,只是國家安全亦須兼顧。奧斯汀德州大學國際學生室主任Jerry Wilcox表示,該校的五千一百餘名國際學生雖多已登入系統,錯誤仍有可能發生,惟當發生狀況時移民與關務局亦將不致逕行遣返學生,應會先與學校連繫促請確認。另一所國際學生人數眾多(達一萬五千餘名)的紐約市立大學則抱怨所需登錄的資料數量太過龐大,並謂不應將學生當成恐怖分子處理,該校並擔心後續將有更多的麻煩,諸如:政府將會要求學校盯緊學生,而學生退選課程、未繳學費、退學、變更地址等等均將造成問題。

資料來源:「休士頓紀事報」 August 1, 2003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7: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布希總統二○○五年教育預算創新高

美國總統布希頃提出二○○五年由教育部全權自主運用高達五百七十三億美元的教育預算提議,顯示其將持續對美國學生及家長的承諾,決心提供所有學童最優質的教育,此項預算提議較二○○四年增長百分之三,亦創下國內政府單一機構預算增加最多的一項紀錄,增加額高達十七億美元。

該項教育預算提議仍將幫助美國最需要幫助的學生列為工作優先重點,其中包括大量補助各州及學區執行布希總統「有教無類」(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方案。該項預算提議中包括增加Title I經費補助十億美元以幫助各地區最需要幫助的學校,及增加特殊教育經費補助十億美元。另外還包括Pell Grants(美國就學貸款之一)增為一百二十九億美元,增加了八億二千三百萬美元,預估此項補助將可幫助五百三十萬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受惠的學生將較三年前增加一百萬人,總計高等教育就學補助將較二○○四年增加四十二億美元,相當於百分之六,預計約有一千萬名學生或家長可獲得一項或多項的補助、就學貸款或工讀機會。

布希政府二○○五年教育預算重點包括:

² 執行「有教無類」方案

² 改善殘障學生接受教育的機會

² 確保提升職業教育及成人教育之責(accountability)

² 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² 增進教育部的管理

註:

1.提供資料單位:駐休士頓辦事處文化組

2.提供資料日期:九十三年三月九日

3.資料原始出處: 美國教育部網站Press Release, 九十三年二月二日;www.ed.gov/news/pressreleases/2004/02/index.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7: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政府加強學童閱讀能力新方案

美國教育部目前極力推行「有教無類」(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期能確保所有學童均能獲得優質教育,其中閱讀優先(Reading First)係整個法案的核心。教育部長Rod Paige於一月七日宣佈,為加強全美學童的閱讀能力,政府將再啟動一項新的方案,即「全美閱讀優先技術協助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Reading First Technical Assistance),該中心將提供已獲「閱讀優先」經費(Reading First Grant)的州及其學區辦公室免費訓練及支援,運用經科學方法證明有效之教學方法,改善學童之閱讀成果。美國教育部已與RMC研究公司簽訂一項五年共三千六百八十萬美元的合同,由RMC經營該技術協助中心。該項合同係透過公開競標的方式達成,今後該協助中心將包括三個地區中心,分別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奧斯汀德州大學及奧瑞崗大學來管理經營,各地區中心將就加強閱讀提供專業協助。

各州及學區辦公室可獲得的協助包括:有科學基礎之閱讀研究與教學、檢視教學、教材與評量、「閱讀優先」子經費之申請評估、評分規則、及訓練如何運用成果評量之結果來改善學生之閱讀成效。

這類技術指導將透過全國性及地方性會議、討論會、在職進修、現場、電話或e-mail諮詢、新教材及與全國閱讀專家連繫等學習方式進行。

註:

1.提供資料單位:駐休士頓辦事處文化組

2.提供資料日期:九十三年二月十日

3.資料原始出處: 美國教育部網站Press Release, 九十三年一月七日;www.ed.gov/news/pressreleases/2004/01/index.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17: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德州公私立大學紛將種族因素納入招生考量

德州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日前宣稱將自2004年秋季班起恢復將種族及族裔列為審核新生入學申請時,包括學業表現、讀書計畫、榮譽表現、社經地位、工作經歷等其它多項考量因素之一;奧斯汀德州大學(UT-Austin)則可能自2005年秋季班起實施相同措施。該二所大學俱為美國南部地區最優良之高等學府。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曾於本(2003)年六月通過全美各大學均可增加少數族裔學生,此舉推翻美國第五上訴法院於1996年裁定禁止德州學校有種族偏好的決定。

萊斯大學校長Malcolm Gillis表示,該校自1996年實施平權標準(Race-Neutral Means)以來學生人口並未反映實際居民族群之多樣性(Racial Diversity),故難以達到該校之教育目標。UT-Austin校長Larry Faulkner亦表示,此項改變將符合該校「培育美國未來領袖家」之教育宗旨。由於德州法律規定高等學校修改招生標準須提前一年提出,故德州公立大學須至2005年始得開始實施這項新政策。德州教育工作者及立法人士咸讚許此項新法。

依據現有資料顯示,全德州西裔人口佔德州人口總數之32%,非裔佔11%。而萊斯大學的學生人口中,西裔僅佔11.3%,非裔佔7.3%;UT-Austin西裔學生佔13.6%,非裔則僅佔3.4%。

註:

1.提供資料單位:駐休士頓辦事處文化組

2.提供資料日期:九十二年十二月九日

3.資料原始出處: HOUSTON CHRONICLE, 九十二年十一月廿五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EFZM ( 沪ICP备17029626号-4 )  

GMT+8, 2025-4-30 20:58 , Processed in 0.06279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