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附之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让以附之名的时光机器带您回到曾经,属于现在的曾经】~~~~~~~~~~~~~~~~~~~~~~~~~~~
查看: 1270|回复: 6

[转帖]搞笑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7 2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到了2年级之后,每次开学和考试之前,几个要好的同学聚在一起,都会讨论到一个问题:“如果老师突然来找你,说这个学期4科专业课考试你不用来考了,成绩直接给,要么是4个D,要么是3个A、1个F,你会选择哪种?”
每次我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不加思索地回答:“这还用问,当然是4个D。”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但,现在,噩梦终于结束了。
大学4年,虽然只过了3年,但对我来说,已经是结束了。因为最后的1年,我没有考试。
考试对于我这个平时连书都不翻一下的人来说,简直真的是噩梦中的噩梦!中学的时候,“平时不学习”这是连想都不敢想一想的。看来时间能够改变一切。
我的成绩单里,没有过F,明年也不会有。这对我来说简直太完美了。GPA高固然是好,但为了GPA放弃别的,我就十分不支持了。只有学习的大学生活,我可受不了。对我来说,学习只要考前进行就足够了。
回忆一下大学的课程,我的感受是:
一年级上,梦的开始
[数学分析(I)]:陈纪修教授是个好老师,他严格且和蔼,还被评选为全国优秀高校教师。我刚进大学,学习也挺用心,这个是因为中学的惯性。当时,我几乎做了《吉米多维奇》上的所有不定积分的题,并且得到了“积分能手”的美名。但是期末考试时,一道构造性的证明题令我只得了A-,这也是我最高的专业课分数。
[空间解析几何:]黄宣国教授人很迷糊,课也很迷糊。这里说一个他的故事。黄教授上课就是“读”书,读他编写的、我们人手一本的课本。上课时,听到他说“同学们,让我们来做一个习题”,你可以发现,这句话在课本上竟然也一字不差的印着。这门课我学期中途有一段没有听懂,那是关于仿射几何的部分。后来我记得半夜里在走廊里和观观二人挑灯夜战,终于融会贯通。当时我被称为“空解王子”。甚至在考前,日后的“GPA大仙”舒豪都来向我请教。结果考试时候一个失手,计算连续出错,只有B-。当时我很沮丧。可是如果现在我拿了B-,我做梦都要笑出来了。
[大学物理(上)]:老师的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我的物理在高中就不好,所以这门课也就中途放弃了,连作业都不抄了。结果考试的时候有60分作业原题。我记得考前和王胖两人在一家饭店通宵猛背答案,结果得了个C-。
这个学期的感受:高中的学习习惯带到了大学,上课基本不怎么缺,但成绩却不怎么理想,这使我看清了形势。
?
一年级下,梦境
[数学分析(II)]:难度明显比I难,我在ξ-σ语言方面的薄弱基础暴露无遗。课也开始不去了,题也不怎么做了,总之,能拿B-也不算丢人了。
[高等代数(I)]:姚穆生教授是个看似和蔼的老头。别的我也不怎么清楚,反正看在他这么和蔼的面子上,我是经常不去的。考前拿了一本参考书做了些题,结果:B。
[大学物理(下)]:老师换成了蒋最敏教授,据说是留美回来的。反正我也听不懂,也根本不打算去听。但问题是这次没有作业题,我死命做了一些小抄,然后自己学了一些题,还算给我混了个C-。
这个学期的感受:开始尝到了不去上课的快感。
?
二年级上,梦游
[数学分析(III)]:II都不怎么懂,怎么弄III?反正平时混啊混,考前搞了搞,也就B-了。再见了,陈教授。
[高等代数(II)]:我现在都记不清楚这门课那个学期讲的是什么了,也就偶尔去过几次。只隐约记得好象说过“高斯指出,5次及其以上的代数方程无法用求根公式求解”...另外,姚穆生露出了凶象,大开杀戒,简直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这里有一个典故:据说姚穆生去年曾在考试后对一个学生说,你这个同学平时不来上课、作业不交、考试又白卷,我给你个D,你满意不满意。大家可能都被这个故事迷惑,放松了警惕,结果$¥#)*$^*。忘记交代了,我这门是C。其实比较出乎意料,我感觉做得还可以,应该得个B类的...
