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之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让以附之名的时光机器带您回到曾经,属于现在的曾经】~~~~~~~~~~~~~~~~~~~~~~~~~~~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illy

billy的游戏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2 18: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一大堆东西让我怎么看?不看也白白可惜了……麻烦ls透绿透露这些都是将什么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3: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下 三国志11汉朝再兴关之前的关卡全过 汉朝再兴关打到最终关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3: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使羽翼 于 2008-6-12 18:51 发表
这么一大堆东西让我怎么看?不看也白白可惜了……麻烦ls透绿透露这些都是将什么的……

都是讲游戏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4: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16以后开始不正经了。。

作者: chidingming

1当头炮(炮二平五)  
  这是象棋布局里的主流招法,直接威胁黑方中卒,刚猛直爽。“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
雄”。黑方通常跳马保卒或还架中炮,发展成为顺炮、列炮、屏风马、反宫马、单提马等体
系。也有进炮保卒或补士象的冷门应法,中炮的应法最多有十种。  

2飞相局(相三进五)  
  稳健型开局,先巩固阵地,再伺机反击。飞相局曾是胡荣华的镇山宝,杀败过许多弈林
好手,他说“飞相十八应”,说明了应法之多。因为飞相没有对黑方构成任何直接威胁,
所以除常见的左中炮、过宫炮、士角炮外,至少还有十几种可行的应法,甚至挺中卒都是
不违棋理的。  

3仙人指路(兵七进一)  
  投石问路,既可为马开路,又可试探对方棋路,刚柔相济,意向莫测。应对仙人指路最
凶悍的莫过于炮2平3卒底炮,平地一声雷。另外,飞象、左中炮、对兵局、过宫炮、起马
等等也屡见不鲜,最有趣的是卒3进1弃卒抢三先,俗称“瞎眼狗”。  

4起马局(马二进三)  
  一匹正马是迟早要跳的,开盘就跃出,何乐而不为?有棋友在“华工象棋论坛”论证了
起马局红方总比黑方快半拍,以后还可多得两兵终获胜。这位棋友的观点虽不完善,但此
人无疑是起马局的能手。其实后手方并不惧怕,一步卒7进1制马就很有针对性,其它还有
许多应法当然也未尝不可。  

5过宫炮(炮二平六)  
  流行弈法,有利于上马出车,迅速开动主力,结构良好,攻守咸宜。黑方有飞象、还中
炮、挺卒、进马、提横车等多种应法。过宫炮古已有之,数百年不断演绎着新的传奇。  


6仕角炮(炮八平六)  
  首着平炮于仕角,今后可发展成反宫马、单提马、五六炮等阵型。后手还架反手中炮或
挺卒较为流行。  

7上仕局(仕四进五)  
  既然飞相可以,上仕又有何不妥?同样巩固阵地,还有再架中炮的机会。记得有一次亚
洲大赛上就有专业棋手使用过。  

8兵底炮(炮二平三)  
  有很多布局的红棋阵容会有这一步炮,这里只是改变次序先为之。古谱称之“敛炮”,
有锋芒内敛之意。  

9金钩炮(炮二平七)  
  有的称为“大过宫炮”,将子力集中于左翼,又为右翼子力开通道路。特级大师庄玉庭
对此阵颇有研究。  

10边马局(马二进一)  
  冷门布局,偶尔用之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当然另一个马还是扑向中心较好,如果再马
八进九形成“蝴蝶双飞”就感觉不怎么舒坦了(事实上还是有人喜欢这么走,并配合担子
炮,让人觉得无懈可击)。  

11九尾龟(兵九进一)  
  和边马局一样,旁敲侧击的战略思想。记得多年前,我看过《京华棋坛风云录》中有一
则名手对局就用的这个。  

12巡河炮(炮二进二)  
  在让双马时,这着几乎是必走的。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巡河炮同样有拦车,闪击等多种
用途。所谓“沿河十八打,将军拉下马”。  

13边炮(炮二平一)  
  “炮起边塞上,翻卒势如飞,横贯当头妙,冲前落角宜……”。边炮还可以为车马让路
,形成先手三步虎。  

14龟背炮(炮八退一)  
   这个名称是来源于“中炮对龟背炮”。记得读大学时寝室里下棋曾一度流行这种走法,
甚至有同学用得得心应手,还总结出退炮后的几种后续手段(如保马前卒,打车,平窝心
炮),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饶有趣味。  

15过河炮(炮二进四)  
   屏风马世界里有左炮封车,双炮过河等阵容。首着就过河,似乎动向暴露过早,但民间
确实有人执先手这么走,好象一时也找不到什么明显弱点。  

16急先锋 (兵五进一)
此着锋芒外露,旗帜鲜明,从第一步就吹起进攻的号角。粮草未至,兵马先动,被对方一
招炮8平5,这位急先锋就要堵枪眼了。但是这却恰恰见证了一种中国象棋的兵的精神,一
种勇往直前,永不回头的精神,一种活到老,战到老的精神。

17下马威 (炮二进七)
首着就吃对方一子,谁可以办到?你虽多门土炮,我却多匹神驹,你可镇四路,我却踏八
方,你说谁厉害。虽说后着出子速度慢,吃亏,但是这首着的凶悍气势带来的快感就已经
值回票价了,支持!

