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之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让以附之名的时光机器带您回到曾经,属于现在的曾经】~~~~~~~~~~~~~~~~~~~~~~~~~~~
查看: 462|回复: 0

学科群体与带头人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8 19: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科群体与带头人的关系

■黄颂杰 ●任何一种学术都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动态的进程必会涌现出新的带头人,因此带头人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惟一的,以名次、名额来限制带头人,必定产生矛盾冲突

●学术研究是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个性和创造性,也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和价值的学术成果。因此,决不能以群体或集体之名压抑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学术带头人不仅要知识学问渊博,而且要胸怀开阔,容得了“异己”的说法和想法、思想和行为,允许别人特别是后来者或年轻人超越自己 学科建设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头戏。正确处理好学科群体与学术带头人之间的关系,是学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当下教师们议论的热点。群体与带头人之间关系融洽协调,就能带来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进步;反之,则导致衰落和退步。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要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有必要对两者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群体与带头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行政意义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学科建设固然涉及大量行政事务,但更多的则是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和事情,处理这些问题不能简单搬用行政工作中的某些办法,因为学术问题常常是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来解决的。学术带头人理当具有超过群体成员的学术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包括学术上特有的眼光。不过,即便如此,带头人也不能像行政长官那样处理学科群体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问题。 任何一种学术都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变动发展的,随着动态的进程必会涌现出新的带头人,因此带头人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惟一的。因为一个学术领域包括许多方面或方向,任何人任凭他才智多高能力多强,都不可能穷尽所有方面。因此,应当允许有多个学术带头人同时并存。矛盾在于现有的分配、奖励、考核制度往往只允许有一个或二个带头人;还在于现有的排序机制一定要分出一、二、三的名次来。而实际上,有些情况下可以排出名次,许多情况下却难以排出名次。譬如,同一研究领域的不同方向的学者之间就难排名次。即使同一研究方向的学者,也常常是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可以大致分层次或档次,却难以分出名次,因为学术研究不同于体育或其他竞技比赛。在这些情况下以名次、名额来限制带头人,必定产生矛盾冲突。 群体与带头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学科群体当然是一个集体,带头人是在这个集体之中成长涌现的,即使是作为人才引进的也已经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脱离了这个群体,带头人也就不成其为带头人。但是,学术研究是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个性和创造性,也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和价值的学术成果。因此,决不能以群体或集体之名压抑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科群体在学术思想、观点、理论、学说、特色等方面并不要求所有成员保持同一,而要允许存异,允许有不同的主张、见解。学科群体可以是同一个学派,也可以包容不同的学派。不同学派之间固然有不同看法,同一学派内部也会有不一致之处。一个学派只是在基本的立场、方法、态度、观点等方面有共同之处,在具体问题上往往各有各的看法,至于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同一个学派观点上的分歧就更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要贯彻于不同学派、不同群体之间,也适用于同一群体与学派。因此,带头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面是处理好带头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之间在学术思想、观点、主张、风格等方面的分歧。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学者之间文人相轻、互不服气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群体与带头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说到底也是一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学科群体不仅要追求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而且要营造高尚和谐的道德氛围,二者应当同步上升,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根本基础。近代以来,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主体性的不断强化,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课题,更是人们交往活动中遭遇的首要问题。在学科群体中,带头人与非带头人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尽管在能力、水准、成果以及地位、职务等方面有高低大小之别,但在人格上是彼此独立、相互平等的。因此,处理人际关系的首要准则便是相互尊重。 尊重他人首先是要把他人当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一个人那样来看待,特别是那些能力、水平、地位、职务比自己低的人,哪怕此人犯了错误,说了错话,做了有损于自己的事。人们之间的相互竞争固然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点,但是,倘若缺乏正确思想引导,缺乏良好的体制和完善的机制,相互竞争会导致相互嫉妒、倾轧,相互拆台、贬损,相互嘲弄、诋毁。这些情况在学科群体内也不能幸免。人际相互尊重说起来大家都赞成,而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并不容易做到。因此,学科群体应提倡宽容、大度、谦让。作为一个学术带头人,不仅要知识学问渊博,而且要胸怀开阔,虚怀若谷,容得了“异己”的说法和想法、思想和行为;不仅要学识见解深邃,而且要气度非凡、大器大成,不徘徊于得失之间,不计较蝇头小利;不仅要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而且要心态平稳,允许别人特别是后来者或年轻人超越自己。当然,宽容并非没有原则,大度决非藏垢纳污,谦让更不是止步不前、不求进取。这里有一个度或分寸问题,如何掌握,要靠实践智慧。不光带头人这样做,群体的每个学者都应该这样做,如此便能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道德情操将使学科群体呈现优良舒畅的环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学术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作者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复旦学报》(社科版)主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EFZM ( 沪ICP备17029626号-4 )  

GMT+8, 2025-4-30 21:51 , Processed in 0.13665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