[常微分方程]:楼红卫教授(当时还是副教授,日后成为数学学院副院长)是著名的“留生机”。我开始几次去露了个脸,后来就彻底不去了。结果我考前提早准备,结果竟然是B+,真是让我大出意外。之后的专业课碰到严格一些的老师,我就基本只能在CD类徘徊了。这门课也是“三水”同学噩梦的开始。另外,自从这门课后,我才听说,原来补考还会有被关的。
[程序设计]:我竟然在一开始写这篇随笔的时候忘记了有这门课。真是对不起陆立强副教授了。这门课还是稍微学了一些。考试是B,基本在意料范围内。写本文的时候,我正在看JAVA,觉得JAVA真的比C方便很多。少了烦琐的指针,多了这么多API,让我这样的庸人有也能体会到简便的好处。
这个学期的感受:小抄实在太美妙了。
?
二年级下,噩梦
[抽象代数]:杨劲根教授,复旦的牛人之一。麻省理工的博士,多年在那里任教。退休后回到复旦。他的特点只有一个,就是不关人。这门课亏我还考前复习了1周,结果也只有B。早知道就不复习了。据说群、环、域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应用,我怎么感觉不到?!
[数学模型]:我不得不承认,我低估了数学模型的难度。本来以为这门课很容易,考前随便看看也能过。但根本不是如此。卷子一到手,我第一次有了可能要挂的感觉。成绩出来之前我都提心吊胆。结果蔡志杰副教授给了我个D,太走运了。这里有一个故事:我考前把《数学模型》的课本带回家复习,父亲见了问“疑?新学期还没有到,就发新课本了?要爱护书籍,我帮你包一下。”我什么都说不出口,只能让他把书用封皮包了起来...
这门课我学到了一个非常简单但又非常实用的知识。即,“战争平方定律”:两军作战,若外界条件相同,则时间t的自军伤亡速率正比于敌军在时间t的兵力。将这个定律运用于即时战略游戏,可以得到,(例如星际争霸)如果A方12个狂战士对抗B方10个狂战士,则A方剩余兵力的数目大约为平方根(12*12-10*10)=6或7。从结果可以看出,别以为兵力差只有2个,但如果大家都不怎么操作的话,结果是10个一方大败。所以,在即时战略游戏中应该避免用少量兵力对抗对方大量兵力,这无异于螳臂当车。所以,当兵力少于对方而又不得不和对方作战的时候,应当避免平方定律的发生。可以将战场放在路口或者建筑当中,这样兵力多的一方不能发挥兵力优势,因为双方单位接触面的兵力比约为1:1。另外还要多加操作。
[数学模型实验]:如果一个团队3个人中,有1个人什么都不干,那么剩下的2个人是比较累的。多谢XP和WP同学照顾我这个废人。再次感谢你们赐予我这个B+。
[复变函数]:邱维元教授,我真的什么都不了解,甚至连邱教授的脸都记不得了。没有办法,去的次数大概就头尾的两三次。总之,考前突击,看了书、做了题,也就一个C-。对此,我什么都不好说,谁让我平时不看呢。另外,这门课的讲义居然有PPT,这好象是我的专业课里唯一有电子讲义的。数学类课的讲义实在太原始了。这门课没有好好学,其实到后来我是有点遗憾的。因为对于“积分能手”的我来说,不会用留数算积分,实在是难当这个称号。
[实变函数]:这门课还有一个别称,叫“实在变态函数”。世界上简直还有这么变态的东西,我终于见识到了。我考前看了书、但却真的什么都看不懂。当然,全英文的书,没有办法。可是我连笔记也什么都看不懂。实在太抽象了,和之前的难懂简直不是一个级别,别的课都能知道是在学什么,但实变学了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对郭坤宇教授,我也没有什么印象,就记得开学去了两次,中期去了几次,考前去了两次。反正最后的考试,我就专做概念题和计算题,最后不知道怎么弄了一个D,太走运了。这里引用一首打油诗“实变函数学十遍,量子力学量力学。随机过程随机过,汇编语言不会编。”
这个学期的感受:这个学期彻底开始不上课。另外,如果后一门考试如果和前一门考试只有两天,那还是比较紧张的,例如数学模型。这个学期难度陡增,特别是双变,关人无数!我为爱得瘟默哀。
还有,我发现铁制铅笔盒原来还有一个特别的用处,就是可以用铅笔将小抄抄在上面,这样只有借助光的反射,外加一定的观看角度才能隐约看见上面写的字,绝对安全。?