18游离相(相三进一)
首着飞边相,乍一看,作用不明显,事实上,就是要这种不明显的感觉。欲伤敌,先伤己
,欲迷惑敌人,先迷惑自己,布局在有理无理之间,杀敌在疑真疑幻之际,简直就象<大内
密探零零发>里的刘以达一样,四处如鬼魂般的游离,让人不知所以然,其实却是高手中的
高手!当敌人暗笑你SB的时候,机会就来了。

19铁滑车(车一进一)
以前民间棋法有云,三步不动车着,局势难得先。如今首着即动车,一开始即毅然弃马进
车,不对个别得失斤斤计较。接下来一路车可平四,平六,平八,甚至平二回捉炮等奇妙
弈法,为的就是能够兵贵神速,对方尽管在一开局就吃个马,但却不是白吃的!,黑方将
要面对红方暴风骤雨般的攻势,当年,高宠虽有万夫不当之勇枪挑铁滑车的时候,不就是
因为一个“快“字而抵挡不住么铁滑车的攻击么?

20宝炮车(车一进二)
此着仿名于BMW宝马车,亦算一招惊世之着,首着动车,而且动两格,弃马不但止,还要把
车塞到了炮边卒底的角落地方,让对方百思不得其解。表面看乃是臭着中的臭着,事实上
,这一臭着却并不是一无是处,既可保边卒,又可保炮,而且无论二路炮平三,平四,平
五,平六,平七都可用此车看住,确实是保炮有功,故美名曰“宝炮车”

21扬威炮(炮二进三)
炮二进三!厉害吧,,一出手乃高举高打的姿态,马上冲过河,到对方边界进行捣乱,此
着与炮二进七下马威不大一样,后者虽英勇壮烈,但是却是视死如归,义无反顾,一去不
回头,而前者却是后着多变,进退自如,富有弹性,既可以继续在对方河岸左右盘横耀武
扬威,也可以从容的退回本方疆土巩固防守,进退皆宜,对方遭逢此开局,必然被气得火
冒三丈,啼笑皆非。《桔》谱有言,“骑河车,禁子得力”我就说“骑河炮,扬威有功”
故改名“扬威炮”,如何?

22朝天举香(炮二进一)
也叫夹卒炮,这一招在后手对付中炮时往往出奇制胜。卒林要道,兵家必争,先手第一步
就将炮进一格,朝天一柱香,既护住兵线要道,又为起马出车开通道路,实在是高招!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4: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23御驾亲征(帅五进一)
古往今来,天上地下,南征北战,东邪西毒,王者之举,舍我其谁!首着老帅上前一步,
意味深长,其重大作用有三!
第一,蛇无头不行,军无帅不威,首着老帅出动,乃身先士卒之举,可以充分号令三军,
充分激发各种兵种的小宇宙,厉其兵,秣其马,壮其士,稳其相,锐其炮,勇其车,此乃
以一动百之举,一着以后,其余各子行布得法,着着争先,利其多矣。
第二,此着充分表明了后发制人的精妙之处,首着车马炮,士相兵皆敌不动我不动,毅然
放弃一个先手,目的就是要让对方先动起来,先露破绽,我方即可对症下药,水来土掩,
一剑封喉,当年独孤九剑的厉害大家还记得么!
第三,以一招石破天惊的着法,彻底的挑战对手的心理底线,表现出胸有成竹的必胜信心
和战略上严重藐视对手的气势,古云“夫战,兵战为下,心战为上”这种强大的心理震慑
手段必然引起对方的强烈的躁动不安,从而导致条理不明,呼吸不定,耳目不锐,心智不
敏,意志不坚,有无不置,胜败不分,继而军心涣散,一败涂地!所以说这一着是世上无
坚不摧,无可匹敌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5: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钱的问题---《赤壁》观后 zz
2008-07-17 15:13
和菜头



吴宇森执导的《赤壁》严格地讲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电视剧,而且还是日本战国风格的电视剧。

这部应该更名为《赤壁合战》的电视剧,讲述了爆发于三位大名之间的残酷战争。他们分别是控制着京畿地区和天皇的右大臣织田孟德,割据东南、有着“南国之虎”称号的上杉仲谋,以及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率领野武士起兵反抗织田家的牧野守小早川玄德。

小早川玄德在牧野合战中不幸被织田孟德的军队击溃,如果不是他勇敢的家臣一字文子龙七次冲入敌阵之中,玄德大人的儿子禅很可能死在战阵之中,甚至因此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即便是面对这样强悍的敌人,玄德军也体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家老之一的前田云长将军为了保护玄德军和平民能够安全撤退,有“出奔第一”称号的他攻入敌阵,甚至一度攻击至织田孟德的本阵之前。若不是孟德的旗本众拼死保护,那么孟德极有可能死在前田云长的那把“青龙偃月”太刀之下。

获胜的织田孟德率领100万军团南下追击小早川玄德,但是真实目的却是想乘机吞并上杉仲谋的领地。玄德家的笔头家老真田孔明洞悉了孟德的心机,于是出使东吴,试图游说上杉仲谋合并一处,组成联军共同抵抗织田孟德。最终,南军和北军在赤壁相遇,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合战》。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电影《赤壁》号称花费了6亿人民币,但是拍摄出来的景状格局之小,内容之琐碎,更像是三、四万人进行战斗的日本战国时代。所以,镜头下并没有多少宏大的场景,而总是许多近景和特写,来来去去不过100多人。也正因为如此,将军们更像是武士,有大量时间去参与茶道花道柔道,这就解释了影片中何以有一头马的出生,一只笛子的修正*,一头牛的失而复得,以及两个男性爵士乐贝斯手的斗乐。

即便是处理各种局部,《赤壁》也根本没有体现出士兵最震撼人心的两大特点:速度和冲击力。在影片中,单层盾牌组成的步兵阵居然可以阻遏住曹军重型骑兵部队的冲击,单是从这种处理手法上就可以看到导演对于力量的感悟是何等荒唐。而将军们居然以步战的方式应击敌人,更说明了这部影片和古代军事完全没有关系,而是一部古代武侠片。想一想看,用枪杆同时击中数名敌人胸膛的景象,这和袁和平调教下的李连杰版黄飞鸿又有何不同?

为什么黑泽明的电影里十几个兵,几条枪也能威风凛凛?因为士兵的军容整齐,军服精致,奔行速度迅捷,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小兵也有表演的功力在。而花了6亿人民币的《赤壁》的进步仅只体现了士兵的上半身---这一次,群众演员饰演的士兵终于有了合适脑袋的头盔和漂亮的胸盔。但是,看看他们倒霉的下半身就能知道,为什么战争场面看起来那么拖沓---依然是大裆裤、大裤腿,松松垮垮,无非上面绑了片护腿。还是刚刚插秧回来的士兵,还是每天十块钱加两份盒饭的群众演员。这样的道具和群众演员,能演出古典士兵的精气神来,那才是怪事。

事实上,吴宇森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力是根本无力的。其一是演员的选取和角色的设计。三国是一帮贵族和士人带领下的战争,而吴宇森根本无法表现出中国贵族的气度和风华。曹操是唯一一个勉强过关的角色,而刘备根本就是一个反贪局书记,孙权则是一名港商外带黑道大哥。诸葛亮这个中国人心里中道义和智慧的化身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非要加进一些“顽皮的元素”(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扮演死尸时语),结果变成了一个简版的文丑丑(电影《风云》中雄霸的军师)。最惨的是周瑜,梁朝伟明显还没有从《色戒》和《春光乍泄》里走出来。那副男女通吃的表情,让人觉得下一秒随时可能出现回形针体位或者菊花盛开。

其二是所谓的八卦阵法。这本来是可以出彩的地方,导演完全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只要是对“阵”的理解到位一点就好了。阵应该包括陷坑、迷烟、鹿砦、战车、沙包、壕沟,以及机动的士兵。虽然中国的兵法和阵法很少传世,但是翻翻资料总是有的。可影片中这种功夫都留给了衣服、发型、旗帜和各式兵器,真的把表面功夫当表面功夫给做了。结果是所谓阵法说穿了就是一堵盾牌墙的各种变形组合,也就是某种大型团体操。如果团体操就是军事行动,那么张艺谋应该去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当教授,他看起来更有希望成为一代军神。

《赤壁》其实是部非常懒惰的影片,吴宇森没有表现出多少创造性。他把自己擅长的现代都市人际关系搬到了三国时代,用武功代替军事,用CG代替场景调度,再强行增加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段子,活活把电影撑到了150分钟,这还仅仅是个上集。这大概是今年夏天唯一的一部不需要影院开空调的影片,单是看看就足够寒了。

以前我们说中国没有大片,那是因为没有好莱坞的钱,做不了大制作。《赤壁》造价已经接近1亿美金,名导演大卡士,但是依然是这个鸟样。所以说,这不是钱的问题。

*电影《赤壁》里随处都可以见到日式风格的影响,周瑜号称“曲有误,周郎顾”,精通音律。因而有“为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的说法。但是,周郎在电影里没有去纠正古琴的指法,而是去改进了一只笛子。联想到士兵们在笛声中的痴迷状态,不由得让人回忆起《月下谁人吹小枝》的日本典故。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19: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g4.wangye173.com/

类似校内三国的游戏?~
发表于 2008-7-25 19: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赤壁还行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EFZM ( 沪ICP备17029626号-4 )  

GMT+8, 2025-4-30 08:30 , Processed in 0.04374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