三年级上,惊梦
[拓扑学]:陈猛教授,一听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他是别校的学术精英,被挖来复旦。新老师第一次在复旦带学生,加之拓扑又是一个正常人难以理解的学科,所以我采取抓牢概念,放弃证明的战术,轻松上阵。结果考试前,我被监考的楼红卫教授运用初等行变换法,座位被随机换到了第一排,使得我原本抄在桌子上的小抄都送给了别人>_<成绩出来后,我一个D在好友中啸傲群雄,这门课可是关了好多人啊。真是太险了。
[概率论]:徐先进副教授,他的样子不像个做学问的人,有人说他像屠户,可能这样说太失礼了。但他绝对是一个好人。如果有投票,我肯定把他选为复旦的劳动模范!和他的名字一样,他彻底贯彻了党的先进性。他不为难同学,不点名、可以不做作业,考试范围给得很细致,有作业题,而且肯定不关人。哪里还有怎么好的老师!总之,在他指导下,我轻松拿到了B-。
这门课考试时发生了一个小故事。L君考前将课本藏在厕所的马桶下面。结果他中途离开考场准备去厕所取经的时候,却发现书不在了。他只好绷着脸回来继续独自奋战。考试结束后,我无意中在走廊里听到这样一段对话:“今天考试时候去厕所看小抄,结果发现马桶下面有一本课本,真TM爽。我看完之后怕被发现,就把书从窗口扔出去了。”......
[计算方法]:考试前的那节复习课,朱大训副教授特意提醒:那些没有交过作业的同学最好把作业交上来,我要算平时成绩的。之后的一天,我和阿益便开始了漫长的抄作业旅程。后来,发还下来的作业本上,朱大训亲笔题词:“请你好好复习”。不过还好这课以计算为主,加之可能是大家做得都很差,朱把及格线放在了35分。我的前排坐着的一个经常伸懒腰的女生也助我以一个C-成功保级,正是因为她经常伸懒腰,才能使我从她手臂下的缝隙中窥视到了第1题的精要。另外,3水同学此科目获得34分,有幸再次成为补考班中最高分(俗称F+)。
[泛函分析]:据说这门课是实变的后续,所以也不是我等正常人能够理解的。好在早就有传言,徐胜芝副教授从不关人,这似乎都被大家认为是公理了。加之他的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1月有余,都是助教(著名的泛函姐姐)为我们上课(虽然我从来不去),大家都以为他不会关人。可是,也许是他父亲的去世,给了他莫大的打击,他举起了屠刀。结果,非常非常多的同学为徐胜芝教授的父亲陪了葬。我一开始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我又幸运地拿了个D,后来,消息灵通人士告诉我说“只要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定理默写全对,就是D”。我有铅笔盒,概念题怎么可能难住我(奸笑)。另外,听说他在他父亲周年的时候,要关50人。03的同学可惨了。
这个学期的感受:周围的朋友,包括成绩优秀的同学,都为我平时丝毫不学习,考试也能全过感到惊奇。其实,我也感到奇怪,难道我真的是个天才?总结下来,天才+努力(当然仅限于考前)+运气+小抄,是不可少的。
?
三年级下,噩梦的终结
[线性规划]:杨卫红讲师,他又是数学学院一位出了名的大好人。他的两门专业选修课——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简直就是为我们这种人设计的:开卷、可以互相讨论(当然这个是不成文的规定)。他甚至还会到门口为我们站岗放哨。今年他给分好象严格了点,不过我还是在群众们的帮助下,和群众们一起渡过了难关,拿到了一个C。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最后希望杨老师早日晋升副教授。
[基础力学]:物理又来了。考前,我把大量的脑力和体力放在了力学上,结果不辜负我的期望,它竟然是我这个学期最好的一门,C+。这门课据说关了25%,也包括大四的同学在内。让我们记住这位有勇气关大四的老师吧,他就是杨永明教授。
[微分几何]:丁青教授在考试前的复习课曾说,“这门课我考试时候会出一个比较难的题,否则怎么给同学分ABC呢?”(注意,只有ABC,连D都没有,更不用说F了)。考题中有一题算球面的K和H,我算了改、改了算,出了一身汗,结果终于算对了。考试结果也能让我满意:C-。另外,别以为他说不关人就真的不关人,这是幼稚的想法!最后,向这门课的先贤——苏步青先生致敬!复旦数学人始终把自己认识是苏先生的弟子。
[数学物理方程]:谭永基教授考前还给了我们补作业的机会,我觉得他还是很帮忙的。题目果然也很帮忙,据说5题对2题,加作业就能及格。我当然能满足这个要求。结果:C-。我在复习的时候懂得了,原来该学科的“线性PDE”,是复旦的强项。好象去年教授这门课的洪家兴院士就是一个领军人物。诶!管他什么强不强项了,不关我就是硬道理。
这个学期的感受:这个学期,去学驾驶了,根本没有学习。不过考前我非常努力,复印了作业看了个遍,所以全过也在情理之中。这个学期的复习都在家里进行,虽然可以避开炎热的太阳,但是我这次没有把PS2封印起来,使得在复习的时候,偶尔还会玩上一下午,实是相当危险。另外,这次复习时和3水同学保持热线联系,共同讨论,也是我们顺利通过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个学期老师的题目都比较帮忙,每门课都有一些送分题,只要抓住,要过还是不难的。但是就是有同学抓不住...到了3下,考试已经麻木了,复习也没有了以前的动力。只是机械地想,我要过!另外,这个学期没有拿D,也实属一大意外...?
我4年级几乎没有课。也就是说,我在4年里可能拿不到F了,没有完成大满贯(拿到所有档次的成绩),也是人生一件憾事。
总之,噩梦终于结束了。
?
?
后记(于2006年6月):今年春节从大海对面的弓状列岛回来,发现真是物似人非。由于几乎没有了课业压力,所以大家都很逍遥。当然这里除去一些还背负着重修枷锁、但不到考前1、2天却绝不会开始复习的孩子们。4年级下,我的唯一课程是王利彬副教授的讨论班及毕业论文。对此我就不作详细的介绍了。近日当我打开成绩系统的时候,发现我的一个B+清清楚楚地显示在屏幕上。我的心情就好像身处突然发生故障高层电梯,电梯从100楼直坠而下,然后突然在50楼停住了一样。刚看到成绩的时候,我有些沮丧。毕竟这个论文我还是花了很大的力量来进行学习和写作的,《拟线性双曲组的古沙问题》也能算是我的会心之作,原以为非A类莫属。但当我被这个B+推入冰冷的河水后5秒钟,我便迅速就爬了出来。心想,若是在以前,有什么比一个专业课的B+更能够让我安度寒暑假期的吗?如果有的话,那也只有一个专业课的D了吧(这里为什么D比B+更能让我舒畅,可能读者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您仔细看完上述所有的内容,我想这种想法各位也不是不能理解)。总之,以往B+和我是几乎无缘的,但我现在拿到了B+,所以应该高兴,而不是沮丧。我甚至在想,这是数学大师们的灵魂给我的一种警示。我在以往的4年中,作孽太多,但却全身而退、混水摸鱼到了现在,是各位先贤在最后给了我一个不大不小的警告:“数学不是你这种平庸的人所能涉足的领域,你应该普普通通地去生活。”
发表于 2006-8-7 21: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那么长

沙发

发表于 2006-8-8 04: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人也是复旦的...
发表于 2006-8-8 06: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

晕了……

复旦的阿……哦……

发表于 2006-8-8 15: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上去好痛苦的样子..
发表于 2006-8-8 22: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看完了
发表于 2006-8-12 0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EFZM ( 沪ICP备17029626号-4 )  

GMT+8, 2025-4-30 14:38 , Processed in 0.05028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